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aClean DX600-F01 壁挂式新风机使用感受(便携|操控|快拍)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二胎家居升级计划 篇四十六:一台EraClean Fresh(DX600-F01)新风机,是什么值得买对生活家们深沉的爱》的片段:

谈使用感受之前,我要强调的是,天下没有完美的相机,如果有也买不起。追求各个方面没有短板没有意义,只要相机在合适的场景发挥出你所需要的功效,那么使用感受就好。

而在我看来,GR 系列相机的设计目的非常明确:便携+操控+快拍,其特色和核心功能无不是为了这些目的设计的,为此可以牺牲各种重要、实用但与这些目的冲突的功能和性能。

拿到手的第一感受是,不愧是最便携的大底数码相机。尺寸比一些1英寸底的机器还苗条,除了厚度之外,甚至可以和一些大屏手机比比身材了。在这样的体积中集成 APS-C 幅面的感光器,对既看重便携又不想太过牺牲画质的人来说,可以算是最佳选择了。

外形不规则的棱角和凸出不多,适合快速从口袋中掏出来。重量适中,单手握持没有压力。常用按键分布在机身右侧,上面已经都做过介绍了,除了极少数场景要用到闪光灯和调整效果滤镜外,右手拇指和食指可以快速完成几乎所有操作,熟练和有经验的话甚至可以关闭显示屏,在始终关注拍摄对象的情况下完全盲操+估焦。开机的速度很快,如果采用快拍模式,从掏出相机到开机、拍照、收回相机,整个过程可以不超过3秒。相比需要解锁、横屏握持并不稳当、需要看着屏幕操作、不放心自动对焦时还要点击屏幕指定对焦点、调整参数需要反复爬菜单的手机,这些恰恰是不可替代的核心优势。

GR2 的镜头是定焦镜头,等效焦距28mm,偏广角,最大光圈只有2.8,相比 GRD4的 f1.9不算大,微距最近对焦距离是10厘米,也不如 GRD 系列的1厘米。最佳光圈范围在 f4-f8左右,边缘畸变控制上佳,不过即使在最佳光圈范围外,成像也相当锐利,配合内置的 ND 滤镜,可用光圈范围还是很广的。条件允许的话,我一般喜欢在 f4-f5.6范围内拍摄,后期也不基本不用加锐。


f4.0光圈,后期没有加锐

▲ 走在京都街头,偶然看到太阳落山前最后一缕阳光投射在机械臂上,映出金黄的颜色。光圈 f4.0拍摄。

▲ 逆光拍摄时可能会出现光斑,如上图中右侧的蓝色耀斑

APS-C 幅面的感光器虽然比 GRD 系列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但高感一般,感光度建议不要超过1600。

有的场景需要优先保证成像清晰,牺牲一下画质,感光度上到25600也在所不惜。特别是拍人物的时候,在“抓拍到一瞬间的神态动作但画质较差”和“画质不错但画面糊了,看不出神态动作”之间,我一定选择前者。除非刻意追求拍出运动感。

当然,能够鱼和熊掌兼得就更好了,所以还是希望 GR3能够升级感光器和处理芯片,提升高感成像素质。

ISO 1600手持拍摄

▲ 黄昏时骑车走在上海郊区,感光度1600下手持拍摄立交桥。

▲ 晚上经过桥洞,3200的感光度手持拍摄

▲ 晚上室内弱光下抓拍,没有开闪光灯,感光度不惜上到12800

像上面这种情况,临时起意要抓拍,有再好的设备没带在手边也白搭,而 GR2当时就挂在腰上,抬手就可以拍。

28mm 的广角定焦加上最大只有 f2.8的光圈,导致 GR2的景深范围比较大,也就是很多人追求的浅景深、虚化效果一般。只有在微距模式下拍近距离的静物时,才需要收光圈以避免景深过浅。

