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迪 至尊高速系列 Ultra II SSD固态硬盘购买理由(性能|模式|数据|缓存)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TLC SSD到底值不值得买!闪迪Ultra II 480G评测》的片段:

从SLC到MLC再到TLC,人们总觉得SSD的NAND颗粒在性能跟寿命上不停的打折扣。在MLC已经普及的消费级SSD中,经过多方面的评测和实用效果来看,MLC的表现已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现如今,由MLC至TLC的转变,人们又重新开始担心起来。TLC NAND真的会像人们所想的那么不堪吗?

2013年7月,三星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采用TLC颗粒制作的消费级SSD,三星840EVO。虽然TLC名声不怎么样,但毕竟成本低,而且840EVO也令其他厂家发现了TLC的商机。次年,闪迪推出Ultra II,是至今年第三季度以前三星EVO系列的唯一对手。现如今,影驰、威刚、东芝等都推出自己旗下基于TLC闪存的SSD,TLC即将打开低价SSD的大门。

闪迪Ultra II 480G采用完整的八通道Marvell 88SS9189主控,19nmTLC工艺,质保3年,与闪迪其他型号的SSD一样,Ultra II不提供任何加密的支持,但其采用了nCache(SLCCache)和M.P.R多页面恢复等技术为SSD提供更加优质和稳定的性能。亲们要注意,闪迪旗舰型号是至尊超级速(Extreme PRO),其次是至尊高速版(Ultra II),然后才是加强版(SSD PLUS)。有人会问,为啥加强版采用MLC,定位却低于至尊高速版?原因在于加强版主控没有外置缓存,而且通道数少无法做大容量,这也是为什么闪迪加强版最高只有480G的原因。

nCache 2.0

闪迪Ultra II系列的高性能不可忽视,即便最小的120G容量型号都能提供550MB/s读取、500MB/s写入的性能。作为nCache技术(SLC MODE)的鼻祖(亲们可千万不要说OCZ是第一个用SLC MODE的哦),Ultra II采用全新的nCache 2.0技术,将闪迪pseudo-slc缓存模式提高一个等级,对写入进行无差别缓存,从而提供更高的写入效能。而且nCache 2.0的SLC区容量也由nCache 1.0的不到1GB(闪迪从未透露实际大小)提高到5GB以上。

nCache的秘密在于SSD中的每个NAND闪存Die中都有一定数量的block运行在SLC MODE,这样做的好处是当数据需要从SLC形态转换为TLC形态时,整个转换过程可以在Die内部完成,无需主控的过多干预,闪迪把这专利称之为On Chip Copy。而这个专利的触发机制,闪迪表示数据类型和大小都会产生影响,SSD进入空闲状态达到一定时间也会触发On Chip Copy,不过涉及商业机密,闪迪并未透露更多内容。

SLC Cache的加入不仅仅是提高了写入性能,对于读取性能同样有所帮助。如下图所示,TLC模式下Page页读取时间根据位置不同在80~105us之间,而SLC模式下仅需50us;Page页编程(写入)时间差距则更为明显,SLC模式最大可比TLC模式下快10倍以上。由于On Chip Copy的SLC缓存释放过程选择在SSD空闲时进行,降低了TLC写入慢的影响。

nCache 2.0的好处还不光是这些,因为所有数据是要先写入SLC部分,之后再连续写入TLC。减小TLC部分的写入放大(WA),就会有更少的冗余NAND写入,反而增加寿命。连续写入通常能够实现写入放大非常接近1x(近乎无压缩),实际上闪迪声称只有0.8X(对于TLC部分)。因为不是所有数据都在第一时间写入TLC(有些数据会在SLC缓存就被删除,不会造成TLC磨损)。记住,TLC的一般擦写周期是500-1000次,而SLC的擦鞋周期即使是在19nm也可以轻松超过30000次,所以进可能利用SLC缓存是提升TLC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M.P.R

纠错技术方面,闪迪Ultra II使用了名为Multi Page Recovery(M.P.R)的多页面恢复技术,该技术类似于SandForce的RAISE和镁光的RAIN,使用业内越来越受欢迎的奇偶校验冗余纠错技术,提供了页面级冗余。M.P.R是一项基于Page-level(闪存最小存储单位)的冗余纠错技术,能够处理ECC引擎无法纠正的错误。闪迪Ultra II使用5:1的比率用于奇偶校验,每5个Page使用1个额外Page存储校验信息。很蛋疼的是,因为有六分之一的NAND是用来奇偶校验的,所以用户实际可用容量会变小。

"
查看该摘要的原文,请点击《TLC SSD到底值...》

相关摘要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相关好文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商品百科

当前为触屏版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