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罗伯特 Roomba i7+ 扫地机器人使用总结(功能|路径|清扫|速度)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世上最强,会倒垃圾的扫地机器人:iRobot Roomba i7+》的片段:

    Roomba i7与我之前使用的970相比,主要是最大吸力从5倍增加到了10倍(与600系列相比),工作模式都是视觉导航,在前期使用并不会有多大区别,但到后期因为增加了Imprint 智能规划功能,效率和灵活性会大大增加。

1、 常规使用

    在常规使用中,各品牌机器人的工作方式都是大同小异,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 

    一开始我并没有给它用上Clean Base底座,因为想多累积点垃圾看吸的是不是够干净,而这个充电器我打算就长期藏在这个暖气片底下了,家里可以减少一个扫地机器人,它扫完了也不怕没地方充电。 

    在空旷的区域,i7会按规划的路径不重复的来回清扫地面,当遇到前面有障碍时则会自动减速,以减少对家具和墙面的撞击。 

    我们一直依赖扫地机器人的主要原因是可以彻底清洁家具底下,这是人工难以打扫的,做为养猫的家庭,如果没有扫地机器人的帮忙,到换毛季随时会从家具底下飘出大量的猫毛,永远都弄不干净。 

    对于办公转椅来说,这是扫地机器人的薄弱环节,转椅的腿占地面积大又难以深入,人工打扫可以轻易挪开,扫地机器人就只有尽量挤进每个缺口了。通常每次开机器人前我会把转椅放到房间中间去,因为房间中间本来就比较干净,又可以避免椅腿和桌腿形成机器人进不去的死角。 

    有边刷的辅助,iRobot清理墙根和家具腿周围向来都是得心应手的。 

    打扫完毕或是机器人没电就会乖乖回去找充电座了,i7充电一次可以工作75分钟,而从900系列开始,Roomba如果电量不足以打扫完整个区域,它会在充满电后继续打扫,而i系列多了自动清理集尘盒的功能,不管多大面积都能清扫完了。 

    有Clean Base底座的情况下,清扫完成后会自动清空集尘盒,当然还会提供清扫报告,包括清扫面积、重点清扫污垢的区域和时间。33平米花42分钟显然速度不算快,因为Roomba并不是单纯追求快速清扫的设计,当清扫面积较小时会执行二次清扫,另外机器人还会随着清扫次数的增加,对房屋结构日益了解,清扫速度也会提升。

2、 污垢 

    前面说过iRobot的清扫报告里有个“污垢”数据,这正是iRobot的独家功能:Dirt Detect污垢探测。这个功能目前已经发展到二代,由滚刷下的超声波传感器和集尘盒入口处的红外传感器组成,当遇到污垢较多的区域,机器人的指示灯会变成蓝色闪烁状态,并在该处来回重复打扫。 

    为了展示这个功能,我在地板上洒了厚厚一层面粉。 

    然后再加上猫砂和实心钢质的隔板钉。 

    以这个脏的程度,即便是手持吸尘器都要来回拖很多次,试试Roomba i7能做到什么程度。 

    Roomba i7经过这个区域时进入了污垢探测模式,开始前后来回重复清扫。

    在这一小块区域上,Roomba i7不再是轨迹规划的导航模式运行,而是从多角度反复清扫,最终把这里打扫的干干净净,如果是其它品牌的机器人,恐怕只能把垃圾推的到处都是了。 

    最终的清扫效果,不管是粉末还是金属颗粒都被清扫完了,只有地板的V槽里还有少量免费堆积,但这是手持吸尘器都很难处理的位置,对于扫地机器人来说要求还是太高了。

3、 Imprint智能地图 

    Imprint智能规划功能是Roomba i系列才有的新功能,它在多次清扫过后逐渐学习家居布局,并识别各个房间,自动生成智能地图。有了地图就可以让机器人去打扫指定的房间而无需关房门,也可以定义多种自动执行计划。

