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K1机箱外观展示(配色|机箱盖|走线|出口|散热风口)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阿牛说数码
-
摘要来自:2019-07-16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显卡竖装顶置IO接口颠覆传统 ATX3.0架构新物种鑫谷开元K1机箱开箱体验》的片段:
从到货的包装来看,鑫谷开元K1还是很简洁的,左上角鑫谷LOGO,中间机箱型号,标注为ATX3.0机箱,右下角为装饰图案。
机箱右侧,一些这款开元K1机箱的参数,包括机箱长宽高、颜色、接口等等。整个机箱三围尺寸470 x 215 x 483 mm,净重8.41公斤。
第一眼来讲,前机盖看起来还是很漂亮的,配色、设计都比较简单,左侧RGB灯饰条,右上角为鑫谷的LOGO,整体以黑色磨砂面打底。
机箱盖就比较神奇了,鑫谷开元K1这款机箱将钢化玻璃面设计在了右侧,这种设计适合机箱在左侧摆放。
左侧机箱盖内部为走线面,可以发现这种设计与传统ATX的机箱设计完全是相反的。
机箱背面也因为将各类IO接口置于顶部而变得有所不同,除电源位在底部,其他部分都发生了变化。右上角为主机连接线束出口,上面还设计有硅胶护线圈;中间为散热风口位,这里可以安装两个风扇。除此之外,两侧机箱盖的打开方式,与传统ATX机箱是没有什么分别的,都是用两颗螺丝进行固定,只不过这款机箱螺丝更友好,为防脱落式设计。
取下右侧玻璃盖,看到机箱内部。左侧靠上方为显卡等独立PCI接口挡板,我们可以发现这种设计使主板变为了反方向90度安装方式。左下角前机盖上面,我们可以看到进风口,整体设计还是很不错的,右下方为包裹电源位的散热格栅。
取下左机盖,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背面走线位、走线孔,以及内部的硬件摆放位和空间。右上半部分预留两个传统2.5寸的SATA接口固态硬盘安装位、底部左侧为电源安装位,右侧有预留两个3.5寸机械硬盘安装位,这种配备相信无论我们生活中怎么升级存储都足够用了。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机箱的线束,很好的扎绑在一起。
从板材上看,机械硬盘的快拆硬盘架是板材很硬挺的,附实际机械硬盘固定效果。
机箱线束包括,音频输出连接线、USB输出连接线、电源开关/指示灯连接线以及前机盖灯光电源线、以及USB3.0输出连接线等。
机顶部分,前部分为电源开关、前机盖灯光切换按键、USB接口、音频输出接口等。后半部分为一个黑色的隐藏式机盖设计,掀开后可以看到内部显卡接口和各类IO接口等等,在后部还有一个线束固定设计。个人认为,如果没有隐藏设计那美观性可以说就大大的打折扣了。
机箱底部,可以看到只有在电源安装部分有散热格栅,相对来讲底部散热效果可能会稍差一点。另外,可以看到两个机械硬盘位的固定卡扣,个人认为这里如果加点散热格栅会更好,也能很好的对硬盘进行散热。最右侧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前机盖的拆卸孔。
机箱垫脚,底部有防滑胶垫设计。
打开前机盖,可以看到内部还有一层防尘网的设计,这种设计日常能有效减少灰尘、飞絮等异物进入机箱,而这款防尘网有采用磁吸式的设计,在取装时都十分简单,清洁起来个人感觉会很方便。另外,通过打开前机盖我们也可以发现,内部可以安装3个风扇,合计背部的两个这款机箱总共可以安装5个风扇。
右侧透玻璃机盖采用掀开式设计,钢化玻璃采用CNC切割工艺,厚度约3厘米,前后两侧采用包裹式设计,既显厚实同时也能够有效的防止玻璃破损,感觉不错。
左侧机箱盖细节,可以看到板材厚度应该在7毫米左右,整体表现感觉很是硬挺。另外,从整个开箱的过程来看,这款机箱板材的各个边角处理都很是细心,给人的观感还是很好的。
附件:
为了打造一个很好的光污染环境和散热环境,同期入手的还有鑫谷的冰酷240S多彩版水冷CPU散热器和1套鑫谷光翼GE-12光圈式LED机箱风扇。
鑫谷的冰酷240S CPU散热器全家福,包括INTEL平台背板、AMD平台扣具、两种平台安装螺丝、硅胶、散热风扇连接线等等。
冰酷240S CPU散热器水泵,据查采用8级马达,具备发热低扭距大特色,它的顶部设计有LED光源。
水泵与CPU接触的一面,采用了纯铜材质覆盖,能够大大增强散热效果。
冰酷240S 散热片,上面可固定两个散热风扇,以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
鑫谷光翼GE-12光圈式LED机箱风扇*5。
组装:
在组装时有一点要提醒大家的是,即使大家装机已经非常熟练,但看说明书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有时一小点点疏忽都可能会让自己浪费很多时间。纯靠经验,不是每次都能够圆满完成组装工作的。
说明书介绍的很是详细,从安装步骤、到线材连接、到走线等等。
鑫谷开元K1机箱装机附件,包括束线带、2.5/3.5寸硬盘专用螺丝、USB防尘器等。
前面板3个风扇安装效果。
机箱内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