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基 SW240 广色域显示器开箱展示(接口|支架|插板)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摄影-之于我 篇三:趁着618让我们进入硬件LUT时代—BENQ 明基 SW240 广色域显示器测评》的片段:

开箱

非常简单,非常典型的显示器包装,好久没开过彩盒包装的显示器了。

24寸, 外加内包装和缓冲泡沫比较紧凑,整个箱子显得比较小巧。


VESA接口支架

支架顶部开口,作为拎手,非常方便,也是SW系列的沿袭风格。

金属支架包着一层塑料外衣。

VESA插板上印有SW240, 咱这是专属哒。

快拆底座

几乎防

除了纸片和光盘之外,标配电源线,USB HUB用的A口转B口USB高速线, DP转miniDP线,还有一根DVI带双磁屏线。  忘了拍了,因为之前搞过开箱视频了, 所以这里就不再重复啦。

SW240显示器本体


SW240和SW2700PT区别最大的直观感受,除了尺寸,就是SW240的窄边框。 左、右、上三边窄边框。 桌上显示器采用窄边框,最大的好处是左右对接双显.

走近点看

再近一点

面板采用的是IPS硬屏,雾面盖板,也就是俗称的雾面屏, 雾面屏对面的是镜面屏,雾面屏的好处,不消多说啦。

下边框基本是SW系列的常规边框,和面板衔接处倒角处理, 右侧是安排在显示器正面的操作按钮。 最右侧是电源键,最左侧是模式快速切换键。 

同样,可以看到雾面屏的效果。

背面总览,从上到下是BENQ Logo, 中间是VESA槽, 下方为接口开槽。右侧「显示器的左侧」USB HUB开槽。

接口从左到右依次是: 电源口, DVI, HDMI,DP,USB B「USB3.1,Gen1」口, 还留了一个3.5音频口。 不过配线没有配音频延长线。

USB HUB为两个USB3.1「Gen1」 A口和一个SD读卡器。 这对于摄影向使用的用户来说, 太方便了。 但可能是因为超窄边框的原因也可能是后背造型的原因, USB HUB做了内陷处理, 这个处理可以预见的带来的问题是从正面去插USB接口和SD卡,不是那么方便。 但,默认配置USB3.1,点个赞,稍稍抵消一下呗。

安装

安装三步走,第一步,放好底座

第二步,插上支架,拧紧底座底部固定螺丝。
 支架下方和底座对接部分都是金属材质,保证刚性和耐用性。 实际底座和支架都是全金属结构外面包了一层磨砂塑料。

第三步,对准卡口,把显示器装上。 咔哒,完工。

VESA带来的便利一是安装方便,再就是,可以旋转90变成竖屏,嗯,看妹子的大头像特别爽。 当然精修半身像也是很爽哒。

屏摄的痛点之一: 摩尔纹。 这张角度和高度稍微调整了下就摩尔纹了。

支架和底座的搭配,给屏幕左右都很大的旋转角度。 开箱视频里也能看到喜力对旋转幅度印象深刻。 

显示器在点亮之前最能给人好感的就是一个便利的支架。 尤其对于这种专业向的广色域显示器,在工作室给旁边的人看图转一下啥的,那是相当方便的。 One Man Company用户比如喜力,方便的升降和俯仰角度,不管如何总能给自己找到一个舒适合理的角度给自己使用。
外加VESA接口加持, 用户可以方便的选择脱离支架上关节支撑臂, 给桌面节省更多的空间。

都铺垫完了,该认真啦。


轻描淡写的24寸的FHD

确切的说, 是一块24" 99% AdobeRGB 原生10bit IPS FHD支持硬件LUT的16:10的雾面屏显示器。
24", 秒懂,
99% AdobeRGB,秒懂,广色域嘛。
IPS,行行行,别说了,秒懂的。
FHD,1080P。 哦,还是1920x1200,嗯这个比例不错,性感。
雾面,嗯,秒懂。
原生10bit是什么鬼,能吃么?
硬件LUT? 什么鬼? 很厉害么?