     我把它们放在客厅的一角,以我家一楼结构做个简单演示。 

    常规清扫时,第一次清扫会给出一些建议,比如收起杂物和电线等,然后才开始打扫。 

    打扫完毕后机器人会回来爬上充电座,充电座会自动执行清理程序,把集尘盒里的垃圾吸走。充电座执行清理工作时的噪音要远远大于机器人,不过清理工作只需要5秒左右。 

    在固定环境使用,最好是启用智能地图功能,激活后需要执行2-5次清扫才能完成地图的绘制工作。 

    智能地图绘制前的提示:打开房门、清理杂物、在不同时间执行扫地任务,简单来说就是不用管它,只要正常使用,它自己慢慢就绘制完了。不过iRobot还是为心急的用户准备了训练模式,训练模式下只扫描房间而不打扫,因此速度快很多而且没什么噪音。 

    在两次清扫加一次训练之后,Roomba i7就绘制好了我家一楼的地图。 

    自己再做一下微调,把一楼区域分成客厅、卧室和过道三个房间,我没有把卫生间和厨房门打开,因为家里养猫的关系,平常都不敢开。 

    分好了房间之后,设置定时任务也就灵活多了,比如我可以设置一三五打扫整个一楼,剩下的四天只打扫过道和楼梯间区域。

    其实Roomba i7最多可以智能学习并记住多达10个不同的家居平面图,我原本生成了一二楼的地图,为了写这篇评测才删除了地图数据重新绘制的。有了10张地图的支持,即便是别墅和豪宅也能一台机器搞定了,我正考虑把家里其它机器人都送走。

4、清洁 

    扫地机器人最麻烦的就是事后的机器清洁工作,这方面本来iRobot做的就是最优秀的,他们用专利的橡胶材质的双效组合胶刷替代了传统的毛刷,完全没有缠绕头发或是宠物毛发的问题,原本要做的就是隔两天倒一下集尘盒而已。而i系列把这最后的劳动权也剥夺了,变成只要一两个月丢一次垃圾就行了。 

    首先我们来看下Clean Base的清洁能力,这是扫了好几次的集尘盒,里面已经堆了不少猫毛和灰尘,甚至还有几颗小螺丝。 

    有了双层过滤设计,滤网上的灰尘明显大幅减少了,有些扫地机会配送个梳子一样的清理工具,就是用来挖出滤网缝隙里的垃圾,而i7基本不会再有这个需求了。 

    放在底座上进行约5秒的清洁,集尘盒里的各种垃圾都被吸的干干净净,用这么多年扫地机器人,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用过一个多月的集尘盒这么干净。 

    高效过滤网上的灰尘基本也都被吸掉了,效果跟我平常用戴森扁嘴吸头吸过的差不多,这无疑可以大大增加高效过滤网的寿命。 

    最后来体验下这个充电底座的强大吸力,我原本想用污垢探测工作测试后的集尘盒来演示的,但是不一小心放到底座上就被吸的干干净净了,只好又抓了一小把隔板钉来演示,几秒时间就被底座完全吸进去了。

四、总结

    iRobot Roomba i7+ 无疑是这几年来扫地机器人领域最大的突破了,难怪一发布就获得了《时代周刊》2018最佳发明的荣誉。以往常会因为懒得倒集尘盒而拖延扫地,今后再无这个问题了。我们甚至因为懒得楼上楼下拿扫地机器人而配备了三台,现在看显然一台i7+ 就足够了,加上强大的Imprint?智能规划功能,要考虑减少机器人数量了。 

 优点:

1、 只要一两个月丢一次垃圾,就能彻底解决扫地问题,解放劳动力最彻底的扫地机器人
2、 自动清理垃圾不仅仅节约时间减少灰尘飘扬,对滤网性能的维持也极有帮助
3、 污垢探测功能让它成为打扫最干净的扫地机器人
4、 胶刷没有卡毛发的问题,清理非常方便,养宠物家庭的绝配
5、 十张智能地图,多楼层户型最佳选择
6、 可以加入多种智能家居平台

缺点:

1、 虽然6999的价格已经持平海外的1100美金,但价格还是有些贵
2、 多了一笔购买垃圾袋耗材的日常开销,期待耗材成本可以逐渐下降

查看该摘要的原文,请点击《世上最强,会倒垃圾的...》

相关摘要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相关好文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当前为触屏版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