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 ZUK Z2外观设计(摄像头|闪光灯|录音孔|听筒|按键)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等不来的戈多 — Lenovo 联想 ZUK Z2 4GB+64GB 智能手机》的片段:

Z2的包装是第一个打动我的点,白盒子上印着粗糙到就差能看出像素点来的手机图像,但有点意外的是图案并不是一比一的,图比真机小一圈,变相的显得包装尺寸好像挺大。左上角打上一个醒目的“全网通4G”(看不清看后面的图),直接效果是假如我还是个穷学生偷偷用私房钱买了拿回家,但凡父母对现在千元机当道的市场有点了解,都不会太拿这个“劣质杂牌机”当回事儿,跟他们说599买的都完全没问题——推荐当选2016最佳中学生友好包装。

手机菊花正对的面印上了“a Lenovo Company”的字样,据说在今年ZUK回归联想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不希望被打上太深的联想烙印。想来也是,从零开始做一个新牌子,却被贴上一句“一家专注于给运营商做垃圾机很多年的公司旗下的公司”,总不是什么舒服事儿的。出来混总要还,这也是联想前些年拿运营商带来的渠道红利换市场份额而不顾品牌形象,累积返还到今天的代价。

非要给包装找点优点(认真的那种),我觉得其实是上下盒之间那条缝隙,足够宽足够深,只要十个指甲没全掉就可以不借助工具顺利开封。

ZUK今年这两台机器,Z2 Pro的正方大盒子是典型的旗舰机风格,看看魅族Pro 6、华为P9、HTC 10都是相似的造型,ZDM上有晒单就不放图了。有自家Pro在前再结合Z2本身走的性价比路线,这个包装没有做成千元机那样紧凑至极,现在这样也算是中规中矩。但说实话与其印上因成本受限而不够精细的真机图并被其拖累整体质感,还不如像前面那三台机器和自家Z2 Pro那样只写型号名不放图,来得更加简单大方又降低成本。

另外还需要提一句,据站里值友晒单似乎Z2还有一个印着黑色机器的包装,并且包装上机器颜色和真机颜色又正好相反,而我手里这台机器和其他大部分晒单却是不论黑白机器一律白色机图案包装,这样的混乱直接让人对ZUK的运营产生怀疑。

毕竟是卖四位数的手机,包装比起千元机那种脸贴脸的拥挤盒子还是大一些了,机器四周有那么一圈纸盒包围,防撞效果不说看着也更放心点。全家福没什么可说的,只是看大家都那么拍那我也摆齐了(并没有)拍一张,中间黑色的是一张游戏币卡,但对我来说就是没什么卵用卡。

正面先放一放我们先来看后背,“像锤子”之类的老话就不提了,纯白的外观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刚刚和我们说拜拜的)新牌子IUNI,只是ZUK并没有像IUNI那样把纯净作为品牌基因着力宣传。Z2白到放进白色背景里给它拍照都变得挺费劲,背面的玻璃并没有锤子那么的“2.5D”那么的流光溢彩,从正侧面看过去甚至都很难察觉到这玻璃是2.5的啊。配合带中框的三明治结构,2.5D玻璃并不能起到iPhone 6或是魅族Pro 6那样改进握感的效果,仅仅只是赶走了滑动屏幕边缘时硌手的感觉。

摄像头闪光灯录音孔按大小一字排开的强迫症友好设计,比起坚果那种“没有洞自己制造洞也要有洞”的有点病态的强迫症,我是觉得ZUK反倒比锤子本身要更像我心中想要的锤子。比起第一眼的美感和舒服,刻意的对称和强加的视觉平衡是不该喧宾夺主的。ZUK的logo有点反时代的放在了下半部,比起锤子、以及魅族新换logo从下半部挪到上半部来说,ZUK放在下面也有他的好处:品牌力实在太弱了,还是放在容易被挡住的地儿吧 。

Z2外表上一个大问题是图里不大能看出来的,做工实在是有待提高。玻璃尤其是背面玻璃,和边框之间断断续续的存在着大概可以插进一张纸宽度的缝隙,在白色机器上甚至不需要多仔细就能看出来。有人说Z2就是一个骁龙820塞进了一台千元机机身,虽然算不上公允却也一定程度说明问题。所以对做工有要求或是拿不准的朋友,要么先找机会看真机,要么记得买好运费险。当然买黑色版也可以算是一个解决方案。

如果说背面做到简约是大家狠狠心都能做到的,那正面Z2就算集(or抄?)各家之长了。买它之初就是被这个简约外观,以及——看上去似乎能和一票腰圆键区分开的矩形home键所吸引, 只是实际到手之后才发现辨识度其实并不高(当然矩形键机器之前也有不少但当前的新机已经基本都是椭圆了)。正视图可以看出这个home键的矩形太矮了,而圆角又做的比较明显,导致整个按键乍一看和魅族三星OPPO没太大区分。说它在当前的安卓机中同样的泯然众人也算不上过分。

上额头的听筒塞进了各种感应器,和锤子类似就不用说了。不过Z2的细节做的要更加讲究,需要比锤子更仔细去观察才能发现其中端倪,以至于我放照片都需要放大加过曝才能很好的表现。听筒的小孔阵列和传感器被覆盖在了同一块玻璃面板下,辨识度要比锤子那样传感器和听筒两种材料要低一些。

