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MIX 3 智能手机使用总结(面部识别|支付|屏幕|重量|边框)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青春猪头中年会不会爱上小米MIX3》的片段:

在面部识别大行其道的2018年,指纹作为一个安全级别比面部识别高的技术,一直都是守护消费者“金库”的最后一把锁。很多手机,即便已经拥有面部识别技术,在最后进行支付的时候还是需要通过指纹的验证。

平心而论,MIX3使用后置指纹并不是一件无法接受的事情。与其同时代的很多机子也都使用后置指纹。所以,后置指纹不是原罪。

但是,指纹的作用并不仅仅在于支付。指纹更常被使用到的一个功能是解锁屏幕。对于一台后置指纹的手机来说,每次解锁都需要拿起手机,把手指挪到手机背部。虽然不至于摸不到指纹识别区,但却也没有前置指纹方便。更重要的是,那些与mix3同时代且使用后置指纹的手机,很大一部分都有面部识别。面部识别可以在用户准备指纹解锁屏幕的时候,先一步解锁手机。让用户的体验得到很大的升华。

讲道理,MIX3也有面部识别,而且速度也不慢。但问题在于,MIX3的面部识别是隐藏式的,若是需要使用面部识别,就需要先把整个屏幕下滑才行。而受制于屏幕下滑的阻尼,手机平躺于桌面时,若没有提供一定的阻力,很难单手把屏幕滑下来。若是手机置于支架之上,也因为支架挡住的关系,没办法把手机的屏幕滑下来。

如果想要完美的使用,建议搭配一个小米手环,可以不用每次都要拿起手机用指纹解锁。

最重要的是,在2018年的今天,还没有使用上屏下指纹的小米旗舰,已经不能算得上是小米家的真旗舰了。

MIX系列传承下来的陶瓷后盖所带来的重量

对于手干的我来说,手机的光滑后盖,不论是金属的、玻璃的、还是陶瓷的,只要足够光滑,对我的体验就极不友好。考虑到MIX3的重量,这台手机我每次抓在手上使用的时候,总是战战兢兢,生怕哪一天就掉地上碎了。

陶瓷后盖从MIX一代开始便一直在使用,如今的MIX3也同样在用着。我个人很喜欢陶瓷后盖,虽然因为手干的关系,不是很能感受到其温润如玉的手感,但是这种陶瓷后盖所带来的光泽远超玻璃,美,是真的美。(虽然从镜头里看不太清楚。)

蓝色为小米8玻璃后盖,黑色为MIX3陶瓷后盖

MIX系列使用陶瓷后盖,这似乎是一种设计的传承。但是陶瓷后盖普遍重量较重,在MIX3已经因为滑屏设计而增加不少机械结构的当下,再咬着牙上陶瓷后盖,确实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虽然陶瓷后盖有千百种好,但唯独重量上的牺牲,让这台已经不轻的手机变得更加沉重了。

此外,MIX3的滑屏边框不是陶瓷的,且只有黑色。放在黑色机子上还好,若是其他颜色就非常明显了(最高级的故宫特别版也不是陶瓷的)。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小米的品控没办法控制这么精确,但作为消费者还是觉得略显遗憾。

滑屏边框跟手机边框的颜色、材质不一致

滑屏设计为MIX3滑出了什么?

若是我没有记错,2018年市面上只出了三款滑屏设计的手机(MIX3、Magic2和某台我提都不想提的手机)。

之所以没有那么多厂商跟风,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滑屏设计”问题多多。著名的“网络媒体评论人”黄章先生曾经说过:

“滑盖可以说是穷途未路倒退的设计,抛开复杂机械带来的麻烦,要么手机厚得像砖头,要么拍照成像质量大减。就为了中看不中用的唬头营销大师才会干的事而不是产品工程设计师。”

滑屏设计其实就是把手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完整的一块屏幕,另一部分则是手机组件。通过下滑屏幕的方式,把一些本来应该装在屏幕上的配件(前置摄像头、光线传感器、听筒等)装到手机的另一部分上。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手机屏幕,坏处嘛,刚才的黄先生已经都提到了。

实不相瞒,我当初是冲着滑屏设计去买的MIX3。

当然不是为了那个宣传里的"真全面屏",仅仅是为了感受机械结构滑动屏幕时所带来的那声“咔哒”声响。

这似乎是一件很难以理解的事情,但如果你有使用过机械键盘,或许就会明白。机械结构拥有一种线性马达、音箱无法模拟的独特魅力。这种魅力来自于它在运作时,构件彼此分开又组合时,所产生的一丝声响和回馈。那种感觉会让你越来越沉浸于不断开合的过程当中,既享受“咔哒”清脆声响所带来的愉悦,又能为手里的微微震感感到舒心。

