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分 金属登机箱 米家定制版使用总结(箱体|锁具|容量|空间)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air04
-
摘要来自:2019-07-05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17日一万两千公里 铝行箱到底靠不靠谱:90分 金属登机箱 米家定制版》的片段:
▲锁具有3个螺丝固定,不是使用的铆钉。看来破拆也没什么问题,只要不损伤箱体就可以更换锁具满血复活。
当然也可以用海关钥匙打开之后更换锁具。
▲内部空间容量很大。
▲箱子两边自带束缚带。
▲Y字型束缚带。
▲束缚带有快拆口。
▲带子可以完全拆下来。不用的时候就可以拆掉,省的挡路。
▲旅行箱内部可以看到拉杆占用了部分空间。不过拉杆之间还留了空间,可以放一些内衣袜子之类的衣物。
▲箱子中间和日默瓦一样有了一个ID标,时时刻刻提醒着它的设计出生国家。如果这里可以自己替换成手写ID标就好了。写上自己的名字,或者让心爱的人写上一句祝福的话语。每次打开都是满满正能量
▲内衬100%聚酯纤维。
▲可拆卸隔板。90分软壳版旅行箱的是不可拆卸版本,放大件物品,只要超过半个旅行箱厚度的物品就不太方便。
可拆卸隔板就没有这个问题。较多的网眼也比普通纤维布透气了很多。要减少“串味”可以在袋子里放一层塑料布。
▲拉链是YKK的
▲箱子两侧的布垫中间有拉链,拉链头反装,不会突起√到衣物。
▲平时拉链头可以塞入这个小兜。细节设计上比较到位。
▲拉开拉链可以看到金属外壳的内层。聪明的你一定知道这里可以放私房钱
成为一个有故事的旅行箱?还是一个实用的铝行箱?
什么叫有故事的旅行箱?摔坏了那才叫有故事 。经不起折腾的花瓶肯定是不值得推荐的。什么磕一下就一个大凹坑?拜托,旅行这么累,自己都顾不过来了还要供你这个铝盒子?那是本末倒置。如果这个90分铝行箱是这样的货色,那它早就沉睡在川藏线上某个山沟沟里了。
我出去旅行肯定不会把它供起来用,装好衣物就直接扔进汽车后备箱了。这是我第一次带它进行长途旅行,出发去看珠峰日出。
▲行驶1724公里第二天到达自贡。汉庭的房间内没有晾衣地方,撑起拉杆发现高度正好可以晾衣服。铝合金外壳也不怕水浸泡,就这样把箱子推到空调口,吹一晚上就干了。旅行第二天,我开始喜欢上了这个箱子。
▲第三天,2218公里到达康定。
第五天2998公里到了怒江72弯顶上。已经是下午5点多了,山路实在太难开,一路还都是限速。一会30、一会40,隔一段路就是一个摄像头。行李都在后备箱滚来滚去。
午饭就没好好吃,开到了这里肚子已经咕咕叫了,接下来还要开80多公里路。 然后我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我没有带桌子!
这回失误大了,318这条线路边要么是悬崖,要么是山地。就算有一块小地方也是被无数人随地***过了,这味道也真是醉了。地上这么脏总不能把饭放地上吧?放汽车上?漆面要刮花。端在手里?自热米饭太烫手啊。
打开后备箱看看有没有趁手的东西。就它了,拖出来给我当了一回桌子。 铝合金箱子吃得起百来度的高温没任何问题。放上两张小板凳,发现在这箱子高度还正好。和别人的折叠桌子比了比高度,还差不多。
▲一顿晚饭就这样愉快的解决了。
▲第五天夜宿八宿,除了海拔高一点,有点不适应,晚上睡觉呼吸不畅之外一切都不错。住宿店的老板很nice,送我们出门的时候还好心的告诉我一路到然乌都没有测速。可以放心的开。so~小轿车底盘低的优势就展现出来了,赶到然乌湖3172公里时候也就只是早上8点半而已。
▲卸下装备开始煮面。海拔高的地方水就烧不到100度,出门带的热水最多就80~90度。泡面就算了,然乌湖早上就4度,水倒出来到碗里就冷了一半了,这60~70度的水能干嘛?别说把方便面泡开,保温差一点的连咖啡都泡不开。还是煮面好得多,虽然煮的也是方便面。
我用的这个炉子脚很短,不像何小囡的泰坦炉可以直接放在地上使用。腿短就有一个大缺点,地面不平就放不好,容易倒。而且车来车往,扬起的灰特别多。放在地上煮面就直接就成了灰拌面了。
不用说,还是只能铝箱子了。随行的另一个软布箱子不用说,肯定不行。布面脏了不好清理,吃不吃得起炉子脚的温度也两说。塑料箱子就更不行了,吃不过150度就要变形,炉子还不把它烤化咯。
