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 MDR-1000X 耳机使用体验(佩戴|降噪|连接)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Lacia
-
摘要来自:2019-03-08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值播中奖秀:SONY 索尼 MDR-1000X 简单对比MDR-1ABT》的片段:
和100A系列相同的,上部拉出延长梁,而1ABT则是传统的靠下部拉出。这两种设计,我跟倾向于前者,因为自己头围大,1000X要两边各延长6格,上部拉出的设计能够更好地配合头型,而下部拉出从正面看更像个清朝官帽,趴在头顶。但要强调的是,佩戴耳机时需尽量下压头梁贴近头皮,而不是拉长头梁留空给头发,否则头梁会成“Ω”型,就像两边长角一样,十分难看,说头大戴1000X不好看的多是这种情况。鉴于此情,我决定授予其:“发型毁灭者”的称号。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但1000X的整体佩戴感受十分接近以后的10RBT,相近的头顶海绵造型和接触面积,相近的耳罩接触面,甚至是相近的头梁张力。没有1ABT的“立体裁剪耳罩”,使得1000X的耳罩一周压强更大,但也更加密闭,即使没有降噪它的隔音能力也优于1ABT,不过凡事有利有弊,1000X的耳罩内升温速度也更加快,夏天(25℃以上)可能戴不住。
另一个改进的地方,是单元前的一层海绵,隔着海绵可以明显摸到单元中间一个巨大的突起,应该就是反馈麦克风所在之处,这个设计在正常使用的时候没有影响。但在1ABT上,单元前只有薄薄一层网,后面就是硬质隔栅,一般在2小时左右的佩戴后,随着耳罩海绵垫支撑力的下降,这个硬物会挤压到耳郭上,甚至在更长时间的使用中耳郭会有疼痛感。而1000X的耳罩支撑力度拿捏地很到位,即便在3个多小时的佩戴后耳郭碰上了海绵,其异物感也没有那么明显,尝试带着睡觉(17℃),没有问题。
头梁压力正常,自己带着眼镜(扁平金属镜脚,末端浸塑),1000X从来没有造成任何的不适,更不会有镜脚压痕。1000X和1ABT有着相同的重量感,而得益于优良的包覆感,1000X的整体重量更加分散,个人认为这点甚至优于QC35,在试戴过程中,我感觉QC35重量集中在头顶一小块,而耳罩压力小,用“顶”而不是“戴”来描述更加贴切。鉴于每个人头型和佩戴取向的差异,有条件的朋友还是先长时间试戴下,不要单纯觉得耳朵压力小就是舒服。
关键是降噪!
耳机左边三个按键,最下是电源,中间是NC降噪,上边是AMBIENT SOUND环境音,按键上有“短长短”的刻度,盲操时大概率直接摸到中间最长的NC按钮,这个设计极为人性化,开环境音只需顺势上摸,而电源按钮NFC功能用户基本用不到(NFC可直接唤醒开机连接,断开3分钟自动关机),设计在下方更加合理。
拿出播放器或手机轻贴侧面,“嘟”的一声后,便有语音提示“开机”“蓝牙设备已连接”。开机后自动开始降噪,使用效果请随意脑补。有几点细节需要说明:
1、在每次开机后降噪并不是最优状态,如果想提升效果请长按NC按钮,耳机会播放一段音频,然后根据反馈调节降噪,堪称黑科技。在商场试听QC35时正好有BOSE音响系统以极大声音在放电影,1000X开启降噪优化之后能把人声消得十分空灵,就像在大会堂里有人在远处说话;而QC35就化身英语听力耳机了
2、AMBIENT SOUND模式分为“人声”“普通”两个,切换有语音提示。在“人声”模式下,一样是大会堂的效果,相对的背景噪音也变大了点。“普通”模式则化身助听器,甚至可以听到4车道马路对面的人讲话。在人少的公园里开启“人声”模式有奇效,仿佛置身热带雨林,暂停音乐听听大自然的声音也是很有趣的。需要注意的是,NC与AMBIENT SOUND为平行的功能,即使没开降噪也能直接使用环境音。
3、根据SENSE ENGINE的介绍,会自动根据环境噪声大小选择降噪强度。在深夜反复开关吸油烟机和耳机,实际测得不管是有噪音时开机降噪,还是无噪音时降噪状态下突然给出外界噪音,1000X的降噪能力并不会打折,而且在恢复安静后也没有明显底噪或者耳压。在晚上的空调房间里,带上1ABT后的剩余噪音和1000X降噪后的底噪基本相等,也就是说你甚至完全不用去按NC按钮了。但AMBIENT SOUND模式在安静环境中将会发出巨大的底噪,这里再次说明它和NC是完全独立的两个功能,它没有任何的智能调节。
4、相信大家早已知晓右侧面的“快速提醒”功能了。实际测试发现,启动判定只和手的接触面积有关:3个指尖尖不一定启动,1根指头用力压扁也能启动。另外,快速提醒功能从接触到收录外界人声,大概有0.5秒的延迟,如果是别人发起的突然对话,足够你错过两句了,反倒直接拉开耳机来的更快点。
其他使用体验
1、只想降噪,不想听歌怎么办?插上随机耳机线吧,否则3分钟后会自动关机。不想拖根线?那就用3.5mm的接头堵上,这也是可以的。在拔出耳机线后,耳机会自动关机,这个设计也相当人性化。
2、附送的耳机线真的是又黑又粗,而且耳机一端的接头外面是金属的,也是除头梁外的唯一金属件,整根线做工上非常良心,相对于1ABT的线不知精致了几倍。但是,这根线仅仅是3端子的,且耳机插口里也没有更多触点,因此地线分离是没有的,升级平衡线就更不要想了。另外不得不吐槽的是,这耳机线插头过于扎实,又是垂直向下接入耳机的,如果你是半躺的姿势线头会顶到肩膀上,使用上反倒没有1ABT软绵绵的细线好了。
3、裸露的USB接口应该是一大退步,再怎么说1ABT的接口还有防尘盖呢。不过快充技术倒是很便利,出门前十几分钟充电,大概1小时的路程都无忧了。
4、1000X最大记忆8个设备,并可以同时连接两个设备。连接两设备时,只有一个作为音乐播放,另一个只能做通话设备,比如使用Walkman A25和Xperia Z5C,初次使用先用Z5C的NFC触碰1000X,再用A25触碰1000X,随后将Z5C的蓝牙开关下或手动点击耳机图标,这时会听到两声“已连接”。总之,已配对的设备中第二个连上的将作为通话设备,如果想交换两个设备的主次,需要全部断开,再反过来操作一遍。
实际测试:A25-Z5C;PC-Z5C;PC-Mate7;Mate7-Z5C双设备没有问题。iPad 4-Z5C无法同时,Z5C一连上iPad 4就掉出了,可能苹果设备的蓝牙有特殊协议?
5、1000X遵循蓝牙发射功率Class2,理论通讯距离为10m。实际体验正常水平,和1ABT相差无几。
6、触控操作在1000X得到了很大的优化,1ABT的圆形侧面定位困难,有一定的学习成本,而且误触率也相对较高,而1000X的椭圆面板则更方便定位滑动,而且进行所有操作都有“嘀”的一声提示,调节音量划一下调一格不会像1ABT那样划过了头。使用1000X,甚至可以左手操作触控,这种体验提升甩1ABT一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