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领科技 Arya录音师版 头戴式耳机外观展示(材质|头梁|插头)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earphone耳边风
-
摘要来自:2019-05-13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HIFI 篇十一:HIFIMAN Arya录音师版评测:“专业”与“发烧”,我全都要》的片段:
最最感人的是,Arya的头梁结构回归了HE1000/EditionX的设计,段落感清晰调节起来也很轻松,没有ANANDA/HE5SE/SUNDARA头梁过紧调节困难的问题。
Arya整机材质中塑料的部分被压缩至仅剩头带卡扣外壳,其它部件如单元框架、格栅等都使用金属材质,质感和耐用度自然比ANANDA更好,且施以喷砂漆面来与主体风格保持一致。唯一的小缺憾是金属部件让Arya的重量从ANANDA的399g增加到了404g,但仅5g的增幅几乎是不可感的,相比HE1000 V2则减掉了16g重量。总体而言,Arya的佩戴舒适度同ANANDA一样优秀,且在解决了后者头梁难调节这唯一的硬伤后没什么可挑剔的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尽管Arya的尼龙外皮原装线看起来没有ANANDA的透明线皮“发烧”,但事实上这条线的材质为单晶铜,低调内敛的外观乃是为搭配同样低调沉稳的耳机设计而刻意为之的。
Arya的“高贵”同时也体现在比较难伺候上。尽管35欧姆阻抗并不高,可90dB的灵敏度哪怕对头戴耳机来说也算得上相当低的水平,对播放设备的驱动力需求比此前我们评测过的几副HIFIMAN耳机都要挑剔,哪怕HE5SE的音量需求都不及Arya高。
也所以Arya的原装线采用了原生的6.3mm插头,不是3.5mm或者3.5mm套6.3mm转接头——毕竟这副耳机的全称是“Arya录音师版”,换言之打一开始就没考虑过用在便携播放器甚至是PC与手机上的可能,非要如此尝试的话连足够的声压都未必能达到。
于是我特地向我司既二次元又HIFI的@无畏的hoping 借来这台DANGEROUS SOURCE用以驱动Arya。选择DANGEROUS SOURCE的原因不仅在于作为台式机其拥有足够充沛的驱动力,更因为它的真实身份其实是监听控制器,原本就是应用在录音室中的设备,比较一般的解码耳放一体机更契合Arya的定位。
这样一套“监听+监听”搭配出的声音不出我们所料,也较为“监听”。Arya的音色较其他HIFIMAN耳机都更加冷静稳重,既不像ANANDA那样着重强调宽松感、也不似具备纤亮华贵高频的HE5SE;反倒是均衡一些的SUNDARA与Arya接近一些,不过这二者单纯在音色上的区别仍然非常明显:Arya的线条感要凝练很多,结象更精巧清晰,混响更加克制。
除了音色足够端庄持重外,Arya的素质也完全能够满足专业需求。Arya的解析力和动态都远胜此前我们评测过的另三款HIFIMAN头戴式耳机,音乐细节的形体感足够扎实清晰锐利,并规整排布于出色分离度造就的开阔声场中。
事实上这样水准的硬素质更符合高端玩家的需要,想想录音室最常用的拜雅DT系列、AKG K240S等“专业产品”,专业人员未必需要这么强大且昂贵的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