▲ 和 GRD 相比,GR 的微距并非特长,这张最近也只能到这个距离

▲ f4.0光圈下的虚化效果

但 GR 系列的精髓是快拍,景深过浅会导致抓拍时目标主体不在焦平面上,因此不必为虚化效果烦恼,好好利用 GR 的优势和特色才是正道。

GR 系列最出名也最有特色的功能莫过于快拍模式(Snap)了。

所谓快拍,说穿了其实就是事先指定对焦的距离,然后拍摄主体如果在能够较清晰合焦的景深范围内,都不需要再对焦。

注意:成像最清晰的当然还是在焦平面上,景深范围内的成像,只是根据经验参数计算得到的人眼可以接受的清晰度,并非绝对意义上的清晰。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对焦,不必使用估焦快拍的手段。


举个例子,如上图所示,在光圈是 f4.0时,右上角的快拍距离设置为2.5米,左侧的景深标尺显示绿色的景深范围大概是1.5-5米多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判断拍摄主体的距离在2.5米左右,那么按4.0的光圈+2.5米的快拍距离设置的话,即使拍摄对象实际距离落在1.5-5米多之间,没有确认对焦就按下快门,也可以得到较为清楚的成像。

注意:因为快拍模式下的安全距离范围随光圈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光圈自动变化的时候,如快门优先、程序偏移模式下,不会显示景深标尺。

如果想要计算 GR 系列更精确的景深距离,可以参考这个地址,Ricoh GR: Depth of Field Tables:链接

作者按照 APS-C 幅面弥散圆直径0.020mm、焦距18.3mm 计算得出的景深表如下:

按图索骥可以看到,f4.0光圈、2.5米快拍距离对应的近点距离是1.57米,远点距离6.14米。也就是说,f4.0光圈下,预先设置焦平面落在2.5米远时,从1.57米到6.14米这段距离内都算是安全距离。

如果快拍距离设置为1.5米,那么安全范围就变成了1.11-2.32米;设置为5米,那么从2.28米之外都落在景深范围内——这就是超焦距的含义了。

因此,如果设置光圈恒定为 f4.0,快拍距离在1.5米、2.5米和5米之间快速切换,就能覆盖从1.11米到无限远的景深范围,只要估焦后大致确认拍摄对象落在安全范围内,抬手就可以按下快门,连自动对焦的时间都可以省掉。

如果是街拍,建议快拍距离设置为2.5米,光线条件好的话,光圈打到5.6到8都可以,这样从1米多到无限远基本都是清晰的。

如果是拍小孩子,建议快拍距离设置为1.5米,快门在1/125以上,光圈全开也行,这样既能抓到一些快速的动作,也方便突出主体。

如果是近距离抓拍人像,建议快拍距离设置为1米,光圈2.8,兼顾一点虚化效果。


快拍模式这么重要又有特色,强调操控的 GR 自然提供了快速切换调整的方式:

1、最快的就是拇指按下微距“小花”键的同时,食指左右滚动快门前方的转盘,快速切换以下快拍距离:1m/1.5m/2m/2.5m/5m/∞;

2、其次可以为某个 Fn 键关联自定义功能,定义为“快拍对焦距离”;

3、还可以设置在 ADJ. ISO 拨轮按钮按下时调出的5组常用功能中,加上“快拍对焦距离”这一组。

GR2 的自动对焦功能在弱光下会来回对焦拉风箱,即使光线条件很好,拍摄主体非常明显,也经常识别错对焦的对象,相当不靠谱。虽然也有手动对焦及峰值对焦功能,但只适合时间充裕时慢慢调,抓拍时很难指望上。所以,除了建议用范围最小的精确对焦替代默认的多点对焦或单点对焦外,掌握估焦快拍技能,规避自动对焦的短板,非常必要,用好了会成为街拍、抓拍的杀手锏。

▲ 一些掏出 GR2 就抓拍的示例,匆匆路过时没有时间停下来调整,挺考验功力的,水平有限,意思到位就好

同时,28mm 的焦距适合拍风景和建筑,机身自带水平仪,能够辅助此类题材的取景。

如果觉得不够广,可以配 GW-3广角附加镜转21mm 焦段。但我觉得配附加镜就失去了便携的好处,买来丢在包里面要用再装上太麻烦,而且影响画质,暂时不考虑。要求不高的话后期用全景拼接对付足够了。以后如果真要追求更广的焦段,知道还有附加镜这个后路就行。

机身自带的裁切模式号称可以模拟35mm、47mm,其实镜头光学路线又没有改变,透视效果是一样的,不如后期自己裁切。不过1600万像素要裁切的话,还是有些紧张,估计 GR3应该会更换为2400万像素吧。


