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30Pro对比评测P30Pro(参数对比|外观对比|性能对比|拍照对比)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对比评测 篇二:旗舰级华为手机怎么选?Mate30Pro与P30Pro对比评测》的片段:

盒内均附带了SuperCharge充电器、Type-C的数据线、耳机和一个透明塑料壳,目测耳机和充电器是同款,塑料壳方面P30Pro是透明软壳,Mate30Pro是带一点磨砂的硬壳。

本次评测分为6个项目,每个项目我都会对两台手机进行同环境对比,并根据自己最直观的体验给出评价。由于手机使用上更多的是靠人的感官去直接感受,所以本次评测的各个项目只做评价不做打分,直接将最原汁原味的体验给到各位。

一、硬件参数对比:

(表格中标绿的是有优势的一方)

总体来看,Mate30Pro可谓是在P30Pro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方位的硬件升级,其中最大的改变莫过于以下5点:

一是CPU从麒麟980升级为990,GPU从10核G76升级为16核,性能进一步提升。根据华为官方数据,麒麟990与高通骁龙855对比,CPU单核性能超出10%,多核性能超出9%;GPU性能则比骁龙855超出6%。而如果对比自家麒麟980对比,CPU性能提升18%,能效提升21%,GPU性能提升39%,能效提升23%。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麒麟990相对980并没有进行架构或工艺上的升级,只是优化了核心配置和频率,顶多只能算是一次小改款。(另外5G版Mate30Pro虽然也是麒麟990,但芯片工艺和频率都有所提升,价格上则是比4G版贵了1100元)

二是屏幕由普通曲面OLED升级为环幕OLED,说白了就是屏幕边缘曲率更大,P30Pro可以看到两侧边框,而Mate直接做到了基本看不到两侧边框,满满都是屏幕,更具高级感。

三是摄像头进行了较大的改变,将P系上的2000万超广角后摄换成了4000万的超广角电影摄像头,以牺牲广角角度(焦段由16mm变为18mm)为代价换来了广角画质的提升。而长焦摄像头则由5倍光学变焦换成了3倍光学变焦,个人觉得这个调整是缩水了。不过Mate在前摄和后摄中都加入了3D深感摄像头,相较于P系的后置TOF来说,算是一个比较大的升级。同时前摄区域造型由水滴改为了刘海,后摄区域由一字型改为浴霸型。

四是Mate30Pro延续了M系一贯风格,加入了气压传感器,同时首次搭载了前置姿态传感器,可以实现隔空操作(如下图)。比如你手上有油渍汗渍,又不想弄脏手机,就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操作。(经实测,目前隔空操作只支持上划、下划和截图三个手势,既不能进入也不能返回,可以说非常鸡肋了,期待华为方面能尽快开发新的操作手势,进一步提升隔空操作的实用价值)

华为官方对隔空操作的宣传示意图

五是价格,由于P30Pro已经发布半年有余,其官方售价也从首发的5488降到了现在的4988,第三方平台甚至可以做到4500左右,半年时间跌了1000块,楼主的心在滴血……而上市仅仅一个月的Mate30Pro虽然官方价格维持5799不变,但是第三方已经跌价300做到了5499,楼主的心再次滴血……而新发布的5G版Mate30Pro,起售价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899……

特别要指出的是,Mate30Pro不支持蓝牙AptX编码(被高通打压),对于习惯用蓝牙耳机的用户来说是一个损失。

二、外观对比:

(1)手机大小和重量:

两台手机的三围分别是P系:158.0*73.4*8.41,M系:158.1*73.1*8.8,各个维度差距都不超过0.4mm,所以就算放在一起对比也很难看出差别,倒是在握持手感方面,薄了0.4mm的P30Pro拥有更好的握持感。

大小对比,左边Mate30Pro,右边P30Pro,大小几乎一致

厚度对比,右边P30Pro更为纤薄

不过对于身高179的楼主来说,这两位都算是庞然大物了,单手只能进行接打电话、刷学习强国、刷值得买等等简单操作,但凡涉及到打字输入的应用都必须双手进行。同时这个尺寸装进裤兜,坐下或蹲下时会有明显的膈应感,牛仔裤尤其明显,喜欢穿牛仔裤的值友们购买前要三思。当然有手拿包或腋夹包的土豪老板们请随意。

