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蓝牙项圈耳机使用感受(佩戴|降噪|音质)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歌布林之森 篇四十三:小米真旗舰上市,独享高音质静谧世界,体验小米降噪项圈蓝牙耳机》的片段:

佩戴方面,这款耳机的项圈部分模仿脖颈构造做了适当的塑型弯曲处理,除了项圈两端的金属模块略微翘起,整个项圈部分与皮肤贴合度良好,柔软的材质也不会觉得过于生硬和呆板。入耳部分,由于耳壳外形主要是还是偏主流的造型,所以这样的外壳已经是较为成熟的一种解决方案了,入耳后有一定的饱满度,所以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耳套,稳定性不会出现问题。另外耳机单元内部有磁铁,采用磁吸设计可随时吸附在颈前,在耳机不使用时可直接挂在胸前,避免线材缠绕打结,易于收纳方便携带。

降噪表现方面,这款耳机采用了两个等级的降噪方案,用户可根据周围环境的嘈杂程度一键完成降噪1档/2档/关闭的操作。耳机通过前馈麦克风和后馈麦克风的联合作用,降噪体验效果显著,在50—2000Hz范围效果明显。本人亲自到马路、公交车、本地广场、超市、火车站等地进行过测试,发现这款耳机还是采用了主流的中低频段降噪方案。特别是对于汽车发动机、人群攒动、地铁车厢这些地方的降噪效果尤为明显,开启2档情况下基本可消除80%左右的噪音,而对于人声方面虽然没有低频消噪那么显著,但基本上也能降低50%左右的噪音了。高频段则相对来说要弱上一些,比如汽车鸣笛、马路边树上的知了声以及风噪大约能降噪20%左右。总体上来说小米降噪项圈蓝牙耳机的降噪水平在同类产品里,特别是跟一些国外品牌比起来,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准,降噪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

【主观声音体验】

以往人们谈到降噪耳机,基本上对于音质都不会抱太大希望,但是现在的厂商对于这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大的,就拿小米降噪项圈蓝牙耳机来说,采用了13.6mm 直径大动圈+动铁声学架构,为了保证更好的声音品质,直接跳过aptX和aptX HD支持到了LDAC,这些都是厂商研发努力的结果。实际聆听方面,开始我使用水果机,此时耳机只能在SBC模式下传输音频数据,声音略显单薄和粗糙,除了弹性的低频几乎没什么亮点可言。但是后来我把它接驳到了Android8.0手机上,大家都知道从Android8.0开始全面支持LDAC了,切换到高音质模式,这才是小米降噪项圈蓝牙耳机的真正实力!接下来详细聊聊在安卓手机上的表现。

我使用的音乐较为简单,来自虾米音乐,由于是会员,所以得到的音乐品质有一定保障。相比SBC模式,LDAC下的声音最明显的改善就是更为立体的层次感和更加细腻的细节表达。以邓紫棋新曲《差不多姑娘》为例,音乐开始的人声明显是做过后期的,人声做过叠加处理,小米降噪项圈蓝牙耳机良好的层次感能明显把每一个叠加的人声呈现处理,没有出现混乱的情况,旋律部分节奏不算明快,但每一个踩点的低频下潜弹性出色,回弹和下潜的速度较快,偏向于干脆利落的类型,不拖泥带水。从音乐味角度来说,耳机的音色偏暖,但不多,所以解析度能更好的体现出来,基本上是个属于均衡同时略偏向一点流行味道的调音风格。

换上一曲霉霉的《The Archer》,这是一首典型的美式流行。小米降噪项圈蓝牙耳机对于这类风格音乐的拿捏算是恰到好处的,开头霉霉的人声以空灵的方式呈现出来,与背景乐分离度出色,50秒开始出现极低频,这个低频的渲染很有意思,虽然依旧不是重口味的修饰,下潜也很浅的,但弹性上佳,同时能带来明显的声压感,就好像一个不轻不重的拳头打在你的胸口上,一计颇有技巧的力道仿佛直击人心。

布八, 古典入门必听曲目,我听的版本是Altus公司出品的Tokyo现场版本。用来听古典交响类的音乐,对于耳机的要求是颇高的,显然小米降噪项圈蓝牙耳机还不足以达到这个水准,声场虽然是个比较正规的圆形空间,但广度比较小;虽然有着质感抢眼的低频,但较弱的动态无法迸发出强大的能量感。此外,蓝牙传输即便是在LDAC模式下,依然不如有线耳机那么细腻如水。所以强行拉它来听古典真的有点委屈它了。我觉得这并不是小米降噪项圈蓝牙耳机的强项,但有得有失,它在ACG或者空灵的新世纪音乐方面却更有优势,范流行通吃吧,虽然是个圈铁架构的耳机,但调音上不会让你感觉到明显的动铁味道,两种规格的单元融合得恰到好处,在保证一定暖度的基础上能够带来出色的解析力,味道上也显得更加抓耳。

查看该摘要的原文,请点击《歌布林之森 篇四十三...》

相关摘要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相关好文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当前为触屏版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