▲ 裁切之后的效果,不同色彩效果的差异请忽略


个人设定经验

GR2可以设置的地方很多,相比之下,说明书的介绍还是太简单了,有的功能过了大半年我才知道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效果,有的因为设置导致的功能限制,也是过了很久请教经验丰富的人士才搞明白。

机身上可以保存6组自定义设置,常用的3组可以关联到顶部的拨盘上,对应 MY1-MY3。另外,还可以直接编辑已经保存的自定义设置。

我的自定义设定经验是:

思路一,基本是快门优先,先保证不糊,再根据不同的光线条件调整光圈、感光度:

1、阳光充足的情况下设置一组,快门优先,默认1/1000秒(最高可以到1/4000秒),感光度尽量低;

2、光线较差的情况下设置一组,快门光圈优先(TAv 模式),快门1/125秒,光圈在最佳光圈4.0,感光度在3200以下自动;

3、光线条件可能非常差,需要优先捕捉想要记录的内容,其他方面可以牺牲,快门优先,默认1/125秒,感光度允许自动到25600。

对焦模式默认为快拍(Snap),对焦距离固定在2.5米。


思路二,基本是光圈优先,再根据拍摄的主题和场景,设置不同快拍距离:

1、人像快拍:快拍距离1米,光圈优先,f2.8,正片模式;

2、快拍:快拍距离2.5米,快门光圈优先,快门1/125秒,f4.0,正片模式;

3、风景:快拍距离5米,光圈优先,f5.6,清晰模式。

两组之中第2个自定义配置基本是重复的,因此还可以留出一个作为机动。

Fn1设置为 AF/Snap,切换自动多点对焦和快拍,加上 AEL/AFL 锁定拨杆可以设置为精确对焦,这样在不适合快拍时可以迅速变为两种对焦范围不同的自动对焦。完全交给机器自动设置的时候就切换到全自动档(绿色的相机图标),时间充裕就切到全手动 M 模式慢慢调。

注意:人像模式下无法使用快拍功能,因为人脸识别和自动对焦不靠谱,建议在自动模式下应用人像模式,这样可以少占用一组自定义配置。

ADJ. ISO 杆设定的5组快速选项分别是:ISO、对焦、闪光量、包围式曝光和测光。


色彩滤镜和后期

GR2 的色彩滤镜比1代多了8种,如清晰、风雅、人像等,但直出还是不能令人满意,有时候自动白平衡不准,所以我默认按 Raw+JPG 格式保存。

以前我也不喜欢后期处理 Raw 文件,觉得占用空间大,吃机器性能,后期加工太多没有如实反映现场的记录。后来经过思想转变,加上处理 Raw 之后的效果确实远远超过机内直出,我都默认打开 Raw 格式保存的选项。

Raw 记录的范围远大于 JPG,后期过程中可以救回许多前期的失误,如过曝和欠曝的细节、白平衡等等,色阶过渡更加平滑,虽然并非万能,但方法得当的话,胜过花大价钱升级相机。存储空间可以扩充,电脑性能可以升级,后期处理的时间可以挤出来,但丢失的信息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后期处理不一定非要做出花哨绚丽的抢眼效果,也可以是尽量还原拍摄时所看到的情景甚至心理感受,或者表达创作的意图,不管后期的思路怎么样,保留的信息越多,上述目的就越有实现的条件。

习惯处理 Raw 文件之后,显示屏中的回放效果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大部分时候更重要的是直方图信息,如果从直方图中看出没有明显的过曝和欠曝,即使显示屏上看的效果平平无奇,只要有效信息都在,后期就基本能够还原和美化。

如果拍的照片只用来发朋友圈,在手机上看,那么 GR2的直出质量也足够了,在手机上有 Snapseed、VSCO Film、泼辣修图、Fotor 等一大把修图应用,套个滤镜,调调参数,万事大吉。(GR2 机身也内置了简单的修饰编辑功能,我光看说明书就觉得头大,还是导出来处理吧)

"
查看该摘要的原文,请点击《二胎家居升级计划 篇...》

相关摘要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相关好文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商品百科

当前为触屏版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