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Z BA10 耳机使用总结(线材|腔体|重量|音质)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趣听耳机测评
-
摘要来自:2019-04-03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趣听】消费类耳机评测 篇三十:动铁低音控:KZ BA10入耳式动铁耳机测评报告》的片段:
BA10的线材在规格上与ZS10没有什么区别,我们这次收到的是不带麦克风的标准版,和带麦克风版本的差价并不大,因此可以按需选择。不过要吐槽的依然是KZ耳挂部分的记忆铁丝,市场证明记忆铁丝耳挂远没有热弯成型耳挂受欢迎,我们把这个和KZ反馈后得知他们接下来的产品会进行改进。
线材依然是偏软的四股麻花编织线,不管是标准版还是带麦版都没有提供束线块。线材最粗直径约为2.92mm,这在麻花线当中属于正常水准。线材整体的平直度较高,但是收纳后容易自行打结缠绕,使用时候捋一捋是必要的步骤。不过BA10的整机重量只有26.2g,比起TFZ KING II来说要轻一些,这是令人非常惊讶的,因为BA10拿在手中的直观感受依然偏重。
3.音质部分(耳机的声音表现结论较为主观,以下内容仅代表趣听观点。如有可能,我们建议结合其它媒体发布的内容一同进行参考。)
似乎低价位圈铁耳机在今年的增长稍微放缓一些,而大部分的低端圈铁耳机的声音表现又难以令人满意,厂商们又再次把目光放在了纯动铁耳机上。因为要在动铁耳机上达到比肩动圈耳机的低频表现其实并不算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需要厂商对调音和分频等工作有着极高的信心和开发能力才能将其做好。而将这些做好之后,成本往往居高不下。
在千元价位内使用五枚动铁单元的耳机并不算多,抛去那些牛皮吹上天的DIY耳机以外,价格最低的或许也就是BA10了。当然可以确定的是,BA10的所有动铁单元都不是娄氏、倍声、声扬这些“大厂”所提供的,诚然诸如娄氏这样的大厂提供的动铁单元在声音表现上已经是一个无形的保障了,但是随之而来的便是价格的昂贵。
根据KZ官方的宣传资料来看,BA10的五枚动铁单元分别有一枚单元负责低频,另外有两枚单元高频,一枚负责中高频,,一枚单独负责中频。这样相对复杂的分频方式也带来了分频器设计上的严峻考验。因为目前无法考证单元具体厂商是谁提供的,因此型号的列出意义也不大。另外BA10是我们第一个见到的动铁单元使用半开放式结构设计的,相比起封闭式耳机,半开放式在声音表现上可能会有一定的优势,对于半开放式动铁耳机,我们实在是了解甚少。
BA10的阻抗为14Ω,灵敏度105dB,频响范围比较保守的标称为20Hz-40Khz。动铁耳机一般对前端的驱动力要求不高,因此本次测评主要使用手机作为前端,使用YAMAHA UR22MKII专业声卡做为辅助参考。对比参考TFZ KING II、晨木ST08、KZ ZS10、飞利浦S2,本次测评样机已经过50小时常规音量煲机,以下内容基于煲机后得出,不涉及开声试听(我们也没听)。试听曲目参考《趣听耳机评测试音集》。
听感与风格印象:就声音风格而言,BA10有着明显的动铁耳机偏冷且注重解析力的特点,相比起ZS10要冷不冷要暖不暖的怪异感觉来说,BA10的提升不是一点半点。BA10的声音风格依然偏年轻,并且针对于流行音乐、器乐等有着较为友好的表现。
如果你一直习惯于听风格偏暖的动圈耳机,那么你很可能不会太适应BA10这样的风格。耳机整体的声底非常干净,并且每个频段的声音分配并没有出现一些低端圈铁存在的割裂感,这个是比较欣慰的。BA10的声音趋向依然是偏重解析力,反而在听感上有些和飞利浦S2、TFZ KING II有些许相似。不过虽然是动铁耳机,高频部分并没有像S2那样有些过于明亮。
声场表现在我们看来一直是动铁耳机相较于动圈耳机的一个软肋,或许是得益于半开放式的设计?BA10的横纵声场表现在入耳式耳机中属于正常水准,记住是正常水准,与ST08、飞利浦S2这样的大声场塞子来说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不过这样的表现在动铁耳机中仍属优秀。
根据手机端的试听,我们发现BA10对于前端推力的要求并不算高,但是由于整体的解析力并不算差,因此如果换到更好的音源上,BA10将会更好地体现出它本身在解析力上的一些优势。不过由于低阻高敏的缘故,在XZ1这种信噪比本身较低的设备上,底噪将会比动圈耳机更加明显一些,这也是动铁耳机本身的一大特性吧?
