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家1C扫拖机器人体验是否值得买(缓冲减速器|安装边刷|动力轮|米家APP|定时功能)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王二狗
-
摘要来自:2019-10-29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中了小米那厮的毒 篇七:7000字告诉你,米家1C扫拖机器人是否值得买》的片段:
包装有设计一次性的封胶,用小刀轻轻划开即可拆箱。不大的包装内稳稳的安放后1C机器人和其他配件,内部保护来说做得比较到位,产品都进行了独立分装保护和分层隔离。和一般扫地机器人包装结构类似,米家1C也是采用的分层包装的逻辑。开箱后首先看到的上层是配件,下层才是扫地机器人1C主机。
拆包的时候就发现了米家1C的主机确实比较小巧,和之前用过的LDS激光导航的扫地机器人相比明显薄了不少,整体没有突出的部分颜值也更高一些。8.2厘米的高度让米家1C拥有更好的通过性能。主机和配件都进行了独立覆膜附保护袋处理,算是这类产品的常规操作咯。
比较贴心的就是米家在一些操作中增加了不少操作贴士,同时在防撞装置的隔离处也做了卡纸处理,部分位置进行另外单独的附膜处理,细节处理比较用心。
米家1C整体采用了比较常见的圆形设计,在配色上只有白色一个颜色,白色也是小米系扫地机器人比较常见的颜色。米家1C整体设计为白色,侧面的碰撞缓冲器采用了差异度较大的黑色作为区分。整体设计风格较为简约,符合小米一贯的设计风格。
由于这款产品采用的是视觉导航,所有没有激光导航常见的突出部分,在颜值上和体积上可以有更好的控制。正面采用了亮面的工艺处理,虽然是塑料材质,但是经过处理后质感还算不错。顶部可以看到黑色的“眼睛”就是视觉导航系统的摄像头,旁边有两个多功能按键,除了开关机、联网还能控制清扫。通过按键的组合和按的时长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这两个按键算是扫地机器人比较统一化的设计。
米家初代扫地机器人和米家1C相比外形和配色风格上相似度蛮高,但是1C结构原因明显看上去更纤细。没有激光导航结构,1C在颜值上也更有动感和活力。
米家1C的一体感和简约风格比较强,侧面主要分前后两部分。后面会看到白色塑料外壳下包含很多细孔,这里包含扫地机器热播的排风口和扬声器。前面的话采用的黑色撞色设计,黑色部分为可以活动的碰撞缓冲器,同时红外线减速传感器也包含其中。缓冲减速器下方的突出的灰色硅胶带也大有用处,可以减少和外部物体的撞击力量,起到保护扫地机器人和家具的作用。
扫地机器人经过数年的发展,不少配件也变得更加易用和简单。米家1C的边刷采用卡口式设计,同时无需使用额外螺丝进行固定,操作简单方便。米家1C采用的是单边刷设计,单边刷在脱困上有明显优势,同时清扫和双边刷差别不大,采用单边刷设计的扫地机器人越来越多。
实际体验安装边刷的过程很顺利,对准位置轻轻按上去即可,稳固性能也不错。和早期需要使用螺丝刀固定的设计相比,越来越方便和人性化。
米家1C的背面设计风格和正面比较统一,不同的就是考虑到地面需要经常接触到垃圾和碰撞,不在采用容易刮花的亮面工艺,亚光设计更加实用。不大的背面包含了主刷、动力轮、万向轮、充电电极、运动追踪传感器、悬崖传感器等部件。
动力轮是扫地机人行走移动的关键部件,爬坡能力、避障能力和动力轮的性能息息相关。别看米家1C体积不大,但是越障能力达到了2厘米水准。换句话说,实现这一功能得益于米家1C优秀的动力轮设计。为了获得更好的抓地效果,动力轮也进行了防滑处理,有效增加摩檫力来提供更好的爬坡穿越能力。
靠近前部的突出轮子就是万向轮,控制方向变化的就需要万向轮来进行配合。万向轮左右两面的两个方形金属片就是充电电极,机器人充电的话需要靠这两个电极和充电器上的电极接触。
