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i nano iDSD BL解码 耳放一体机外观展示(尺寸|造型|前面板|接口|旋钮)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歌布林之声
-
摘要来自:2019-07-02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体验英伦之声:iFi nano iDSD BL解码 耳放一体机 使用体验》的片段:
小清新的包装。
盒子里的物件:
1、iFi nano iDSD BL
2、 USB B(母)to USB A(母)线
3、USB A(母)to USB A(公)线
4、USB B(母)to USB A(母)转接头
5、捆绑带X2
6、收纳袋
7、纸张若干
先来看看nano iDSD BL本体,由于这是一款定位于便携的解码耳放一体机,所以它的尺寸非常小,官方给出的尺寸数据是96(长)x64(宽)x25.5(高)mm,从我的手型对比来看是迷你级别的。重量方面我简单测量了一下,只有140.7g(官网给出的是重量是139g略有出入)。
外观造型方面nano iDSD BL延续了iFi自家一贯的设计语言,顶盖的两侧做了“倾斜面”的处理,在捆绑方面也更有好处。
前面板部分,nano iDSD BL拥有2个3.5mm耳机输出接口,2个PO口的设计在便携式解码耳放一体机上并不太多见,单双声道2x285mW。接口里面搭载了自家iEMatch技术,iEMatch电路确保耳机的整个音量范围都听不到‘嘶嘶声’,经过实际体验的话,这个技术确实是有效果的。
前面板上的旋钮具备2个功能,分别是电源开关和音量调节。旋钮在旋转时阻尼感很低,没有刻度感。nano iDSD BL采用的是模拟音量控制电位器,相比数字音量调节来说,它在精度、爆音和失真控制上更为优秀一些。
nano iDSD BL外壳是全金属材料,拿在手上冰凉凉的,两侧的面板采用了横向纹路的设计,视觉感较好,而且拿捏起来会更加让人放心一些。(不会滑出手)
iFi似乎很热衷于把一些产品特性放在产品的底部,虽然本人英语水平不高,但还是有一个标签吸引到了我:MQA。MQA是一种串流格式的无损音乐,目前支持这种编码的产品并不多,据我了解,安桥、先锋、布鲁克林以及索尼新出的几款播放器是支持的。国外已经有平台提供这种音乐服务了(如Tidal),而国内方面似乎还没什么动静,网路上几乎很难找到这种格式。
下图是nano iDSD BL的后面板,这里搭载了3.5mm线路输出,它可用于接驳音箱,而且耳放和前级输出是可以同时运作的。后面板上有个拨杆(数字滤波切换),左边是MEASURE,后边是LISTEN。根据官网的说法:nano iDSD Black Label能在‘Listen’(最小相位Bezier滤波–建议聆听时选择此档)和‘Measure’(线性相位瞬时校准滤波–建议测量波形时选择此档)之间选择。不过经过体验,我并没有感觉到明显的差异(似乎声场边缘有一点点区别)......所以用户在使用它的时候,可以不用太过纠结于到底插哪个PO口的问题,随便插就可以了。
此外,USB接口是nano iDSD BL唯一的输入接口,让我感到纳闷的是为什么是个USB A的公头?虽然平时捆绑的时候没有什么困难,不过这设计还挺奇葩的!!
PS:这个USB插座很有来头,它具备自家iPurifier技术,这项技术能够大大降低USB接口的电源噪音问题,它在与电脑接驳时能带来极黑的背景,让音乐的纯净度更高。在我的理解来看,这相当于给转盘和解码耳放一体机之间加了一个USB滤波器,这玩意儿零售价可不低,大家去马云爸爸家里搜一搜便知。
USB B(母)to USB A(母)线、USB A(母)to USB A(公)线、USB B(母)to USB A(母)转接头。这些线材的做工看起来比较普通,从玄学的角度来说,线材对于声音的改善是比较大的。所以如果您对于音质有着无上追求的话,那就自己配备一些USB线材吧!
随产品提供的塑胶捆绑带,上面没有任何文字信息,弹性一般,材质偏硬,推测用料应该也很普通。
nano iDSD BL的收纳袋看起来也挺普通的,这是个绒布套子,不过它的设计上有个亮点:在收纳袋的底部开了个小口子,nano iDSD BL的USB线缆可以通过小口子延伸出来。nano iDSD BL的外壳是全金属的,如果是捆绑党的话强烈建议使用这个收纳袋,这样一来nano iDSD BL的金属外壳就不会刮伤您心爱的手机或者国砖了。
【三、内部构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