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魔 E1010 四单元圈铁耳机使用总结(声音|三频|声场|高频|中频)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poluozero
-
摘要来自:2019-01-24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蹭听党万岁x8!单元多就一定有好声?1more告诉你可不一定哦!》的片段:
最近因为从别人那里拿到凯音高端级别的N6播放器的缘故,所以耳机的试听基本都是以它来作为前端进行的。
1more的文宣里一如既往地强调是由格莱美奖录音大师Luca Bignardi负责定调(调音?),我倒是不会质疑这一点,因为四单元的声音走向跟Lightning ANC基本没什么差。
简单来说,四单元的声音风格还是以人声为主,这也是为什么1more在广告里也是突出“摇滚、电声、流行、民谣”这4种乐曲风格。
从三频分布来看,四单元偏重于低频,中频凹陷,高频暗淡,因此在听器乐时会很不自然。而且在声场表现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宽阔和纵深感,整个声音基本都挤压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你说用来听交响乐?exm!
跟创新AIR相比,在声场、高频表现方面,四单元是毫无悬念地被彻底击倒。本来圈铁耳机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动铁单元在中高频方面的表现来提升整体素质的,但这个设想在1more看来不过是美好的愿景而已。四单元的高频听听独奏之类的也还算凑合,但真要从动态、瞬态、细节等方面来考量的话,跟AIR比实在不在一个位面上。
四单元的中频乍听很厚实饱满,但细听就会发现只是因为比AIR要闷糊而已,特别是当场景变得复杂后,这种拖沓、混乱的感觉就越加明显。我用之前在大妈测评的HelloEar配搭N3来对比了一下,虽然用单个动铁单元跟三单元相比有点不太对等,但HelloEar采用的声扬动铁单元在声音宽松感上还是比四单元采用的国产动铁强,而且在声音厚度上也不见得吃亏太多——要知道多单元动铁理应在动态和饱满度上有明显优势的。
至于跟达音科的Titan5相比,四单元的低频照样很难找出什么亮点来。所谓的“类钻石碳纤维复合振膜”不过就是在玩名词解释而已,跟T5用的钛晶镀膜振膜并没有任何代差优势,后者反倒凭借更大的单元口径获得更丰满的低频效果。
四单元的低频量感不算太多,但质量欠佳,无论是下潜深度还是细节都很难入得了烧油的耳,演绎出来的鼓声发木。而且最让人不能忍的是跟中频的衔接很有问题,在听《东邪西毒》原声里张国荣的独白时,竟然会出现不自然的情况。
具体试听
听了一下烧油惯常的《被遗忘的时光》,其实四单元开腔还是能骗一下人的,除了鼓声比较怪异外,人声部分问题不大,但会让人感觉不够通透,蔡大妈的嘴型比较模糊,声音比较偏成熟(应该说熟透了才对)。其实四单元用来应付这种编制不复杂的曲目还是比较正常的,也难怪厂家推荐我们听民谣……!
维瓦尔第《四季》上开一开腔,四单元就已经挂了,声场太窄,各种乐器都挤在一起。小提琴部分虽然不刺耳,但缺少线条感,明明是合奏的,但却混在一起了。后面大合奏时就更加是乱糟糟了,听了不到5分钟我就彻底放弃了。
埃尔加的《威仪堂堂进行曲》,好吧,我就是故意黑1more的,因为交响乐已经注定不合适四单元了!而且这个曲子本身有大量管弦乐的部分,动态和瞬态上的不足就使得原本壮阔的场景变得很尴尬了。
总结
坦白说,1299这个价位虽然对于HiFi圈来说并不算多,甚至买不到一只很发烧的耳机。但1more这只耳机,跟HiFi的距离还真不是一般的遥远,甚至跟同价位的其他品牌耳机相比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四单元圈铁本应是让人充满期待的,但1more却硬生生把它拉低到普通动圈耳机的水平,不禁让人反思到底国产多单元圈铁到底靠谱不靠谱。
反正我对1MORE四单元圈铁耳机E1010的定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