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90分 轻量羽绒服使用总结(尺码|袖管|钻绒|线头|保暖)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MI 小米 羽绒服 简评—运动使用感受和钻绒等问题》的片段:

尺码方面我粗略的量了一下,不过衣长、袖长和官方给的数据的测量方法是不一样的,参考的时候需要注意。

▲我这件羽绒服是L号。肩宽我是量的两个三角中间的长度,42cm左右。

▲腋下胸围约110cm。

▲腰围约51cm。

▲从肩膀算下来的前片长度是66cm左右。

▲从领根开始到袖口的长度是73cm左右。

三.上身效果及版型问题

▲首先是直立姿势。本人175cm/75kg,衣服整体比较合身,尤其是胸口、领口和腰部的贴合不错,比较修身,又留了一定的余量。但是,袖子的设计是有些问题的。袖长倒是刚好,但袖管偏粗,实测里面穿一件毛衣或者薄抓绒袖管还有比较大的余量。从图中可以看到,本来肩膀收的地方收的很贴身很利落,结果上臂的部分鼓起,导致线条很奇怪,显得上臂比较胖,其实我是手臂基本是从肩膀那个地方直着就下来了,而且小臂跟上臂一样较粗,结果使得两条手臂跟两条棒槌一样。

▲我对比北面的袖管宽度用PS简单液化了一下小米的袖管部分,袖管细了以后看着舒服多了。

▲双臂平举,肩膀处比较服帖,表现不错,下摆有一定的上提,不过幅度不太大,作为普通服装(非户外)可以接受。但是腋下的问题比较大,虽然图中看着挺合身,但是实际上腋下已经比较紧张了。

▲双臂小幅上举,可以看到腋下的部分已经拉扯的比较厉害了,比较紧绷,下摆已经上提过了裤兜,而袖子也不大够长。这个袖管还有个问题,就是根部又偏细了,只穿一件衬衫还好,如果在加件保暖内衣,腋下会感觉比较紧张,在手臂抬起比如骑自行车时,拉扯感比较严重,不是很舒服。

▲而双手高举的话下摆已经过腰带了, 腋下、肩背部的拉扯感都比较强,袖子也比较短。

四.工艺、钻绒及运动中的使用

▲首先是线头的问题。这件衣服别的地方缝制的都非常好,但是袖口和下摆的松紧带处的缝线留了很多比较长的线头,影响美观。不过这到不太碍事,用剪指刀剪了就好,不过面料间缝合没有任何线头出现,不知为何松紧带没有使用其它地方一样的缝制工艺。

▲其次,钻绒。虽说使用了一体织无缝面料,面料之间也是做了包边+双缝线处理,但是有个死角——拉链、袖口和下摆,这些区域和面料的接合处都没有面料间那么坚固。第一周我没见有什么钻绒,但是拍照的时候发现主拉链边有两根小绒冒出,下摆则是冒出了个羽毛的根。图上那个羽毛是我拽出来的放在钻绒处的,实际这根羽毛当时就冒了个头。不过大家可以看到,这地方正好是两块面料接合外加下摆松紧带的接缝处,我怀疑下摆这里并没有像面料接合处进行包边+双缝线处理,所以会漏绒。

▲最后则是保暖和运动使用的问题。

首先,这是一件超轻羽绒服,面料很薄,而且由于填充的是100g的700p羽绒,这意味着你不能期望它能像600p那样的厚羽绒服那么厚。整体来说,穿这种羽绒服在室外,要么是不太冷的时候在室外进行低强度的活动比如走路,或者站着。如果你在外面坐着,请不要往后靠,因为羽绒服很薄,一旦你往后靠把羽绒压扁,那么保温就只能依靠里外那两层薄皮了,而那两层薄皮的保温程度不会好过一件衬衫的。另外,风大的时候如果只是走五六分钟去地铁站或者下楼去开车还好,但你要是长期在室外停留,由于这种轻薄羽绒服的面料并不防风,热量会被风从羽绒中带走,保暖性能也会不尽如人意,绝大部分的超薄羽绒都有这些问题。

再者,羽绒服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一旦羽绒受潮,保温性能会有比较严重的下降。前两天我晚上骑车回家时,前半程很暖和,骑的有些出汗了,结果这下悲剧了,羽绒受潮以后保温性能查了很多,感觉越骑越冷,后背发凉,开始有鼻涕了,幸好还带着supermica,赶紧套上,再骑一会又热起来了。到家脱下羽绒服,整个后背是潮的,后颈根部都已经结露,背部的羽绒已经塌了。当然也要澄清一下,这不能怪小米,即便是使用了防水羽绒的户外品牌,在出汗多的时候也会有比较大的保暖性能下降的。羽绒服毕竟更适合静态保暖,大运动量的活动还是穿抓绒,尤其是户外品牌的抓绒会更加靠谱,比如巴塔的R3和螺母的毛猴。

以上的问题不光是小米,在穿着所有的轻薄羽绒服时都要注意。

▲而作为城市外层和小运动量的中间层的话,它无疑是十分合适的,尤其在外套一件软壳、冲锋衣甚至抓绒以后,它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保温性能。个人也比较推荐这样的穿着方式,稍微麻烦点,但是比较靠谱,尤其是骑车上下班、或者忽冷忽热切换比多的环境里,在热一些的地方可以试情况撤掉外层或者中层,比较灵活。不过做中间层目前对我来说还稍微有点热,再冷一些比较合适。

"
查看该摘要的原文,请点击《MI 小米 羽绒服 ...》

相关摘要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相关好文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商品百科

当前为触屏版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