单手覆盖面积大约只有屏幕的四分之三,无法进行打字输入等复杂操作

工艺上由于两台手机都采用了金属边框+双面玻璃的设计,所以重量都超过了190g,拿在手上都比较沉,长时间单手握持会比较累。

这里再说个题外话,楼主心目中完美的手机三围是140*70*7(类似于把iPhone8装上全面屏),既可以单手操作,也可以放进裤兜便于携带,可惜目前手机屏幕越做越大,连苹果都在最新的iPhone11中放弃了4.7寸屏,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买到心目中的完美手机。

(2)正面设计

在息屏状态下,两机正面看不出太大区别,都是优雅的曲面玻璃,质感都很高级,一看就是四五千元的高档货。

当屏幕点亮后,当当当当: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屏幕上方Mate30Pro硕大的刘海和P30Pro小巧的水滴。在之前的硬件参数中我们提到,Mate30Pro加入了前置3D结构光、前置姿态感应器等等元器件,而这些元件统统塞进了那个硕大的刘海里。可以说,Mate是为了实现更强大的功能,而不得不舍弃部分屏幕显示空间,迫不得已使用了刘海屏设计。

华为称其为“迄今最精密的前置设计”

当然在刘海屏这个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喜欢刘海设计,有的人喜欢水滴,还有的喜欢挖孔,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楼主本人则更倾向于无前置摄像头的“真?全面屏”设计,毕竟长得太帅了不需要美颜自拍。

刘海和水滴特写

不过要特别指出的是,Mate30Pro的刘海设计挤占了太多显示空间,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的通知图标显示。如上图,刘海左右两侧的空间分别只能显示2个通知图标,那么当你有很多通知图标显示不下的时候怎么办呢?华为的解决方案是:不显示!没错,就是不显示,或者说只显示优先级最高的两个通知。根据楼主多日的使用经验,优先级最高的通知图标是未接来电,其次是微信,再次是短信,最后是支付宝、短信拦截等等各类APP的通知。也就是说,当你有未接来电和微信时,其他的各种通知图标统统会被隐藏,你只能通过下滑屏幕打开通知栏的方式,才能看到所有通知。

提到刘海,相信大家也发现了,两台手机都没有配置听筒,而是采用了屏幕发声的方式。总的来说两机的通话质量都不错,声音清晰,音量也够大,当然音质什么的就不用提了,就是听个响。至于很多人吐槽的打电话漏音现象(就是你旁边的人也能清晰听到电话里的声音),实测只要耳朵罩住屏幕发声区域(屏幕上部的一个圆圈),漏音可以忽略,但是如果你通话音量开的比较大而且耳朵没对准的话……你懂的。

除了长刘海,Mate30Pro正面最引人注目的就属那一块6.53英寸的88度超大超曲面环幕OLED屏了。点亮屏幕后,你几乎看不到Mate30Pro两侧的边框,屏幕的曲面一直延伸到了侧边框的中部,营造出了无边框的高科技感。反观P30Pro虽然也是曲面屏,但两侧黑色边框仍然明显。

右边的P30Pro还能看到明显边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块88度超曲面环幕屏并不完美,由于曲面玻璃对屏幕光产生的散射作用,当我们从正面直视屏幕时,可以看到屏幕两侧有明显的渐变式阴影(如下图,背景颜色越浅越明显),这也是目前所有超曲面屏手机面临的一大物理难题(这也是其他媒体评测和厂商广告图不会告诉你的事)。

超曲面屏的最大缺陷就是屏幕两侧的渐变式阴影,显示白色时尤为明显

斜45度视图

(3)背面设计

背面是两台手机区分度最高的地方,P30Pro的后摄采用了常规的一字型布置,而Mate30Pro大家都知道了,著名的浴霸型布置。市场对于这个浴霸后摄的评价可谓两极分化严重,有的人认为这是时代的退步、心理的扭曲、道德的沦丧,另一部分人则对这个设计大吹大擂,认为这是4摄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依楼主看,这个浴霸后摄虽然没有任何设计美学可言,但是人家辨识度高啊,别人瞄一眼就知道你拿的是最新款华为旗舰Mate30系列,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人的虚荣心理。

肉眼可辨的浴霸布局和一字布局

来个特写,M系的后摄凸起要比P系略高一些

前面开个玩笑,说实话这个浴霸后摄丑是丑了点,不过好在机智的手机配件厂们帮华为做了一系列起死回生的设计,大大提升了手机的可玩性。如下图:

部分号称“浴霸拯救者”的Mate30Pro专属后盖

(4)侧边设计

Mate的环幕屏拥有更大的曲率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上方的侧边图,P系屏幕只延伸到侧面约五分之一处,而M系几乎延展到了侧边的一半,营造出了环幕的效果。不过这个环幕也是要付出代价的,那就是Mate30Pro不得不取消了侧边的实体音量键,只保留电源键。那么Mate30Pro怎么调节音量呢?华为的解决方案是,双击侧边框调出音量调节功能,然后在侧边框上滑动手指来调节音量,如下图。

新颖的音量调节方式

总的来说,这个调节方式在日常使用手机时还算方便快捷,单手即可操作,误触的几率也比较低,就是需要花一段时间来适应,反正楼主用了两个星期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偶尔还会下意识的去按音量键。

Mate侧边只保留了电源键

但是,当你在接打电话的过程中想要调节通话音量的话,这个方式就不是很方便了,你很难做到既把手机拿在耳边,又要双击屏幕边框,同时还要上下滑动调节音量(这是个技术活)……所以如果让我选,毫无疑问我还是会选择传统的物理按键式音量调节。

(2)其它外观对比

侧边圆角对比,Mate更圆润

后置摄像头,Mate凸起更多

底部设计如出一辙

两台手机的顶部和底部设计如出一辙,顶部配置了降噪麦和红外,底部则分别是sim卡槽(支持双卡双待)、通话麦、Type-C接口和扬声器(没错,都没有3.5mm耳机口)。

三、处理器性能对比:

根据华为官方数据,麒麟990与高通骁龙855对比,CPU单核性能超出10%,多核性能超出9%;GPU性能则比骁龙855超出6%。而如果对比自家麒麟980对比,CPU 性能提升多达15%,GPU 性能提升多达30%。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麒麟990分为5G版和4G 版,4G版麒麟990相对980并没有进行架构或工艺上的升级,只是优化了核心配置和频率,顶多只能算是一次小改款。5G版CPU则是加入了EUV(极紫外线光刻)工艺,同时频率有所提升,NPU也变为3核,性能更强。

麒麟家族最新处理器参数对比

说到负责人工智能计算的AI芯片NPU(神经网络处理器),Mate30Pro同样在P系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根据官方说法,该NPU首次采用了华为自研的达芬奇架构,在AI性能大幅提升超过400%同时,能效提升更是达到了290%。

这里简单科普一下NPU:所谓NPU,即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主要任务是进行超大量的数据运算,特别擅长处理视频、图像类的海量多媒体数据。众所周知,AI的发展离不开三要素:算法、算力、大数据,海量的数据经过强大的算法才能形成巨大的算力。而AI运算(或者说深度学习运算)和普通CPU、GPU的运算不同,它有大量的卷积、残差网络、全连接等特殊计算需要处理,例如图像处理时需要用到卷积神经网络运算,处理自然语言、语音时主要用到循环神经网络运算,这些运算本质上都是向量和矩阵运算,主要是加法和乘法(MAC),有时候也会有一些除法和指数运算。

所以我们整理一下,AI运算的数据对象主要包括标量(独立自然数字)、向量(一组一维有序数)、矩阵(一组二维有序数)、张量(一组n维有序数),其实前三个都可以理解为张量,只是维数不同的区别。相信学过高等数学的值友都知道,当数据维度增加时,运算的复杂度是指数级增加的,所以AI运算都是超大计算量的运算类型,这对硬件的性能以及软件架构有着很高的要求,换句话说,也就是需要专门的硬件或专门的软件架构来实现。谷歌是第一家宣布推出此类硬件的公司,该公司在 2016 年推出了 TPU,但这类专业的硬件虽然能够在处理人工智能等工作方面在硬件和功率方面获得更高的效率,但是也失去了灵活性。

随着AI行业的迅猛发展,如今在智能手机领域,移动平台制造商们也分成了2个派系。其一是“专人专事专办”的独立NPU;与之对立的是以“人多力量大”为指导,调用整个芯片不同组件的不同内核进行异构运算。

