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基 EW2775ZH 显示器使用总结(漏光|频闪|缺点|滤蓝光|智慧调光)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江南虎
-
摘要来自:2019-04-22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BenQ 明基 EW2775ZH 27寸显示器 性能简评》的片段:
3、漏光控制
这也是MVA的长项,基本无漏光,在全黑环境下(有多黑,看看画面右下角电源指示绿灯的相对亮度)才看得出来,主要集中在右上角。
4、频闪控制
经过手机和风扇测试,确定无可察觉的频闪。
缺点
灰阶
虽然有纸面上的3000:1静态对比度,但灰阶其实并不好,至少在我看来容易死黑死白,且客观测试中深色(左侧)部分的色彩过渡也存在明显割裂(亮部的明显格纹为手机翻拍干扰纹,实际并不存在)。不过把显示器的“灰度”设置从默认的3调整为最高的5会有所改善。另外,关闭AMA(减小响应时间)对灰阶、色彩帮助不大;显示器端开了0-255后,PC端(intel核显控制中心)再开0-255竟然会让通透性降低……
特色功能实际使用
除了无频闪属于非此即彼的确定性功能,另两个“护眼”功能——滤蓝光、自动调亮(智慧调光)虽然也有用,但其实没想象中美好。
滤蓝光功能
机器提供4级可选:标准、娱乐、办公室、暗室。标准模式其实就是不开模式,因为事实上就没有“关闭滤蓝光”这个可选项,至于虑了没有,缺少专业器材的我们也就不说了。娱乐模式相比标准模式,变化很明显,但具体怎么变了我也说不明白,至少“黄”得不明显。办公室模式其实就是化身“大黄屏”,暗室模式则是更进一步降低亮度。怎么说呢,至少从肉眼主观观察出发,除非标准模式确定在保持色彩的前提一下有效降低了蓝光,要不感觉这个“硬件实现”和比较成熟的“软件实现”相比也没什么大的区别。
智慧调光
按照说明书的说法,“内置光感测器配合智慧调光技术可检测环境光、图像亮度和对比度,然后自动平衡屏幕。该功能帮助保持图像细节以及减轻眼睛疲劳。”可是主观感受只能感觉出亮度的改变,并且除了“暗室模式”之外,调整出来的亮度常常比主观感觉舒适的亮度要高。看了说明书,对直面看起来不明所以的“传感器灵敏度”解释是“调整光感测器的灵敏度(,)可更改检测的亮度范围。此功能有助于在光检测中校正光照不匀的情况。”既然如此,我就把灵敏度分别调到了0和100(默认50,范围0-100),同样的环境条件下,0的自显亮度(“测光表”,就是那个右下角眼睛标志)确实比100往左(暗)调了一截。好吧,那就用0好了,虽然有时候还是感觉太亮……不过对于“全黑环境”下的使用就不要太过强求了,毕竟大部分单位面积成本高得多的手机屏幕在熄灯环境下最低亮度也是亮瞎眼的水平。
除此之外,其他几个在商品宣传中狠命吹的功能——内部智能调光(增加暗部亮度)我看不出来,还没有开关可用于对比;智能聚焦技术(局部高亮其余变暗)一点都不智能,早就已经被网友吐槽爆了;超分辨率(网页介绍叫色彩智慧补强,自己叫法都没统一)效果很明显,然而对于文字处理很不友好(锐度过高,累眼)。
就一个八九百块的27寸闲鱼显示器来说,EW2775这个水平我已经不要求什么自行车了,毕竟优势还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我这种从神舟笔记本转投过来的“久旱党”。但如果想买个全新的,我真心建议还是加个几百买个小一号的戴尔U24系列,不是说花1100买这个肯定不值,而是相对而言,买个戴尔U24失望的概率可能会低得多,更何况24寸对于桌面使用而言已经足够了,除非,你对漏光极为介意。
从技术上讲,MVA的面板不敌IPS可能已经是不可改变的大势,毕竟近两年作为MVA阵营主力之一的明基,其新机器也越来越多地用上了IPS。廉价液晶显示器领域在oled普及之前,估计就是IPS的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