思来想去,还是只有这个90分的铝行箱最合适。省了一个垫子的钱,还给我省了个桌子的地方。汤汤水水潵箱子上也好擦,纸巾一撸就完事了。
▲经历了林拉高速封路转山南线,猴子山,雅鲁藏布江边星空晚餐。终于在第八天,行驶了4110KM后到达了拉萨。布达拉宫门口的药王山,据说这里就是和50元人民币一样的地方。没错,这是摆拍的。
为了拍这个箱子我拎着这个不轻的箱子加上里面的行李在海拔 3660多米的拉萨爬楼梯。本来想摆拍个放在布达拉宫门前的照片。后来实在喘的不行了,就一屁股坐在了箱子上。
这一坐还别说,这箱子吃我加上装备接近200斤的重量稳稳的。还挺舒服的额,高度不高也不低,对于我这个174cm的“残疾人”来说挺合适。
▲出了拉萨就想去看看珠峰,318路的从拉孜到定日段在修路,白天不给走,只有晚上九点半之后才给放行。
别看在地图上就这么一小段,实际行驶至少也是2小时,全程山路。除了拉孜出来之后一小段铺装路面之后就是烂路,炮弹坑不断,还有一段长波浪路和一段石子路。越野车都要小心的行驶,更别说轿车。行李和胃里一样都是在翻滚。
不过我是比另一队幸运。另一队的一辆帕杰罗白天看到封路就从拉孜转了县道去定日。后来等我们从珠峰大本营下山回到定日的时候他们才刚刚被拖到定日。原来在那烂路上把水箱磕破了。好吧,帕杰罗都这样了,轿车肯定更不行。还好累了一点等放行开了318。
▲经过羊湖、日喀则、拉孜、定日,日夜赶路在终于第十天看到了珠峰的星空和日出,至此已经行驶了4932KM。
拖出箱子。
放倒,煮面。经过无数次的演练,这套动作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我带了很多自热小火锅,等到吃的时候才觉得太辣了,没有米饭一起吃就有点下不了肚。后悔没有多带点自热米饭。
▲一路上粗暴的放倒在泥土、石子、水泥、柏油路面上并没有给它留下多少划痕。
铝原色的箱子比我想象中要耐刮的多。用过了这个箱子我还是觉得买金属箱应该买原色的。漆面太容易刮花了,刮花了就不太好看。
每一道伤痕都是旅行的证明?鬼扯吧,不要给产品缺陷找借口,不耐磨就是不耐磨,坏了就是坏了。
▲在高强度实际使用中我发现这个箱子唯一一个弱点就是锁具。这个外壳是塑料喷涂银色金属漆。内里塑料是黑色的,外表金属漆磨损之后就露底色来。
把这塑料换成白色的底会好一些。或者干脆使用金属外壳。
说到锁具。这还得感谢这个箱子的两具锁。当我在珠峰大本营下面的停车场吃过早饭跑开几分钟拍个延时,回来发现有2个藏民在尝试打开我的这个箱子。 出门的时候我一直没有给锁具更换密码。也没有去拨动它。就是000和000的初始密码。在拉孜那段烂路上,这个箱子和其它物品一起被颠,大概就是那段时间把密码颠拨动了,就自动锁上了。他们就没打的开。
▲回来时候走的青藏线,比川藏线的山路好走了很多。没有弯弯绕绕,也没有限速。除了炮弹坑和波浪路之外就是能跑多快跑多快。又是把行李颠的乱七八糟,三角牌都颠到顶上去了 。11960KM,车、人、铝行箱都安全到家。
跑青藏线就是别吃太多东西,尤其是过了沱沱河,有一段百来公里的波浪路。开80~90KM/h的速度就像极品飞车,四个轮子腾空离地,然后车就被重重的压到路面上,四个避震阻尼筒压到最小。质量差点的估计要爆。路上遇到一个素质不咋地的斯巴鲁车队,开的飞快也就算了。强塞,强超不打转向灯,不知道是不是斯巴鲁的车都是没有转向灯的,还是没有装转向灯控制杆。加油站加油一共也就3辆车排队,还插队,这素质,呵呵。
总结:
20寸旅行箱就只能用来装东西登机?现在我觉得这个想法就有点狭隘了。
从最初的不待见到最后想买第二个,这一万两千公里中这款90分金属旅行箱让我见识了太多。装物品只是它一个功能而已。得益于金属外壳,很多其他箱子不方便做的事情,用它就非常合适。椅子?没问题。竖过来高度正好170cm高的人稳坐。横过来还可以两个人一起坐。桌子?没问题。耐高温,耐污渍,出行有了它就可以少带一个桌子。
谁说金属箱子不适合野外出行的?花200多买个铝合金折叠桌子?真还不如把这钱用来买个金属旅行箱。
优点:
不同于烂大街的竖立加强筋花纹。横纹辨识度较高。加上外表光泽度好,拖着并不觉得掉价。
表面耐刮擦,实际使用下来并没有觉得容易刮花。
很结实,一两个人坐上面没问题。实际使用中也没有发现一碰就凹的毛病。
轮子很顺滑,一推就走,一拉就来。
表面容易清洁。泥土、油污都只需要轻轻一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