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 PG 2 男子篮球鞋使用总结(优势|抓地|前掌|缺陷|脚踝)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球鞋90秒第四十一期—Nike PG2》的片段:

优势

全掌内靴的“进化”

其实一开始看到这个“开放式”的全掌内靴,我个人还是有点害怕的。之前在使节10上我们已经见过了十分相似的全掌内靴,而这双PG2所用的内靴概念设计上也的确与前者无二。不过,使节10更多地在内靴内衬上添加了额外的填充区,增加了球鞋的包裹性同时,也和后跟稳定区一起保证了后跟在运动中的安全。



更“爆炸”的前掌zoom

前掌zoom因为中底材料的“完全解除”而能够全力释放,而你的双脚这次则是能够与它有最极限的“亲密接触”。Zoom这次直接与大底和中底布接,相当于你的双脚和zoom气垫之间只有薄薄一片中底布和鞋垫的距离。同时,气垫的加厚也让Nike PG2的前掌缓震提升了不少,相信它的前掌缓震以及启动效率都会让尝试过PG1的你更加满意。



这次,前掌终于能收紧了

实战中能够感受到后掌填充区能牢牢抱住后跟,而前掌也被支撑片牢牢锁住。这次代替1代魔术贴的支撑片能够确确实实地达到“调节前掌松紧”的目的,而因此鞋款前掌也会设计得偏宽,无论对宽脚还是窄脚的球手似乎都算是福音。



抓地满分,不输欧文

最令我惊喜的就是PG2的抓地了。哎呀这抓地我都不知道怎么用文字形容,可能除了欧文4和欧文3曾令我如此惊喜之外,即便是抓地力同样不错的PG1也没有给我这种“即起即动”“即刹即停”的感觉了。话不多说,咱们来看动图。

(大家在动图上还能看到球鞋的支撑性因为系带系统的独特设计而变得十分不错,这点也很值得表扬)






缺陷

材料选择对的疑点

一直令我十分不满的是这次PG2的材料选择。无论是PG2还是Kyrie 4,在前掌的额外保护区和两侧的部分采用的都是麂皮的材质。这样的材质在实战中磨损后,会非 常 难 看!(而且还很明显)。

之前也有网友在Kyrie 4发售时出现过“一场前掌裂”的小概率悲惨事件,不知道这次,大家的PG2是否会遭遇一样的事故。



脚踝“封锁”不足

PG2与PG1有一个共同点——最上的鞋带孔离脚踝太远。PG1因为鞋舌和后掌内靴部分并未分离,所以依旧能完美包裹全掌,而PG2则因为鞋舌和整体内靴的分离而无法做到“完全包裹”。无法向上延伸的包裹性使得脚踝关节被迫完全开放,造成以外损伤的可能性相对1代也会有所上升。

虽然全包裹的内靴有时会比较勒脚,但是当这样的设计被替代之后,我们反而会比较怀念它呢。



后掌缓震依旧是软肋

前掌缓震经过调解之后会更适合一些突破性的球员,但是这个外形上有些Kyrie 2感觉的后跟在缓震上依旧没啥进步。虽然与PG1相比,后掌中底材料更加厚实,密度上也稍许小了一些,但是初期实战时后跟依旧会有些硬,需要一定时间与球鞋的磨合。



总结

后跟缓震和对后掌近踝部分的整体封锁成为了球鞋的软肋,但是提升了不少的后跟稳定和前掌包裹都让人看到了球鞋本身的进步。同时,作为市场上少有的能够同时适配各种脚型球手的实战鞋款,Nike PG2也能凭借价格和适应性优势,以及1代传下的优良口碑获得一定的欢迎度。



我们将这双鞋推荐给没有脚踝伤病或习惯佩戴护踝,喜欢突破,对缓震和启动都有一定要求的中小体重后卫球手。相对较易踩开的气垫和球鞋本身拥有的优秀稳定性,配合后期部分配色的二级市场中低价格,应该也会让PG2成为今年较值得购买的实战鞋。





查看该摘要的原文,请点击《球鞋90秒第四十一期...》

相关摘要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相关好文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商品百科

当前为触屏版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