万向轮做工不错,轮子的顺滑度和灵活度也很高。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万向轮进行清理,才能达到最好的工作状态。
上边左图中包含两种传感器,一种为透明设计的悬崖传感器,一共包含四个,主要用于侦测高度变化,防止跌落。一种为运动追踪传感器,只有一个,主要用于侦测运动轨迹。
突出的金属触点为拖地模块的安装触点,需要配合拖地模块使用。
整个背面占据面积最大的部件就是主刷,也是收集垃圾中最重要的一环。主刷材质选择和做工都不错,滚动式流线型设计也可以很好的吸入细碎的垃圾,减少漏扫的可能。不过主刷采用的比较传统的设计,在清理毛发上还是需要用小刀等工具配合。
主刷的拆解和安装比较简单,甚至可以单手进行操作。按住弹性卡口向中间推即可去除外部的主刷保护框,放回的时候注意区分主刷放置的方向和位置即可。
边刷和之前米家的扫机器人结构比较相似,做工还是不错的。不过结构上限于米家1C的定位,主刷本体没有采用最新的可拆解设计。
背面的产品铭牌也可以清晰看到这款产品是小米生态链下追觅科技的产品。
米家1C扫地机器人正面采用了部分开合设计,向上打开外部保护盖板,可以看到内部的集尘盒和指示灯。
集尘盒的清理还是比较方便的,单手即可轻松进行操作,友好度不错。
结构上来说米家1C和一般扫地机器人相比没有太大差异,一些细节上处理还是很到位的。集尘盒取出后可以看到尘盒对应的出入口,出入口有用橡胶进行封边处理,有效增加了密闭性。
集盒设计比较常规,采用的是常见的透明设计。尘盒对应位置有橡胶密封圈,确保和扫地连接紧密减少清扫的粉尘随意扩散。滤芯有HEPA结构,防止粉尘扩散的同时减少二次污染的产生。600ml的大容积集尘盒挺实用的,可以减少清理集尘盒的次数,对懒人来说十分友好度不错。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米家1C的集尘盒是支持水洗的,HEPA结构也支持水洗,既方便又节省耗材成本。
随机的小配件厂家也比较细心的使用小盒进行了分装,电源线采用的是双口设计,线材比较粗大,配色样式方面和小米家电的电源线设计较为一致。
水箱体积不大,总体高度也比较低,能装入的水量其实也比较有限。拖布固定好可以覆盖住整个水箱,从结构上来说,米家1C拖地功能局限性还是比较强,面积稍大难免进行加水操作。中途的加水操作需要人为进行干预,不符合这类产品为人类减负的设计逻辑。
不少扫拖一体机在拖地模块设置中,拖把都是采用套取后再粘贴的设计。米家1C在拖布固定方式上稍有不同,个人的体验来说就是更加方便。拖布插入水箱固定位置,然后在机型粘贴,固定方便又稳定。
主刷清理工具可以轻松快捷的清理缠绕在主刷和集尘盒上的毛发,快速清理集尘盒和主刷。不少扫地机器人现在将主刷清理工具在集尘盒旁设计了一个存放位置,方便又实用,米家1C没有采用这类设计是个遗憾。随机的说明书介绍很详细,关于扫地机器人的结构、日常使用以及故障排除都有涉及。建议大家在使用之前认真阅读一遍,使用产品的时候会更加得心应手。
注水孔采用的弹性硅胶设计,可以很方便的掀起进行注水操作。水箱的直径不算大,注水的时候需要小心细致一些。
拖布安装到扫地机器人上还是很方便的,对准位置后即可轻松装上,按住卡口即可轻松取下。
底座的风格和扫地机器人风格趋同,也是黑白组合的设计。整体来说充电座体积偏小,虽然节省了不少体积,但是也省掉了比较实用的线材隐藏功能。充电座需要防止在空旷的位置(左右保持0.5米以上,正前方保持1.5米以上),确保周围的物体不会对扫地机器人回充造成影响。
整体看米家1C的颜值确实很能打,配合充电桩也很好看。不过缩小版的充电桩无法进行线材收纳,充电接口位置不合理的话露出的线材会比较难看。电源线整体的做工还是很扎实的,不过感觉平口的设计会更好一些,直口设计会占用更多的空间,同时线材也比较容易受到外力影响。
米家APP&小爱同学操作:
