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WF-1000XM3 耳机外观展示(充电盒|材质|接口|触点)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举一反三:SONY WF-1000XM3 试用十日简评及购买建议》的片段:

和其圆润的前代WF-1000X相比,WF-1000XM3拥有更简洁的外观。索尼Logo和麦克风收音口有玫瑰金装饰。(还有一个香槟色的选项,我手中为黑色版本)索尼提供了7组的耳塞,其中3组是发泡海绵的,偏向降噪。初代的WF-1000X的在耳塞的外侧有小的鳍状,这一次的WF-1000XM3并没有这一设计,不过并没有影响佩戴的稳定和舒适度。

▲ 初代耳塞上部有一个鳍状橡胶。

初始状态连接很简单,将耳机放入盒中,再拿出就可以完成配对,但切换设备实在有点繁琐,相比AirPods的简洁明了来说差距就很明显了。

▲ 连接起来并不复杂,和普通的第三方蓝牙耳机无异。

WF-1000XM3 的配色和头戴款 WH-1000XM3 相同,黑+玫瑰金色。充电盒下部为类肤质材质,产品型号序列号信息全部放在了盒子内侧转轴位置。耳机在放进盒子时候是磁吸固定,非常像 AirPods 收进盒子的感觉,比起前代需要按压固定的收纳,这一代在这此的改进可以说是飞跃了。当然由于耳机本体的形状,盒子在尺寸上基本是AirPods的两倍。

▲ 盒子大小对比。基本两倍于AirPods,夏天装在裤袋中并不是很方便。

▲ 打开盒子,还是很精致的,在磨砂外壳下的指示灯质感不错。

▲ 盒子和耳机间通过三个金属触点连接。

▲ 采用了Type-C接口,这也算是大趋势了。

▲ 盒子不打开时有LED灯带指示,不过灯带能提供的信息实在有限,只有低电量时才会闪烁。

▲ 耳机本体,单元与耳道接触的位置为亲肤软质。

▲ 耳机外侧有圆形触控区域,功能可在APP中设置。

▲ 耳机删的金属触点在佩戴时并不会引起不适。

▲ 上部的应该时距离或者红外传感器,可以对耳机的动作进行捕捉。

▲ 大马产。

外观及静态的问题不大,除去较为明显的充电盒的合模线及容易划痕的顶盖,整体做工对得起真无线旗舰的定位。

查看该摘要的原文,请点击《举一反三:SONY ...》

相关摘要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相关好文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当前为触屏版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