高频:高频表现本身就是动铁单元的一大优势,更何况BA10采用了两枚单元单独负责中高频部分。就高频素质上讲,我们认为BA10的高频素质与飞利浦S2和TFZ KING II基本持平,声音素质上的差距并不算大,更多的只是在风格上的差异而已。虽然BA10较为易推,我们依然推荐它在更好的前端上使用,在XZ1上BA10的高频动态方面仍然有着明显的动态控制力不足的问题。
当然根据官方信息来看,BA10与ZS10在负责高频部分的动铁单元型号一致,但是二者的风格却有着较大的差异。BA10的高频解析力不错,有着较好的延展性,但是并不会像飞利浦S2或者ZS10那样在高频部分有一定的突出,BA10在听感上要相对更加自然一些,并且在中高频的过渡上也更为顺畅。
BA10的高频有着比ST08稍好一些的动态表现,高频的乐器尤其是在结像方面显得会更加细腻一些,相比于TFZ KING II来说在高频的通透性上有着更好的表现。但是问题也出在高频部分,从听感的角度来讲,BA10的高频依然较为生硬,没有KING II显得要顺滑一些。虽然我们认为BA10的高频部分素质并不差,但是这样偏重解析力的高频风格很显然并不适合于某些人声歌曲,这部分原因我们放在中频部分解释。
中频:BA10的中频表现听起来反而有些和ST08有些许的相似,依然是偏冷并且侧重解析力的风格。但是中频整体听起来并没有一些圈铁耳机显得那么薄,反而还有着一定的厚实感,这对比ST08确实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不过很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是在某些大动态下中频往往有些拖沓,按理说这样的情况最不应该的就是出现在动铁耳机身上,猜测应该是低频的调教方式有关。
但是BA10的中频密度依然是相比起动圈耳机来说有着明显优势的,即使对比KING II来说在密度表现上BA10要好一些,但是BA10的中频风格并不是较为紧致的那种,与飞利浦S2相比之下仍然要松散一些。在一些暖声的前端下,中频的器乐表现不论是在听感还是解析力上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BA10的人声表现并不是预想中那样比较贴耳的,和KING II这种侧重人声的塞子不同,BA10的人声在通透感上要比KING II差一些,并且由于比较生硬的高频风格搭配相对松散一些的中频会在人声部分的中高频过渡上带来听感的下降,齿音的现象并不严重但是还是存在些许。相比起飞利浦S2偏远且集中度较高的人声风格,BA10的人声表现似乎更像是处于KING II和S2之间的状态。
低频:在低频风格上,BA10的风格和KING II有些类似,二者的低频凝聚力都比较好,在下潜表现上我们认为依然是KING II占优。可能是KZ的调音风格一直都比较趋向于量感较大的低频表现,在BA10上也不例外。虽然是动铁耳机,很难相信BA10的低频量感比起动圈的ST08、S2来说都要大一些。
不过BA10的低频在动态上依然有着不小的优势,鼓点的收放干净利落,相比起ZS10那种臃肿且肥厚控制力不佳的低频来说,BA10仍然符合一部分重低音票友的需求。它的低频表现不仅保留了一定的量感,还注重力度的表现。因此就听感方面来讲,BA10我们依然能将它划分到“重低音”耳机的序列当中。不过这样量感颇大的低频并不能像KING II那样营造出一种氛围感来,整体的声音听上去依然偏冷。
我们猜测,BA10这样的低频风格一是考虑到大部分低频爱好者,即使是纯动铁单元也要发挥出动铁单元低频的风格特性,二是和厂商的声音风格审美取向有关。我们依然保留对BA10这样量感颇大的低频不赞成的意见,如果低频的量感小一些,整体的声音表现则会更为均衡,也很有可能避免中低频部分瞬态方面有些拖沓的问题。
总结:可以确定的是,BA10的声音素质并不算差,比起价位更高一些的KING II来说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在听感上BA10与我们以前所听到的其它多单元动铁耳机或多或少有些区别,它在低频方面进行了一定的侧重,从而在三频均衡方面进行了取舍。BA10发挥出了动铁单元一部分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本身的一些问题,这些我们在声音评价当中阐述的很详尽。
作为一款售价为498元的多单元动铁耳机,BA10的物料成本相较于同价位的动圈耳机来说只会增不会减。较好的做工和多单元动铁的卖点依然会打动不少用户为之青睐,不过我们依然认为BA10并不能作为主流多单元动铁耳机的代表性产品,它的声音风格和调音取向也是制约着它与更高价位动铁耳机差距所在。
选购建议:如果说你并没有接触过多单元/单单元动铁耳机,并且对它们很感兴趣,那么在498元这个价位上选择BA10也是可以的,只是它的声音风格和价位更高的主流多单元动铁耳机依然存在一些差异。BA10本身不算差的素质和动铁单元的“神秘加成”或许会给某些用户的心理上带来一些满足感,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虽然动铁单元比起动圈单元有着这样那样的优势存在,但是也一定要正视它本身的劣势。
优点:易驱动,声音素质较好,纯动铁高性价比。
缺点:低频量感稍大,随机配件较少,机身体积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