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程注意事项疫情期间返程注意事项(消毒棉)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保险知识 篇一百零一:惊魂8小时,从老家开始的返程之路》的片段:

1、返程前的注意事情

(1)错峰出行

尽量待到疫情缓解后再返程。

 

(2)备好口罩

重要性自不用说,如果是通过火车、飞机等返程的话,建议还是尽量选用防护效果最好的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若没有买到这两种,可以考虑多戴一层,让自己更安心一些。

此外出门别只带一个口罩,建议多备几个,以防遇到突发事件或路程太长需要更换。(很多老人比较节俭,会反复使用口罩,但请务必叮嘱他们:一次性医用口罩只能用一次)

 

(3)备好75%酒精/消毒棉

最好不要触碰火车或飞机上的座椅把手、小桌子等;

如果实在需要,最好用酒精消毒棉片先擦拭一遍,同时触摸过的手,千万不要手贱去揉眼睛、摸口罩。

 

(4)备好皂液/抑菌洗手液/湿纸巾

接触传播,是很多病毒的重要传播方式。

因此,保持手部卫生很关键。但交通工具上没有流动水怎么办?

这时候免洗洗手液和湿纸巾就派上用场了。搬了行李箱、摸了扶手后,记得仔细擦擦洗洗。

 

(5)建议携带一支笔

大家在返途中记得带支笔,因为现在需要填写旅客信息登记表,工作人员手中的笔有限,来回传用有风险,用自己的笔既快又安全。

 

2、返程中,不同交通工具的注意事项

(1)火车/飞机

由于火车和飞机上人员密集,组成复杂,且空间封闭,全程都要戴好口罩。

出行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隔位而坐,与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如果时间不太长的话,在旅途中尽量不要摘要口罩吃喝。

如果行程太长,实在要吃,建议准备牛奶、果汁、麦片等流质方便食品先垫垫肚子,减少暴露。

此外饮食前,记得先洗手(若用流水和肥皂揉搓洗手,洗手时长不少于 20 秒),并与咳嗽人群保持距离,速战速决,吃完替换口罩。

摘口罩时,不要触碰口罩的外表面,可能引起会感染。正确做法是:通过挂绳摘除口罩,口罩尽量不要反复使用!

PS:火车、飞机安检时面部识别,短暂的摘除口罩不要紧。配合交通部做好体温测量,周围有人咳嗽要保持距离,安检短期过程不要紧,不用担心。

 

(2)自驾

自驾相对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要安全一些,但也不可以掉以轻心。

出行前:

  • 近期尽量不要把汽车借给别人使用;

  • 及时关注当地及沿途交通状况,注意返途路线是否通畅,交通是否受管制,合理规划出行时间和路线;

  • 准备好出行的必要物品(口罩建议一人至少备3个、消毒产品、充足的食物和水、若干一次性PE手套、一次性纸巾、若干个塑料垃圾袋或保鲜袋,急救药品等)。

出行中:

  • 积极配合工作人员将对车辆和人员信息进行核查登记;

  • 不要同意搭车、不载陌生人;

  • 进入收费站、服务站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时,务必注意要戴好口罩,远离咳嗽人员;

  • 行驶至空旷环境中尽量多通风,并保证体温,切忌感冒;

  • 停车加油、上厕所等进入公共场所时,需完全清洗手部后再上车,且选择人少的服务站进行休息。

中国疾控中心也发布一份私家车防护指南,可供参考:


惊魂8小时,从老家开始的返程之路

惊魂8小时,从老家开始的返程之路

(图片来源:中国疾控动态)(图片来源:中国疾控动态)


3、住处清洁的注意事项

到家后,建议先将外穿的鞋子消毒并放置于门外,或用鞋盒、鞋套将鞋子「隔离」,放在玄关,减小室内被污染的风险。

然后尽快用酒精或消毒液擦拭行李箱、手机等随身物品。

再将外穿衣物先消毒脱下,更换成家居服,将衣物内外翻面,挂于阳台通风或彻底清洗(衣物可用热水或一定比例的消毒水先行浸泡,洗净后晾干,曝晒最好)。

按要求摘除口罩,扔进垃圾桶,不要随意放置。

开窗户,室内保持 5~10 分钟的通风。

收拾好东西后,用消毒液清洁门把手、桌面、椅子、地板等关键位置。以下几种消毒液都有较好效果:

  • 稀释84消毒液(有效氯5%):2瓶盖消毒液加3瓶矿泉水量的清水。

  • 75%乙醇消毒液:直接使用。

  • 日常家居类消毒剂按产品标签标识以杀灭肠道致病菌的浓度进行配制和使用。

所有都处理完,记得认真洗手洗脸清洗鼻腔,或洗个舒服的热水澡。

出现轻微症状不要恐慌,你很可能只是普通感冒,或仅仅只是紧张引起的躯体化症状。

在家自行观察、处理,推荐通过微医等网站网络就诊。

 

写在最后

疫情还在持续,但生活不能止步不前。

面对疫情,我们不仅需要了解最新的资讯,也希望大家都做好全面防护。

相信总有一天我们可以摘下口罩,走上街头,欢呼雀跃拥抱。

让我们一起保持清醒和乐观,时刻做好防护准备,为了那一天的到来,祈祷,等待。

大家多多转发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到吧~

最后,我是逗逗酱,愿每个人都能健康生活工作,愿我们早日战胜疫情。

——————————

了解更多保险知识,解答更多保险疑问,欢迎关注:吐逗保,让保险不那么枯燥!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复制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该摘要的原文,请点击《保险知识 篇一百零一...》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相关好文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当前为触屏版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