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牛 X1T-S 索尼引闪器外观展示(接口|开关|按键)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晒单大赛#搭建跨平台闪光灯TTL系统,入手神牛X1T-s》的片段:

盒子拆开有一本说明书,合格证保修卡。

和M4/3版本对比一下,左边为M43,右边为索尼版本。背面看没区别,都是一个单色屏幕,三个按键,一个转盘组成的。

顶部包括了一个热靴(只提供主触点),试闪按键,状态灯。

前部对焦辅助灯略有区别,索尼版本更加红更加透,里面看着像一个小眼睛。

侧面左边的是开关,右边的就是对焦辅助灯的开关。

另一侧是一个micro usb接口以及PC接口。其实通过PC接口和机身相连,也可做到把M43引闪器用在索尼机身上TTL。不过我不喜欢拖一根线在外面,所以又买了一个新的。

热靴插口方面,索尼的带一个保护盖,M43的不带。

想来应该是MI接口有很多比较精细的金属触点,更加需要保护。

由2节5号电进行供电。无限引闪器只需要最普通的干电池既可以了,不需要充电电池。

一共支持32个频道,可以无线操控3组灯。当然每组灯可以有多支组成。

M43款也是32个频道,但是却可以控制5组灯。不过一般情况下,3组灯都够了。

长按第一个按键可以进入特殊模式以及设置模式。

这个比较多,所以放一张各个FN对应的说明书吧。

把TT350和X1R分别设置在频道1的A组和B组之后,可以轻松实现无限TTL。

其实如果会用手动灯即使把不同品牌之间的热靴卡口的产品用在一起,一样可以引闪。

自从索尼用MI替换掉I-ISO卡口之后,市面上的热靴卡口基本都是一个样子的,可以混插。其中所有热靴卡口最中间都有一个大触点,这个点是负责传送快门/引闪信号的。然后大触点以外的其他触点负责ttl之类的信号传输。

也就是说即使我用M43版本的X1T用在索尼机身上,设置成M档,一样可以正常使用。

看,我现在用的就是X1T-O,通过M档手动控制索尼的灯。

TT350除了可以在无线系统中作为从属灯,一样也可以自己作为主灯进行引闪。

例如下面,我把TT350装在A7R3上,设置成主控,M模式,然后索尼F43M也设置成M模式,即可引闪了。

不过很奇怪的是这次引闪竟然两者不是同时闪的。我是用GX85拍摄的50P视频,然后从中提取的照片。两个闪光灯闪的时候正好在前后两帧。

当然这样做和用X1T最大的区别是,用X1T的时候,可以在X1T上直接设置各组灯的处理。但是如果用TT350引闪,则需要在另一盏灯上进行设置,跑来跑去还要多花不少精力。

虽说手动灯很多时候比TTL都要靠谱,但是买一个相同卡口的引闪器还是有必要的。

首先,热靴卡口虽然是标准化通用的,可是因为触点不完全相同,实际使用上还是会有些小毛病。比如当我把TT350插在A7R3上的时候,多余的热靴触点其实已经刮到机身了。

后果就是简单的几次拔插,机身上就有了些许划痕。毕竟触点是金属的。

其次,手动灯在拍摄静物,或者棚拍的时候非常好用。但是外拍的时候不可控变数太大了,如果一直去调节闪光灯出力会消耗大量精力。这时候TTL就可以帮到我们了。


当有了这套系统之后,我外出选择闪光灯可以做到非常灵活。

比如只需要闪光灯进行简单补光的,那么只需要带TT350以及X1T-S即可。

TT350可以直接离机闪。

如果需要像天花板等地方打光进行反射, 一样可以把闪光灯插在引闪器上。

嗯,就是看起来违和感好重。

当然事实上只需要对墙反射的情况我肯定直接带索尼F43M了…

真正需要多灯,或者不确定的情况下,那么把双灯,引闪器接收器都带着。同时这时候如果我带双机出门,通过不同的X1T发射器,可以直接拿出来就用,而不用针对不同机器进行不同的设置。

"
查看该摘要的原文,请点击《#晒单大赛#搭建跨平...》

相关摘要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相关好文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当前为触屏版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