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raphone 耳机购买过程(重量|包装|收纳盒)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想要做最懂你的耳机——看nuraphone是如何利用「个性化」的》的片段:

为什么我们总会听到「耳机毁一生,单反穷三代」这样的调侃?是因为,众多旗舰耳机虽然配置强悍但是自有风格,我们不能像行业从业者或是发烧友一样对每款耳机的发声风格了如指掌、如数家珍,所以不一定第一次就能够挑选到完全让自己满意的耳机,交学费变成了必然。

但是让这一个环节的门槛变低,让耳机来适配用户呢?听起来有点像成本更高的高级定制,不过 nura 成功的把这个这个想法带到了消费级,并推出了产品 nuraphone 。



我在收到 nuraphone 之后,发现是一个份量很重的盒子,这个份量让我一下子回想到当年开箱 Beats Solo 3 的感觉,重的一度让我怀疑自己收到的到底是不是耳机。

撕开外封,打开盒子,首先是 nuraphone 的收纳包。这个收纳包不小,壳体采用较硬的材质,能够很好的保护耳机。整包没有采用拉链,而是使用了效率更高的磁吸。除了正面的磁吸搭扣,包的边缘一圈也都内嵌着磁铁,如此一来也理解了这个收纳包为什么比较重。







收纳包内部还有一个硅胶制的小收纳盒,用于放置充电线,以及其他配件。收纳盒的底部也嵌入了一个磁铁,让小收纳盒能够比较稳固的放在收纳包内。

nuraphone 的产品形态和大多数耳机比起来还是蛮「非主流」的,采用了 入耳+耳罩式 的融合形态,nura 用了一个自造词来定义这个形态 「inova」——in and overear。也并没有因为产品形态的特殊,就对耳塞的部分做粗暴处理,nura 依旧考虑了用户的额佩戴体验,提供了两对可替换的不同尺寸的耳塞。



nuraphone 并没有很多乱七八糟不相关的配件,nura 将主要的精力还是聚焦在耳机上的,开箱内容也相对简单,收纳包、耳机、保修卡、配件包。



查看该摘要的原文,请点击《想要做最懂你的耳机—...》

相关摘要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相关好文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商品百科

当前为触屏版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