我会考虑购买MIX3,便是为了体验这种曾经在功能机上感受到,后来已经有多年不曾感受过的味道。为了寻找最好的手感,我甚至买了台荣耀magic2。

若仅从滑屏手感上来说,mix3比magic2更直接生硬点,magic2跟加了巧克力一样带了点丝滑柔顺的感觉。但我还是喜欢mix3的手感多一点。因为我认为既然要滑屏,自然是要划得酣畅淋漓,要尽兴,就不能有一丝阻尼的阻碍。

MIX3滑屏声音

如果只谈论滑屏手感,我心中对MIX3是一千万个满意。但仅仅为了这一点就花费三千多来购买,理性的说,并不值得。

这么多天仔细体验下来,我使用滑屏的频率是真的不高。解锁屏幕是采取指纹跟小米手环(蓝牙解锁),基本不会用到滑屏,而滑屏所带来的工具栏,并不会产生使用惯性。每次遇到需要使用一些软件的时候,还是会习惯性返回桌面去寻找,而不是通过下拉滑屏的方式来使用。至于自拍和视频通话,对我这种临近中年(主要是不帅)的人来说,基本属于“封印”状态。

细算下来,滑屏在我的日常使用中,最大的作用还是解解压,揣在口袋里,出门的时候时不时划几下,愉悦下身心。

在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曾试图为滑屏设计正名。但很遗憾的,我确实认为这是一个很失败的设计。这里并不是说“滑屏”这个设计失败,而是说,就目前的技术来说,还没办法很好的把“滑屏”这个技术用好。

滑屏所带来的问题:

1、机身变厚;

2、手机变重;

3、机械结构寿命不长;

4、屏幕和手机间的缝隙进灰严重;

滑屏进灰,基本每次划开屏幕都会有

每一点都严重影响消费者对这台手机的体验,而唯一带来的好处就是一块“真全面屏”,以及宣传上的噱头。可是最终糟蹋的还是消费者对MIX这系列的好感度,以及小米这个品牌的信任度。

滑屏缝隙不小,A4纸轻轻松松放进去

也许,MIX3没有我认为的那么差,还是有很多消费者觉得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对我来说,为了MIX3能上“真全面屏”这样一句宣传,这样一个噱头,付出如此多的代价并不值得。

好在,MIX3还有从此无焦虑的无线充电

关于手机是发展“无线充电”还是“超级快充”,这一直是手机界内争论不休的问题。在实际体验中,无线充电给人的安全感的确比超级快充要多一些。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无线充电可以更好的缓解“电量焦虑症”。

超级快充虽然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把手机的电量充满,但是却需要用户把手机拿去充电。这也就意味着,用户需要先想到“手机快没电“,才会想到”要去充电“。而“电量焦虑症”就是用户不管此时手机电量是80%还是70%,都会开始担心自己的手机不是”快没电了“,要不要去”充电“。

而无线充电的用户则比较好。市面上所有的无线充电设备都在尽量隐藏自己是个充电器的事实。它们都在不遗余力的假装自己是个手机支架,然后在用户没注意的时候,悄悄咪咪的给手机充电。

因此,当“电量焦虑症”的用户,开始担心自己的手机电量是不是不够时,拿起手机一看。

“哎哟,满电~”

然后,用户就可以美滋滋的放下手机,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超级快充的用户要想做到无线充电的0焦虑,就需要随时把手机插上充电。但这种带着线的感觉,就像是给手机带了个镣铐般,并不舒服。)

至于,争论超级快充和无线充电要哪个的行为,都是小孩心理,真正的大人是我全都要!。

毫无新意的机身配置

mix3跟小米8的配置一样。基本一样,我看了下参数,没找到除了手机三维之外的其他不同。然后价格差了1K。

这不能怪mix3,因为小米8跟mix3的发售时间只间隔了7个月,没有什么新的核心可以换,也没有什么新的技术可以用。

所以,mix3除了拥有完美的全面屏之外,跟小米8没有区别。

购买建议

这篇文章,开始撰写是在2018年年末,在我重度懒癌的磨蹭之下,终于还是到2019年才写出来。此时的小米9已经在路上(现在发布啦!!!2019年2月22日补!),MIX3S说不定已经定型了。此时购买小米家的产品,真的不推荐。

若你真的需要换手机,并且对小米有特别的品牌忠诚度,我强烈推荐你买小米8。它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845手机,足够轻薄,足够好用。如果你喜欢MIX系列,那么小米MIX2S是你不二选择。

至于MIX3,如果你过年之后,还有闲钱,并且没地方花的话,倒是可以考虑下。

查看该摘要的原文,请点击《青春猪头中年会不会爱...》

相关摘要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相关好文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商品百科

当前为触屏版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