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 MDR-1AM2 头戴式耳机外观设计(音频线|线控|耳罩|头带|驱动单元)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拒绝挤牙膏,实在升级才痛快:Sony 索尼 MDR-1AM2 头戴Hifi耳机体验》的片段:

对音频设备颇有研究的同学都明白,好耳机的单元是极其重要的。一副理想的单元,应该兼具质量轻、钢性强、内损高等特性,这样才能推动容易,产生大音压,而且不容易共振产生音染。索尼为了寻找理想的振膜材质,一直在这方面开发投入了大手笔,比如先后开发出生物振膜以及液晶高分子材质的振膜;液晶高分子振膜不同于一般的振膜,具有极高的延展性、韧性以及高内损的特质,也逐渐成为索尼耳机的招牌之一。

在2011年,索尼推出的MDR-Z1000,就是首款搭载高分子振膜的耳机,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之后索尼又通过镀铝的方式将高分子振膜进行强化升级,推出了旗舰耳机MDR-Z7,之后要将此技术下放到千元机,推出了搭载40mm高分子镀铝膜的MDR-1系列,成为了不少HiFi初烧友的首选,那么时隔已久,同样搭载高分子镀铝膜的升级品MDR-1AM2又有什么样的体验呢?

MDR-1AM2是MDR-1A的后续二代产品,自从发布的时候,我就一直在关注,它的外观结构也大部分继承于MDR-1A。

如果仔细看规格的话,你会发现1AM2的几点改变,比如阻抗值就从1A的24欧姆降低为16欧姆,使得它可以更轻松的被手机驱动;另外耳机的重量方面也从1A的225g降低为187g,长时间佩戴也会更加轻松;还有就是为了对应Hi-Res这种高解析的音频规格,频率值为3Hz-100000Hz,能完整重现无损音频的音乐效果。

购入此耳机已将近一周,来个伪开箱方便大家更好的了解。

包装里除了耳机本身,还装有3.5mm音频线、4.4mm平衡线以及布绒的便携包。

MDR-1AM2所附搭的音频线,内部都采用了镀银OFC无氧铜线,这样的好处是减小了串音杂讯,直观的表现为转动耳机线的时候,不会出现呲呲的接触不良的声音;而且索尼原厂的4.4mm平衡线也有不错的品质,搭载一些前端都不必换线了。

现在手机的音频处理机能也在逐步提升,而且加上流媒体的优势,不少同学也把手机当成了播放器,1AM2的耳机线也具备了麦克风和线控功能。

MDR-1AM2的外观设计采用了大量的弧形元素,颜色上更加保守,相比上一代MDR-1A更具备一些简约美学风格。

耳机上的每一处可动关节,耳罩和连接处都采用了静音的效果,再加上头部和耳机框略微向内弯曲的设计,所以不仅拥有相当不错的贴合度,也不会因为耳机本体微动而产生噪音。

1AM2的头带部分采用了皮革包覆,从表面隐约的纹路就能感受到不错的质感;内侧则是采用蛋白材质,回弹性很棒,即使像我是个戴眼镜的同学,也没有较重的压头感。

头带调节处是采用单片设计,铝金属加上枪灰色的喷漆,结实够硬、阻尼适中,恰到好处。

从侧面看MDR-1AM2的耳罩,第一个感觉就是厚实,整个耳朵能被完整的包裹住,而且和我之前买过的包耳式耳机不同的是,1AM2的耳罩有两个优点,首先是耳罩透气,并不像某些品牌耳机套在耳朵会感觉到明显的闷,燥热;另外就是隔音效果想当不错,去实体店体验的同学,可以把耳机卡在桌面上,体验一下隔音效果,不含糊的说,主动隔音效果甚至超过了某些降噪耳机。

驱动单元虽然和上一代产品1AM2一样采用了40mm 镀铝液晶高分子振膜,但是实际上还是有不小的提升。

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单元格栅采用了斐波那契数列的曲线图案,也是从索尼旗舰耳机Z1R下放而来的设计,相比普通的单元格栅,不会影响空气的传播,达到平稳的高频,另外音乐的高解析度得到了保留。

为了不同发烧友的需求,1AM2是耳机与线材分离,镀金的耳机孔有种画龙点睛的意味,也能保持耳机传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就能满足高阶用户的需求,换线提升音质。

"
查看该摘要的原文,请点击《拒绝挤牙膏,实在升级...》

相关摘要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相关好文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商品百科

当前为触屏版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