华为是“专人专事专办”NPU的支持者,其在2017年推出的麒麟970芯片中首次集成了“专事专办”NPU神经网络单元,而在2018年推出的麒麟980芯片上又首次集成了双核NPU,在今年的麒麟9905G上,AI能力再次实现了升级,采用了基于华为自研达芬奇架构的全新大核+微核架构的NPU。

不过另一个业界巨头高通却有着不同的思路跟想法。高通认为,人工智能并不是一颗单独的芯片,或是芯片里某一个单元的事情,而是应该通过多处理器的系统协作,形成一个有机的AI运算链条。这就是高通一直很排斥专事专办的“NPU”这个说法,而不停地强调“高通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这一概念的原因。高通的理念很简单,通过手机内部CPU、GPU和DSP(Hexagon处理器)的协作,或专业点称之为“异构计算”,将不同的人工智能运算需求分配到移动平台中不同的部分,最终实现在整个移动平台内部高效且快速地完成人工智能运算任务。

高通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这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至2015年,当年高通推出了骁龙820。在这款当年的旗舰移动平台上,高通特别将DSP作为整个芯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及,并且也启用了新的Hexagon 680命名。Hexagon 680 DSP和高通之前集成于移动平台中的DSP相比新增了“向量扩展(HVX)”单元,让DSP在移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参与到计算和处理里面去,降低移动平台整体功耗的同时,提升处理速度。

当然,在那个时候“人工智能”的概念远不如今天这般火热,所以高通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这个名字是2018年,也就是支持AI Engine的高通骁龙660发布之后才大规模进入我们的视野。这也就是大家在新款高通处理器中能看到AIE但是看不到NPU的原因。

在最新的骁龙855中,高通AIE人工智能引擎已发展至了第四代,依旧采用CPU、GPU和DSP处理器多处理内核协作的异构运算策略。得益于技术的发展,第4代AI Engine每秒钟能够进行超过7万亿次运算——其性能达到了上一代产品(骁龙845)的3倍。

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要将目光回归到AI计算的实际应用层面,毕竟这才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在麒麟990的发布会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华为方面演示的一些创新AI应用,例如实时视频的多实例分割,简单说就是能够将视频画面中的每一个人物主体单独识别出来,实现多人物视频拍摄替换背景,甚至可以选择画面中需要保留的人物,让视频应用充满更多想象。当然这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功能不是每一个普通消费者都会用到,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数据量进一步爆棚的5G时代,更为智能、更加强大的AI处理芯片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

华为官方宣传的AI视频人物识别

说回两台手机,根据安兔兔官方公布的跑分排行,Mate30Pro以44.5w分的成绩排在所有安卓机第10位,而P30Pro则以36.7w分排在第23位。不过这个跑分大家看着乐呵乐呵就行,没有太大的实际参考价值,楼主也就不再另行复测。

在实际使用体验上,两台手机都保持了较高的水准。在使用电话、短信、微信、支付宝、张大妈等日常应用时,都能做到无延迟秒开。而当打开斗地主、王者农药、吃鸡等大型游戏或应用时,Mate30Pro的麒麟990+UFS3.0闪存终于展现出了他的实力,实测Mate30Pro在打开王者农药、吃鸡等大型应用时比P30Pro要快1-3秒不等,同时在扫二维码上,Mate在90%的情况下能做到秒扫秒识别,而P系则明显慢一些,不知道这个改变是不是得益于AI芯片的升级。

之前我们提到,Mate30Pro的GPU由10核Mali-G76升级为16核Mali-G76,同时GPU的频率有少许下降。这样调整的好处是在提升GPU整体性能的同时,保证了GPU频率的稳定输出。根据之前的用户反馈,P30Pro在长时间游戏后GPU频率会自动下调,进而影响到游戏体验(这个现象M楼主没有亲测)。不过在Mate30Pro上这个问题算是被彻底解决了,根据楼主实测,拥有16核GPU的Mate30Pro表现稳定,在接近两个小时的吃鸡游戏中未发生自动降频。

再次说到AI,楼主本来想测试一下之前提到的实时视频多实例分割功能,但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相应的应用入口,随后咨询了华为官方客服,客服给出的解释是:Mate30系列手机芯片本身有这样的AI能力但是目前请关注后续手机的功能宣传……说白了就是硬件上有条件实现,但是软件功能目前还没有推送到用户端。

查看该摘要的原文,请点击《对比评测 篇二:旗舰...》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相关好文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当前为触屏版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