家里小米产品很多,直接打开即可。如果是米家产品新用户的话,可以扫描说明书上的二维码或者直接搜索下载米家APP。整个软件的操作比较简单直观,根据提示和指引一步步完成操作即可,即使对手机操作不熟悉的人根据提示也可以很轻松完成各类设定。默认优先选择自动添加设备,如果无法成功再尝试手动添加。首次联网成功后,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修改米家1C的名称。
上图即平时能看到的主界面,整体界面比较清爽。主界面的最上面一行位置会显示扫地机器人的名称以及现在的状态情况。第二行是最近一次的工作参数情况,包含清扫面积、清扫时间和剩余电量信息。中间位置主要是扫地机器人的一些工作状态,可以在APP上进行切换。清扫模式主要划分为安静、标准、中档、强力四个档位,需要注意的是拖地无单独模式,是可以和扫地一并进行的,所以拖地的模式的强度是清扫模式确定的。APP主界面中间位置也会显示清扫区域的总览图,比较简单和直观。
常见的定时功能是支持的,不过由于这款机器人暂无分区功能,虚拟墙功能也尚未开放,整个APP主页面能调整的东西比较少。需要注意的就是现在只支持全局清扫和定点清扫两种方式,没有常见的延边清扫、指哪扫哪等功能。
APP设置模块的功能都比较常规,比较有意思的就只有“智能场景”。通过多种智能家居产品的组合可以形成更加有可玩性的组合方式。比如通过人体传感器检测到人离开家,就可以联动让米家1C扫地机器人进行清扫工作。耗材监控功能还算实用,可以帮助大家了解耗材使用情况,目测部分耗材还算通用,后期的使用和维护成本应该不算高。
“固件升级”这个模块还是比较期待新功能上线的,官方表示全局规划,记忆地图等重要功能后期可以通过OTA进行升级。从产品设计上来说,支持OTA让产品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有利于技术进步后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作为米家的老用户有一定发言权,第一代米家扫地机机器人通过OTA成功实现了分区清扫等先进功能的升级。
关于分区功能的话,性能最佳的无疑就是物理分区,也就是使用分区磁条进行隔离。分区磁条的识别精度比较高,工作时扫地机器人可以轻松避开这些区域。当然磁条的使用对家居外观有所影响,部分颜值党对裸露的黑色磁条颇有微词。上面为米家1C沿着磁条边工作的情况,可以看到米家1C没有进入划定为禁区的洗手间。
如果将米家1C放入隔离区内并要求回充,系统就会报错提示检测到强磁场。物理分区还是很使用的,不过对官方推荐的全局规划功能还是很期待的。日常使用扫地机器人时,不想让扫地机器人进入阳台、厕所等特定区域的时候通过进虚拟墙设定就可以轻松解决。通过APP划定禁止区域后,扫地机器人就会绕过这些区域进行工作。这一功能的缺点就是APP进行虚拟分区划线的精度不是太高,在准确性上和物理分区的词条相比还是有差距。 不过这一功能确实特别使用,特别是视觉导航类的扫地机器人,期待功能早日完善。
米家1C支持小爱同学语音操作,家里有小爱同学音箱或者小米手机的话,可以通过语音进行指挥。上面的动图是我使用小米手机语音操作的过程,由于家中有两台米家的扫地机器人,中间会多一个确认让哪一台扫地机器人进行工作的过程。
扫拖机器人使用&功能测试:
清洁能力测试:
强大的吸力可以轻松吸附路径上的细微垃圾,整体清洁能力不错,速度和效果都比较满意。
测试中也发现,扫地机器人巨大的风量会吹走纸屑、泥土这类细小垃圾,但是只要在扫地机器人工作路径上,后续的清扫基本可以较为彻底的进行清理。
全屋完成一次清扫,收集的粉尘不少,尘盒空间也被填充了大部分。一是家附近确实粉尘偏多我有比较喜欢开窗,二是很多粉尘隐藏在平时不容易打扫的位置,但是扫地机器人可以很轻松的进入并打扫。家中隐藏的灰尘还是很多的,在2500PA吸力下,垃圾都轻松的被吸入到集尘盒中。集尘盒的容积高达600ML,大容量的存储空间就是懒人的利器,毕竟少清理一次尘盒谁不乐意啦。米家1C采用的HEPA滤芯可以有效拦截小至0.3μm灰尘,支持水洗滤网设计方便同时又节省耗材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