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司MilvusDistagonT镜头产品介绍(镜身|镀膜|口径|滤镜|遮光罩)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披风少年
-
摘要来自:2019-01-24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本站首晒# 记录一只杂食风光狗的摄影不归路:卡尔蔡司 Distagon T* 15/2.8 镜头》的片段:
按照标题顺序来,先介绍本次晒单的主角。购买它是在今年七月。手里面的24-70虽然画质很不错,但是这个焦段的感觉就是实用,能兼顾,中庸的样子,并且24端用来拍风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所以一直心心念念想购买一款超广镜头。一开始立马想到的是尼康家的14-24(其实也只有这款能选了),当初入单反时差点就买了这枚镜头,但当时想到这是一款典型的买得起用不起的镜头,所以就入了24-70。果然是注定要和它相会么?别慌,就在我放入购物车即将下单时,另一枚镜头映入我的眼帘——蔡家的15定焦。我立刻去翻看了相关的资料,这是一枚12年蔡司推出的一款镜头,它配备超广阔的110度视野和f/2.8的最大光圈。和尼康14-24比起来,弱项是手动对焦,并且不能变焦。但是一张官方样张,这畸变和锐度瞬间摄我心魂,毒啊。马上查价格,在某宝找了几家店,很多竟然没货,后来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一家,下单,第二天快递小哥就送到,验货,签收。拿到家,本着作为一名值友的基本素养,开箱照是必不可少的。
在某宝搜索蔡司15 2.8 zf(尼康口)/ze(佳能卡口)
小狗东也有相应的产品
图 1.1 包装盒正面照
图 1.2 包装盒背面照
上面小蓝标真心帅啊,迫不及待的打开了,镜头安安静静地躺在里面。
图 1.3 镜头及保修卡
保修卡,说明书,产品介绍等一系列小卡片都在里面。小心翼翼的取出,分量真的很足,而且全金属镜身,拿在手里面感觉很有分量。但是重量也恰到好处。毕竟比14-24少了300g。不过价格多了将近3000呀,光从这个点来看是不是性价比降低了很多呀?
图 1.4 镜头大头照
黑色的镜身,透着金属的光泽,拿在手里面真的和日本镜头很不一样,说不上来好坏,只是感觉前者就像原生态,后者就是考虑到实用性选用了不同材料。
图 1.5 镜头镀膜及镜头盖
可以看到,菜家的镜头镀膜是紫色的,95mm的口径,竟然还可以上圆形滤镜。这点很是让我意外。这也为后面的滤镜系统选择提供了相应的参考。遮光罩是固定在镜身上面的,不能取下来,据说有用户不喜欢的可以返厂动手术把过长的割掉 .......价格嘛,我印象当中是200欧
。镜头盖整个一大口径杯子,内置绒面,也是考虑到合镜头盖时防止金属磕碰掉漆。镀膜偏紫,与24-70的绿色镀膜在光线的反射下很是不同。
图 1.6 蔡司15与尼康24-70镀膜对比
金属卡口,银光闪闪,让人放心。也不用担心屁股被弄断了。
图1.7 卡口部位特写
图 1.8 镜头上机图
滤镜选配
镜头到了,问题来了,风光摄影肯定是要滤镜的啊,而且户外拍照也不能这样裸奔吧?作为一个强迫症患者这肯定是不能忍的。那么这么大口径的镜头,滤镜该如何选择呢?是依旧选择圆形滤镜还是勇敢地跳入方片滤镜的坑呢?95mm口径的滤镜价格此时也蹭蹭蹭的上去了,并且叠加滤镜拍摄时,拧螺纹的时候真的很痛苦,而且这枚镜头很可能在叠加的时候出现暗角。于是果断查找方片滤镜系统的信息,国内有百诺,卡色,耐司等等,不过最先淘汰的是耐司,最后选择了铂锐的G-150Z滤镜系统,可以插两片滤镜,搭配上一块ND1000和GND 0.9的150滤镜,得到了如下的样子。
果然是bigger than bigger.......滤镜到的时候恰好那几天左手手腕在健身卧推时受伤,上完滤镜之后,竟然觉得很重,还拧不动.....
图 1.9 蔡司15+铂锐G150z滤镜系统
样张
图 1.10 蔡司15+铂锐ND1000
图 1.11 蔡司15+铂锐GND0.9
图 1.12 蔡司15+铂锐GND0.9
图 1.13 蔡司15+铂锐GND0.9
可以看出蔡司15在保证开阔视角的前提下,对于画面边缘位置处畸变控制非常不错,整体画面的锐度也非常令我满意,但是对于自动对焦功能缺少确实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拍摄比较麻烦。如图1.12中所示的经幡,我是蹲在地上进行低机位拍摄,还需要用取景器进行对焦。经历过得朋友应该知道这种拍摄姿势比较难受。况且当时在5000米的海拔上,经幡在风吹动下很难进行捕捉,我拍了这张后都有些喘。不过对于广角大场景的风光而言,有时候更多的是在三脚架上架设进行拍摄,对于对焦快慢此时都已经意义不大,所以还在我接受的范围内吧。图1.11上面的类似于暗角的东西在我上传这张照片吓了一跳,赶紧去翻看了原片,发现原片前期拍摄时是没有的,只是我后期处理使得天空压暗更明显,看上去像是暗角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