玻璃纤维中框在白色机身上的确显得颇像塑料,但我买它时想的就是类似白色Kindle的感觉,对我个人看着塑不塑料的无所谓。而且更准确的说,Z2这个框看起来是介于塑料与粗糙金属间的模样,而一体无断带的痛快感和锤子一样是强迫症患者福音。当然另一方面假如你更偏爱金属质感那Z2就是零票出局,拿它出门的前几天里更是不断被人质疑是不是玩具,并且其中竟还有人是认真的。

底部一字排开的各个孔中轴对称,这已经是国产厂商及格线的标准,在不少国际大厂身上却依然难见,不得不夸一句国人在做事细致这个方面还是思想先进的。按键和卡槽都设在了右边,入不入的了眼看各人喜欢,但做工是有必要再次拿出来鞭挞一番的。卡槽还好,尤其你想想iPhone也免不了带点缝,而按键松松垮垮就不能忍了。摸起来就像按键外壳和里面元件脱开了一样,塑料按键壳轻轻一碰就会移动,露出无法忽略的缝隙,内心吐槽说你又不是两段式快门。

耳机孔放在下面是我喜欢的安排,iPhone从开始用4寸屏的5那一代开始就把它从上挪到了下面。3.5寸时代耳机插在顶上,线只需要弯曲一下就能转向耳朵的方向。到了4寸开始的大屏时代,手机长度一下子长出一半多,再把耳机孔设在顶端的后果,就是耳机线需要向前伸出更多再绕一个更大弧线再转向耳朵,增加不少腾挪的不便。耳机孔在顶端仅有的占优情况,应该只有躺床上边听歌边玩儿时需要把手机杵肚子上的时候,所以看到今年包括华为P9、魅族Pro6在内的机器把耳机孔挪到底部我都很是满意。

5英寸这个大小是不怎么受我待见的,论单手操作它比不过4.3到4.7寸,两只手一起上又不如5.2或是5.5寸自如。本人身高标准手也算大的了,多次实地调研结果是:一只手够不着边角,两只手又挤在一起,不难想为什么2016年这一代旗舰机基本都落在了5.1到5.3寸这个区间。而5寸这个尺寸被各家国产安卓厂商钟爱,难说不是之前抱着“我比苹果大一分”的小家子气心理和简单粗暴的整数癖好,一窝蜂的上5英寸,搞得4.7寸屏产能骤减成本反而更高了。雷军在红米3发布前就讲过上代的4.7寸屏产能太少成本太高要换5寸屏。先说一句大家要拒绝盲目崇拜,但苹果这样巨型公司在对待iPhone屏幕尺寸问题时定是有所研究的,尤其大当家还发表过3.5寸是最合适尺寸这样的论调,最终取了4.7这个数字而不是整数5,想必是经过了取舍推敲的。

说回到Z2身上,三明治结构的机身导致侧边框基本是一个平面,机身截面是个方方正正的矩形,2.5D玻璃也因为厚度和弧度过小而起不到多大作用。共同的结果就是Z2和市面上一大批圆润的机器握感截然不同,大家都知道Z2体型和锤子相仿,用一个更大众点的例子就是放大版的iPhone 5S。

但这个造型放大到这个尺度其实算不上合适,和5S摆在一起可以更明显的感觉它缺了5S的那分由小巧所带来的灵气。这样的类似曲奇饼的方正造型其实只适用于四点几寸、iPhone和索尼Compact系列这个大小。手感上后面再说,美观上看,带棱带角的物体做小了是酷酷的gadget,做大了就容易变成了笨兮兮的大盒子,怎么都可爱不起来。钥匙扣大小的魔方看起来永远比那些标准尺寸的更精致。同样近似方正设计的锤子T2或者索尼X用更小的厚度把“盒子感”转变成“卡片感”,可以说厚度是Z2外观被人诟病的第二元凶。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Z2原厂贴上了一层磨砂膜,所以图里看起来屏幕反光明显不及另两台机器感人,home键和周围的色差很大程度也是这层膜所致。不大理解的是ZUK为Z2 Pro贴的是高清膜而为Z2选择了磨砂膜,两者按理说不会有很大的成本差异,磨砂膜又会很明显减弱2.5D玻璃的视觉效果。我这台机器膜贴的还算完美,既没气泡也没歪斜,但据站里其他值友反映有机器贴的就凄凄惨惨了,结合前面说的包装混乱,这么看来ZUK在产品品控和运营协调上还有不少进步空间。

绝对厚度上其实三者很相近,Z2和红米3放在桌上几乎是一个平面,但是因为红米3弧形的后背四边,不放在一起很难察觉到这俩机器一样厚,这算是一个手机界百试不爽的小障眼法。从侧面的角度能看到Z2没有开口的那个完美侧面,没有分割线久违的舒坦像块没烙糊的死面饼,外观上虽然弊病多多但对这个侧边还是挺满意的。同样的5寸屏幕Z2比红米3要长出一截,不过长出的部分主要还不是更可能背锅的实体home键,而是宽度逼近iPhone的上额头。听筒和摄像头不知何故没有放在上下正中的位置,和home键形状的遗憾一起,组成了正面设计的两大恨铁不成钢。

查看该摘要的原文,请点击《等不来的戈多 — L...》

相关摘要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相关好文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商品百科

当前为触屏版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