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罗拉 MOTO Z 手机外观展示(传感器|边框|厚度|按键|卡槽)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jelly仔
-
摘要来自:2019-07-15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我的信仰之路 篇六:若你喜欢怪人 其实我很美 ——MOTOROLA 摩托罗拉 MOTO Z 手机半年使用小记》的片段:
MOTO Z正面下方中间印有moto的标志LOGO,以及方形指纹键。这些特征使得MOTO Z正面的辨识度很高。
长下巴的两侧隐藏着传感器,夜晚关灯后可见有一丝红点,黑色的前面板很好地对其进行了掩盖。如果是钟情于白色面板,只能考虑MOTO Z Play或非国行版本产品了。
国行版本的Z都是金色边框,在阳光照射下呈玫瑰粉金的效果。不佩戴任何模块情况下,无论是视觉上看还是上手感受,几乎每个人都会觉得MOTO Z很薄,5.2mm不到的厚度。Galaxy S7的侧边金属边框(不算上弧面)也只是勉强达到Z的厚度。
侧边按键、TF&双SIM卡与或卡槽这些就不一一介绍了。
摄像头没办法做到像机身那么薄,只能突出了,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固定后置模块的作用。下方双色温闪光灯使其无法形成一个完美的黑色圆形,这残圆的风格有点像MOTO360……
使用了半年,突出的摄像头难免会有痕迹。
与大部分手机不一样,MOTO Z的NFC在背部上方,进行蓝牙快捷配对或HCE云闪付时需要注意一下了,有时候模块太厚也可能导致NFC识别不好。
下方的16个金属触点就是与模块进行信息交互的核心。难不难看就见仁见智了,反正套上个后盖就看不见啦。
对于Type-C数据接口以及去掉3.5mm的设计我真是又爱又恨,虽然可以做到更薄,Type-C也可不再考虑正反,但每次需要连接有线耳机听音乐看视频时都要从包包深处掏出耳机转换线,麻烦死了…
对于我这种Type-C和MicroUSB接口的手机都有的人,不得不多买几条二合一数据线。
搭配摩范后盖,虽然会变厚,但可以缓解过于纤薄的机身导致的硌手感。官方提供的后盖材质有木质、皮质和尼龙。
我目前只入手了一个尼龙红的摩范后盖,丢上一堆图供大家欣赏。
海外版/港版的MOTO Z的边框是可选黑灰色的,我的朋友是原生控,故入手了欧版Z。黑灰色相对内敛低调,金色则相对抢眼。如果国内有两种颜色供大家选择就更好了。
作为MOTO旗舰,自家的特色功能当然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