啥都懂了,还要喜力干啥。继续往下看。

上面那些图片后面就是咱的工作区啦,用上一个帖子的老图代替一下。

虽然喜力自己是27+32寸用户, 但,特别是27寸+2K4K横行的如今,让大伙儿感觉24似乎寸没市场了。
在跟着疯狂的市场节奏走的时候,我们别忘了放慢脚步,看看自己的真实需求。 其实也就是我们购买这个显示器的目的是啥, 或者说,选择它的理由原因是啥。

尺寸和分辨率比例关系, 包括IPS面板特性,雾面屏这些基础的东西, 喜力在上一贴已经非常细致的分析过了, 就不再赘述啦。 所以说一个厂商在这时候推出这款FHD的24寸并且是一个产品线的全新产品,应该说是足够理性客观的。
明基SW系列最先推出的是32寸和27寸这种比较保险的,或者说比较保守的尺寸,在经过市场一阵洗礼之后推出24寸,多少能说明24寸是有需求的,即使是在专业向市场。 这一点刚好在我们新招的后期妹子身上得到了验证。 虽然是比较巧合的个例

上面漏了一个灰阶响应时间,5ms, 这个灰阶响应, 相比电竞取向的1ms是弱了些,但相比常规的8ms肯定是强了。 5ms, 修图视频校色润色什么的是肯定不用担心的, 看电影也不用担心残影问题, 就算是偶尔娱乐拿来玩游戏, 5ms的灰阶也不会带来什么可以感知的拖影问题。


剩下最重要的两点

硬件LUT

LUT=look up table, 颜色转换对号表。

通常LUT存在于显卡驱动或者系统色彩管理模块里,也就是大概可以称其为软件LUT, 这种系统内的LUT,每次更换显示器或者重装系统之后,都需要重新校色生成合适的LUT文件。
相对应的, 就是小标题提到的硬件LUT了, 只是这个LUT文件是跟着显示器走的, 在经过一次校色之后, 这个生成的文件是跟着显示器走的, 也就是说,用这个显示器接在不同的电脑上, 不需要再重新校色。 这是一个极大的便利点。
当然, 通常爱折腾的我们, 总是忍不住在更换一次之后, 都会去校色, 去完成那个所谓的仪式感,
以前硬件LUT只能是中高端显示器的卖点, 逐渐的, 万元以下的显示器也开始尝试硬件LUT了, 其他牌子就不说啦, 免得说对比不公平。 入手这个SW2400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我手里那块SW2700PT的硬件LUT表现非常不错。 相信, 一个系列, 不至于体质差别太大才是。

还有一点, 校色是一种常规操作, 比如每隔一个月校色一次, 以确保显示器始终能有最佳的显色表现。
对立面的就是, 一次校色完成之后, 便不再管了, 其实, 新显示器的性能衰减确实不需要我们做过份多余的担心的。 所以, 这样的不操作是没毛病哒。

但无论如何, 硬件LUT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尤其是像我这种不同的地方只放显示器,电脑是随机的这样的用户,基本可以说是刚需。

原生10bit

也就是位深度, 位深度还是和LUT相关——位深度即LUT精度。

把它说成是LUT精度, 就好理解很多。 位深度越高,精度就越高,那显色精度就更高,也就是显色更准确。
这样的准确,在我们看显示器时的视觉感受上还有一点, 只要图片源文件没问题, 那看上去颜色过渡,更平滑,更细腻。

前面「原生」两个字,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市面上有很多面板是原生8bit的面板, 通过显色驱动把它软加持到10bit,也就是通常大伙儿说的抖动,抖到10bit。 这种抖动值肯定不能跟原生值比啦。 所以,这里也需要强调一下, 是原生10bit。

相对应的, 位深度越高, 对显色驱动的完成度要求就越高, 因为这不像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那样,越多越精细,要求也就越高。 话说韩信真乃神人。


那就接受考验吧

"
查看该摘要的原文,请点击《摄影-之于我 篇三:...》

相关摘要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相关好文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当前为触屏版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