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 饥饿鲨 TR150 固态硬盘使用总结(性能|加速)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kppom
-
摘要来自:2019-07-09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为了学(jin)习(bi)的剁手—OCZ 饥饿鲨 Tr150 固态硬盘 开箱简评》的片段:
这次京东用的是文件纸袋。
包装
背面说明
打开之后里面除了本体和说明书之外什么都没有,!
背面简单标记了一些参数,但是为什么没有标定电流呢?听说有些固态的最大电流能到2A,USB3.0只有1.5A让人感觉有点悬啊
绿联的线材接口都有保护套,这点好评。
一开始的合体效果是这样的。
ORICO的硬盘盒
4 性能测试
测试环境如下:
CPU:I7-4710HQ 2.6Ghz||3.5Ghz 4C8T
RAM:16G DDR3 1600Mhz 128Bit
操作系统:Windows10 pro 1511
主板:MSI HM87
显卡:MSI GTX 970M
硬盘:
日立HGST HTS721010A9E630 7200RPM 1TB
OCZ Trion 150 240GB
连接线缆:绿联SATA3转USB3.0易驱线
奥睿科 2569S3
一开始用的是绿联的渣渣易驱线,随便拿AS SSD跑了一下:
What ?谁说的read 550+、write 450+哪
?虽然USB连接应该有性能衰减但是也不能这么狠吧?
于是立马不能淡定,立马重新寻找连接方案、立马重新下单硬盘盒。鉴于之前使用奥睿科产品的还算靠谱的性能,我就选择了ORICO 2569S3。
听说2569S用的是ASM1153E的方案,这下应该不能有问题了 。
CrystalDiskMark 5测试,队列深度64,8线程
先用2.6Ghz的主频测试CDM:
再用3.5Ghz的主频测试CDM:
可以看到成绩有了小幅提升,可能受限于USB线?我用的是希捷原装的USB3.0线。
再附上一张我电脑自带的raid0的CDM测试,这也是4Kread速度的由来:
再往下全部都用3.5Ghz的主频进行的测试,应该可以勉强模仿一下神器E3吧?
HD Tune的程序界面最下方显示不出来,只好放测试报告:
HD Tune Pro: TOSHIBA-TR150 Random Access
Test capacity: full
Read test
Transfersize operations / sec avg. access time max. access time avg. speed
512 字节 2176 IOPS 0.459 ms 1.060ms 1.063 MB/秒
4 KB 2292IOPS 0.436 ms 4.386 ms 8.955 MB/秒
64 KB 1341IOPS 0.745 ms 4.557 ms 83.834 MB/秒
1 MB 287IOPS 3.473 ms 9.528 ms 287.883 MB/秒
Random 490IOPS 2.037 ms 8.024 ms 249.083 MB/
///////////////////////////////////////////////////////////////////////////////////////////
HD TunePro: TOSHIBA-TR150 File Benchmark
DriveM:
传输速率测试
文件大小: 500 MB
Sequentialread 348279KB/秒
写入循序 349251KB/秒
随机读取 3878 IOPS
随机写入 3571 IOPS
Randomread (queue depth = 32) 11096 IOPS
Randomwrite (queue depth = 32) 9662 IOPS
///////////////////////////////////////////////////////////////////////////////////////////
HD TunePro: TOSHIBA-TR150 额外测试
Testcapacity: 40 gB
随机寻道 3050 IOPS 0.328 毫秒 1.489 MB/秒
随机寻道 4 KB 2961 IOPS 0.338 毫秒 11.566 MB/秒
蝶形寻道 3370 IOPS 0.297 毫秒 1.645 MB/秒
随机寻道 / 大小 64 KB 2266IOPS 0.441 毫秒 34.840 MB/秒
随机寻道 / 大小 8 MB 91IOPS 11.025 毫秒 367.777 MB/秒
连续读取磁道外圈 2596 IOPS 0.385 毫秒 162.263 MB/秒
连续读取磁道中部 2674 IOPS 0.374 毫秒 167.121 MB/秒
连续读取磁道内圈 2599 IOPS 0.385 毫秒 162.412 MB/秒
突发速率 1354 IOPS 0.739 毫秒 84.598 MB/秒
然后是Aida64的线性读写和随机读写测试,这个数据量就很大了。
Aida Liner Read:
Aida Random Read:
Aida Liner Write:
Aida Random Write:
可见Tr150大约有3G的cache。
5 总结
一、足够便宜,价格在靠谱的256GB级固态硬盘里面基本上已经做到了最低,不要和我讲什么光威和一票"金"字开头的国产厂商,这是用来放数据库的呀。
二、性能足够,将来即使放到台式上也是可以一战的;而且由于4代I家的主板上好像都没有原生USB接口,能达到这个性能基本上可以认定已经达到了USB的极限。
三、和渣士顿家中高端的HyperX使用一样的群联S10主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