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I MAVIC 2 Pro无人机使用感受(相机|系统|遥控器|电池)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中号硬核玩家
-
摘要来自:2019-01-17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玩转无人机 篇四:细节进步之处,DJI 大疆 Mavic 2 Pro静态对比Mavic Pro》的片段:
细节好评,云台保护罩的重新设计,这里涉及上手难度和易用度两方面,上手难度一代会稍微容易一点,因为分成两个部分直观可见,而二代的是一体式设计,首次安装需要一点时间消化,适应以后就一气呵成,易用度自然是二代好太多,整备和收拾时间都短很不少。
挂载相机部分,一个1/2.3英寸CMOS一个1英寸CMOS,后者哈苏还参与设计调教,有效像素更高、感光面积更大的同时,其实一些细节也有相应调整,比如说内置镜头校正文件、光圈的成像、色散和星芒的调教,这些会在下一篇中讲到。
另外两者镜头盖也不太一样,一代是不可拆卸的,滤镜需要机器过检之后直接套(但是我还是比较怀念一代的镜头90°角度竖拍,某些场景拍摄能用上),而二代的改动就类似于Phantom 4 PRO一样可拆卸(ZOOM版本也是如此),不需要过检,这倒是没什么优缺点可说。
而要说的重点是云台结构,Mavic Pro一代虽然是三向机械轴,可靠性还是比Phantom 4系列差一些,它的排线的裸露、顶部的减震面都表明了这只是一次全新的三轴结构尝试,但我不可否认的是当初刚出来那时候的热议话题——最小的三轴防抖云台。
而发展到Mavic Pro二代,云台结构的大幅度改进,是我自己对它的肯定,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是从单边轴承改为双边轴承,并且把所有裸露的排线都隐藏到结构当中(美观大方这样形容?),自然能联想到是可靠性的提升(炸机都不容易断排线),本以为就没有顶部减震面了吗?轻轻用手按压就能感受到,
最后,大疆还把顶部的偏向轴的转动完全解放了,可以实现±75°的角度变化,这个时候你只需要点击屏幕,就可以实现原地扭脖子的动作,从APP中你就可以看到前机臂的画面太美,实际作用在取景的时候也是一种人性化、流畅性的设定。
避障系统对比
两台机器的头部都很像锤头鲨,前视双目摄像头的重要性仅次于底部那堆传感器,毕竟飞行前进就是操纵最多的指令,我查看了官网的数据,发现Mavic 2 Pro的前置避障确实升级了,无论是可探测或者说精确探测范围都有所扩大(比Phantom 4 Pro还要好),换句话说其实就是内部计算处理能力提升带来的效果,拿到机器再仔细一看,可不是吗?摄像头的大小对比起来一目了然,然而惊喜的是,我发现不仅仅是如此......
市面上这些消费级无人机,机身都会集成了GPS、陀螺仪、加速度计、气压计等内部仪器在一起,再结合底部一堆传感器像Mavic Pro那样悬停已经很稳定了,不过也有一些例外情况,就是超声波传感器对某些材质并不敏感,导致有些时候没有GPS信号,超声波传感器也失效,就会出现姿态模式,新手一大慌乱打杆就炸机了。
现在二代的改进是,双目摄像头感知范围扩大,去除超声波换成TOF红外传感器(应用非常广泛,例如VR/AR领域,Spark手势控制也是该项技术),就能避免以上这种情况,至于LED补光灯的作用顾名思义,为传感器提供光线反射支持,昏暗环境下也能稳定悬停,而且晚上放飞也可代替手机补光使用,当然以前也有第三方配件,但为何官方增高架还是那么矮小,遇到凹凸不平的起降环境,对底部传感器就不友好了(特别二代是往外突起的,而一代是内嵌的)
这次二代顶部还加入类似于INSPIRE 2的红外传感器,数据显示精确感知范围是0.1到8m,而上升速度在运动模式下是5m/s,范围是足够的想象一下,因为触发它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室内使用而已,这是在已知的情况下而已,如果是在一些非意料到的情况下,它可能救机器一命,比如说低空触发低电量返航,返航高度120米,刚好上方有障碍物你又没有留意到......
