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NIKKOR-S Auto50MM/1:1.4单反镜头外观展示(尺寸|镜头盖|镀膜|对焦环|机身)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某鸦
-
摘要来自:2019-08-30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跨越半个世纪的标准-尼康NIKKOR-S Auto50MM/1:1.4》的片段:
老实说,对于AUTO系列镜头的外观,我起初并不喜欢。AUTO系列镜头均采用金属制作,镜头体型相对粗大,波浪形对焦环与银黑配色使镜头辨识度很高,大部分AUTO镜头都拥有琥珀色的镜片镀膜,相对于后来的AI镜头与AIS镜头,我觉得AUTO镜头显得很笨拙,设计元素也比较简单,和AIS机身尼康FA搭配会显得有些古旧。
不过,AUTO系列镜头公认是做工扎实且光学素质出众,很多粉丝认为,AUTO系列是尼康公司最有匠人精神的作品,比起后来的AI与AIS镜头多了一份坚持与执着,值得一试。功课做多了,我渐渐也对这个系列有了兴趣,尤其是对于白嘴的AUTO镜头,装在手动机身上似乎也是莫名带感,似乎这样才是尼康的完全形态,于是,我也决定入手一支AUTO镜头,首选自然就是这只价格最实惠的NIKKOR-S AUTO 50MM/1.4。
由于前文提到的巨大产量,这只镜头可能是二手市场上价格最低的1.4标准镜头了,我的这一只花费了600,包含了原厂老版镜头盖并且简单改口,事实上我还见过400左右出手的,不过一个犹豫错过了,总之就是,便宜。
啰嗦半天,进入正题看看镜头的外观:
镜头尺寸为67MM(粗)*47.5MM(长),体积相比AIS镜头粗大不少,与AF-D系列相近;镜头重量达到306克,相比体积来说十分沉重。
这枚镜头成色算不错,基本没有磨损与磕碰,聚焦环光圈环的竖纹与有一定的露白,50多年的磨砺确实难以保证漆面的齐整了;镜头盖是非常古老的款式,文字标识是NIKKOR,因为NIKON这个名字还没有正式作为品牌名称;镜头盖使用手感很好,很容易能扣紧,缺点是按钮容易挂到东西,比如镜头皮袋的收口绳。
打开镜头盖就可以看到精致的白嘴以及琥珀色的镜头镀膜,前组镜片压圈上铭刻了满满一圈文字,我觉得十分漂亮,NIPPON KOGAKU意为日本光学,是尼康公司早期的名称。
作为一只镜身短小的标准镜头,镜头的对焦环相对较窄,金属轧纹的材质摸上去有一种冰冷的感觉。
AUTO系列也有兔耳的设计,不过样式比较简单朴素,和后期的标志性兔耳有些不同。
ais镜头兔耳形式:
镜头的对焦行程大约180度,最近对焦距离为0.6米,由于年久失修,这枚镜头的对焦手感偏紧,这种年代久远的产品还是需要上油保养的;光圈环也微微偏紧,不过定位感明确;镜头对焦分两段伸长,前镜筒与银腰带都有一定长度的伸展。
顺带一提,用过的手动镜头也不少了,手感最好的始终是宾得的产品,总是均匀顺滑,阻尼适中,参考前文提到的宾得标头评测。
镜头的PP,后组镜片尺寸很大且突出,边框很薄,看起来总感觉不是那么牢固...镜头经过了改口。这里稍微多说一下,AUTO镜头是不可以直接使用在现在的大部分机身上的,尼康自AI卡口开始,机身上设计了拨销,而镜头则采用一种插刀设计,光圈环凸起一部分去推动机身的拨销,使机身可以知道镜头光圈环的位置从而实现自动曝光;而AUTO镜头没有插刀设计,且光圈环厚度与AI卡口的插刀长度相同,强行安装会损坏机身拨销,因此需要进行改口,将光圈环打磨2/3的长度即可适用于所有机身;我这枚镜头只进行了简单开口,打磨部分较少,这样在安装和取下镜头时必须将光圈置于最小位置(F16)。
卡口边缘的凸起就是机身拨销。
尺寸对比,由于我没有其他标头,和保有量非常大的屌丝名头AF35MM/2镜头相比,两者尺寸相近,重量却重了50%。
上机效果:是不是有一种霸气泄露的感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