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 X-T1 微单相机使用体验(外观|设计|手感|画质|对焦)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我是nic
-
摘要来自:2019-04-01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文艺不是他的全部:FUJIFILM 富士 X-T1》的片段:
无论是XPRO、XE2还是低端的XA或者XM,富士在外观造型上总有一些复古元素值得拿出来让人玩味一番(我也不知道复古是什么鬼意思,反正大家都这么说),不过抛开这些不谈,富士XT-1在造型上也绝对是能够击中我G点的产品,类单反的出(zhuang)彩(bi)设计显得棱角分明,金属机身并没有令整体手感显得沉重,反而让我感觉踏实,配上18-135的镜头也并不会让我出行感到太多的不舒适,但硬朗的设计应该不会得到女生的喜爱。
(本来没想做开箱的。。。)
(差不多就长这样子)
看到第一眼的时候,这台机器仿佛在对我说
我当时的感觉是
(请忽视我是个胖子)
作为最吸引我购买的部分,富士X-T1顶部的三个物理拨盘令它逼格满满,配合0.5英寸0.77x放大倍率的电子取景器,操作性几乎Max。
三个拨盘分别代表了感光度、快门速度和曝光补偿,当然这个操作方式的优劣应人而异,看你的需求了。
X-T1配备了富士第二代X-Tran无低通感光元件,这块感光元件经过XPro这代的经验和发展,已经获得了不少人的青睐,通过富士多年来在胶片领域的探索,铸就了仅属于富士的直出观感,而X-T1也精于此道。
对于我这种不喜欢后期的懒癌患者来说,胶片模式(Velvia)浓烈又不过份夸张的色彩成为了X-T1稳定出片的保证,当然,你也可以说这种色彩不真实,不过我才不在乎呢。
当然,作为一台半幅机,X-T1在画质上并没有可能挑战全幅产品的可能,底大压死人这句话在任何情况下都说得通,但这并不代表两者的画质存在质的差距,相反在很多情况下两者的画质都在无限接近中,特别是在富士优秀的算法下,这种差距也在明显缩小。不得不提到的一点是,富士X-T1拥有出色的高感能力,ISO6400的状况下都能够安心使用。(废话)
最后说一下对焦,富士过去神一样的对焦性能在所有人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像淋逼会吸人一样众所周知。但这也只能是固有观念,要知道淋逼吸入也会有放开的一天,在18-135这颗镜头的使用中,白天的对焦体验并没有令我感觉有任何不快,虽说不如尼康和佳能指哪儿打哪儿那样犀利,但也没有没有和索尼松下有什么区别。而在弱光环境下小小的拉风箱也属合理,为了封住悠悠之口,富士甚至还提供了AF+MF联动的功能让你玩儿,在这种前提下,对焦还是值得肯定的。
套头18-135mm并不算一颗最出彩的头,我买这个套机也只是为了出行的方便,毕竟相比18-55来说,这颗头提供了更远的变焦,而且体积也不算太恐怖,当然成为了首选。
(PS:这颗头在135端光圈全开的时候,画质并不算特别好,当我发现这个问题是,我的表情是这样的
以下是随手拍的一些样张,均是直出。
大约是近期一段时间拍摄的,大多采用了胶片模式,也有一些使用了创意滤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