至于两侧的避障,也是二代的细节升级之处,把Phantom 4 Pro的红外感知抛弃,换成大号双目摄像头,可感知、精确范围扩大同时,FOV角度也相应扩大,促使它能够在不止于三脚架模式中生效,还有智能跟随模式及有限速度中起作用,这可真是为刚接触无人机的新手操碎了心呢,官方也说了两侧撞到的损失不在保修范围内,因为感知范围是有限的,还得自己提高安全意识妥当。
至于后方的双目摄像头(感觉排列有点丑),虽然感知范围没有前方大,但也是大疆消费级中金字塔顶尖水平,倒飞的时候就很受用,必要性排在前置后面,到这里为止,我们纵览了一遍全身大大小小的传感器,总结下个人的看法,避障是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新手来说。
避障必要性从高到低,排个名次大致是这样的:底置>前置>后置=侧置>上置,这也是大疆一直以来的改进路线,但非要说称得上是消费级无人机的话,底置悬停+前置辅助两者就足够了,至于接下来的路线,我感觉多在智能跟随中对避障系统下功夫就对了。
遥控器对比
遥控器方面两者整体区别并不大,配色跟随机器走,甚至连键位都一致,内置电池容量增加到3950mAh,并且支持给移动设备充电,我这里就直接说续航结果了,开启充电模式使用两块飞行电池后,遥控器剩下50%左右的电量,这样电量设计是合理的,毕竟还能照顾到手机,四颗电池也就大概一次拍摄任务的量。天线本身增强到2.4/5.8G双频,配合OcuSync 2.0图传是非常有意义的,具体测试结果我会在下一篇中给出,下面说说遥控器上的那些事。
Mavic 2 Pro在摇杆上也要更胜一筹,除了本身可拆除方便运输以外,整个规格和大小更符合手指操控,这一点刚上手还不能感受到,当我尝试手动刷锅、多维度操纵的时候,就发现二代的摇杆明显跟手不容易脱落,Mavic Pro的尖刺部分面积过大操作不够精准,而Phantom 4 Pro过小手感不好,Mavic 2 Pro正合适。
而Mavic 2 Pro新增了一个三脚架模式快捷拨键,拍照的时候无论何时我都会开启它,毕竟飞行器会更加稳固,不用在菜单中选择减少步骤繁琐。不过我倒是希望增添一个切换姿态模式的拨键,实用性当然可能没有T模式强,但有些场景起飞还是用姿态模式安全一些,T模式其实可以用C1或者C2代替也好。
按键方面也稍有不同,Mavic 2 Pro拍照键是具有两段式的,半按可以实现对焦,但手感比较肉没有Phantom 4 Pro明显和清脆,右拨轮都是调节相机参数,Mavic Pro默认只能调的是快门速度,而二代根据不同模式调的是光圈值和快门速度,Mavic 2 Pro的是可回中限位的,操作起来更加精准无疑,但在M档中只能调光圈就苦恼了,为何不延续Phantom 4 Pro按下切换ISO、光圈值和快门速度的设计呢?每次打开菜单调节都是一种时间浪费,滑动也不够精准。
在拨轮手感上,Mavic 2 Pro的规格更大,行程也更长,在操纵俯仰镜头时更稳更流畅,至于C1、C2键在表面上是没有区别的,只不过在Mavic Pro上是限死,而Mavic 2 Pro可以灵活变换就很好。
电池和充电器对比
电池方面,首先在交互美感上会有提升,Mavic 2 Pro圆环式显示电量视觉效果更好,其次是从3S升级到4S电芯,高达59.29 Wh的放电能量,从而飞行更加暴力续航时间也会延长至31分钟,不过相信大家这段时间试飞过就知道 ,在20到30%余量的时候,续航时间和Mavic Pro是差不多的,至于为什么下篇我会说清楚。
两者的电源适配器参数是不一致,Mavic Pro是50W,Mavic 2 Pro是60W,充电速度上前者会稍微快一点,并且都带有5V/2A的常规USB充电口,在出外旅游时手机充电器可以不带了。具体到充电时间方面,与官方提供的数据相近,以20%余量为例,大概一颗电池充满需要70分钟左右,当然同时冲遥控器的话,时间上会延长10分钟左右。
一个细微的优化调整,Mavic 2 Pro自带遥控器Micro USB充电线,所以也少了一个USB接口,设计挺合理的。
至于充电管家方面,最大优化就是占地面积的改进,Mavic 2 Pro的类似于Mavic Air一样可折叠起来,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垂直方向的空间,方便携带之余对接轻松多了。我倒是希望充电管家和电源适配器可以结合,做成配件或者在套装中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