bong 3 HR 心率血氧智能运动手环使用总结(佩戴|功能|参数)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买贵了买贵了
-
摘要来自:2019-01-28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懒癌患者的运动手环使用体验:bong3 HR 手环 简测》的片段:
二、功能:
前文书有写到了bong3 HR相较于bong2所增加的功能,我们一个一个讲
基础显示,因为多了一块屏幕,所以可以显示出更多的内容。抬手自动亮屏,一共四块主屏,时间、运动步数、运动距离、心率监测。
切换这四个主屏可以选择翻腕手势或者自动切换。这两种方式我都不想用,翻腕的动作太傻了,自动切换又太慢了。我知道Apple Watch和AndroidWear都有翻腕功能,但这不代表这就是优秀的交互。
心率监测,打开后默认每个整点自动测一次,然后生成日、周、月份报表,其中周、月报表对于心脏暂时无碍且不运动的我来说没有意义。而日报表也只是一个简单的折线图,如果不是我刚好整点时调整腕带我都不会知道它是在整点测心率。在此基础上每次手腕唤醒手环屏幕后可以切换到心率测试,这是一个连续测试,同时还会测量血氧。然而这个数据似乎并不会计入到心率报告里……
活动提醒,其实就是久坐提醒。两种情况,对于自律性强的人来说,不需要,他们会主动去运动;对于自律性不强的人来说,不需要,就算提醒了,我们也仍然会坐在电脑前,了不起去接杯水回来接着坐。所以这个功能的受众是想自律但是记性不好同时提醒他的时候他会乖乖放下手头的工(you)作(xi)跑去运动的人。
然而我并不是这种人
闹钟提醒,我不会在睡觉的时候戴它,因为它会亮,只要一翻手它就亮,很讨厌。这样它就只有在床头柜上嗡嗡地震动,好在频率够高,带动桌面震动的声音也足够尖锐,倒是能叫醒我,但我更青睐手机闹铃。这一点的产品思考我放在最后写。
消息提醒,支持微信、QQ和短信的信息提醒。速度表现应该看网络情况,先于、同时、晚于手机提示的情况都有。
在公车上或者户外手机放在兜里的时候方便省事,可以不用掏出手机就大概知道来的消息内容,我把大概两个字加粗,是因为真的是大概,受制于屏幕尺寸和交互设计,无论横版竖版显示,一屏内都无法阅读单条消息的全文,而且不支持翻屏,无法滚屏。
写完这篇文章之后手机收到提醒,bong3 hr更新v2.0版固件,新增翻屏功能,算是解决了这个小问题
如果是非必要信息,它就帮我省了一次掏出手机的时间;
如果是必要信息,仍然要拿手机出来查看回复,又费了一次抬手的时间。
负负得正,没省事儿也没费事儿
不过这个没什么好黑的,智能手表也这德行。不过如果你很享受用手表回复信息时吃手表的姿势,就当我没说。
我的大多数使用场景是办公室,电脑端QQ和微信都会在线,手机也在身边,这种场景QQ和微信的消息推送就会显得——多余。
短信也已经沦为验证码工具,然而由于前面提到的原因,手环上也看不到验证码。
三星s7国行安卓6.0,黑名单的号码发来短信,手环依然会震动提醒并显示内容;QQ轻聊版不能推送消息,其他版本未测试。
来电提醒在开会和忘记静音的时候挺实用的,可以及时提醒有电话进来了,可以避免错过重要的电话。
勿扰模式很好,类似手机里的定时静音功能,免除夜间被打扰的痛苦。然而这给人一种制造了一个麻烦同时有解决了这个麻烦的感觉。
寻找手环,很鸡肋,没有扬声器的加持,只有手环震动,即便是在室内,也需要安静的环境方可找到,室外就别想了。丢失找回这方面我觉得可以参考Nut的方案,这里不展开。
数据报表,分为活动报告、睡眠报告、心率报告。
活动报告我想大多数情况都可以理解成为跑步报告,这个不多说了,基础功能;睡眠报告和心率报告前面都已经写到了。
啰嗦一句,我特地在20点将手环摘下静置,然后23点拿起,同步数据,手机app告诉我睡了两个多小时,还煞有介事地分析深睡和浅睡…
其实bong2也有这个问题,只是因为无感佩戴做得太好,我从来不摘,所以就半人为地规避掉了。然而bong3 HR上还存在这个问题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你有心率啊,你测一下心率不就知道是静置还是真睡了嘛?然而就在我刚拿到手环的当天,就收到手环固件更新提示,有一条更新内容是“修复不戴手环也能测出心率的问题”。
我…
所以,文章开头我就说了,我要的是记录睡眠时间,而不是监测睡眠数据。我还把记录两个字加粗了。
总结
bong3HR这一代的硬件体验,我个人是有一些不满意的,纵使它加入了很多新的硬件,带来了新的功能,但这并不能抵消bong2给我带来的无感佩戴(触感、光感和无需充电的遗忘感)的愉悦。
新的设计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必然藏灰的屏幕边缘缝隙(参见封面图);每天多擦一块屏幕;led的显示限制;充电方式不优雅,这些都让我不能接受。
软件方面也是有不少的提升的,将之前的多个功能剔除了多余的,整合了同类的,更具有逻辑性,有一种三星的touchwiz从note3走到note5的感觉(没错还没到note7的份儿上),bong团队在这方面的努力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接下来我要说但是了。
但是,睡眠识别的不准确,夜间亮屏的体验级BUG(考虑到不同用户的需求,至少可以提供开关和时间段设置,像勿扰模式那样),心率报表的粗糙,消息推送的BUG,这些都是可以在软件层面进行调整的,我只能说期待优化。
我把这个手环给女票用了,并且关注多彩腕带的上线时间,上了就买一条好看的赶紧换上。我又用回了bong2,这个陪伴了我一年多的伙伴。无感佩戴让它融入我的一天作息,无需充电并不是我懒得充电的问题,而是这种方式更加贯彻了“无感”这个所有穿戴类设备都应该贯彻的真理。
好吧还有一个原因,她就是那种手机调了静音之后想不起来调回响铃模式的天然呆,有个手环震动提醒就不会错过电话了。
写在最后:
手表的归手表,手环的归手环。
我选择ticwatch2是因为它是个可以随意换表盘的手表,我关闭了它一切健康和消息推送功能,让它安心地为我报时;我选择bong2而不是bong3HR,是因为bong2是一个纯粹的手环,bong3 HR却做了一些手表该做的事。至于推送消息到手腕,反正都是要把手抬起来,那就顺手把手机带上呗。
智能穿戴设备并不是几个传感器和一个app的堆砌组合,它需要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对用户体验的深度理解,才能做出一款真正适合消费者的设备。可以看出这一代的bong更想做一个手表而不是手环,却手环有余而手表不足,很明显这不是一个完全形态的产品,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国产智能硬件贪功冒进的影子,这不是一个好的状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才是做硬件,甚至做所有产品应有的态度。
我经历了2K屏冒进的魅族MX4 pro,也经历了在安卓第一梯队却在USB接口上不肯升级的三星S7,更加坚定这一想法:两倍的参数不代表两倍的用户体验(没错这句话是刘翔说的),更多的功能不代表更好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