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红米6 Pro 手机使用总结(屏幕|机身|摄像头)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囧师傅会买
-
摘要来自:2018-12-11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千元老人机也有双摄刘海屏—MI 小米 红米6 Pro 手机开箱试用》的片段:
屏幕
从参数上来说,红米6 Pro并无出彩之处,卖点更多就在这块全面屏上。红米采用这块屏幕,刘海较小,左右两个耳朵能承载的信息量较多,显示两个手机号的服务商无压力。
红米6 Pro的边框为4.09mm,谈不上有多窄,但好在友商们也没有在更高的价位上做出窄边框全面屏,所以也不能强求太多。底部和大多数安卓机一样,保有较厚的下巴。
在日常使用中,下巴倒不是大问题。播放视频、玩游戏等场景下,系统自动隐藏刘海后会让播放内容居中,下巴和刘海的总体黑边对称,处理后的视觉效果还不错。
由于成本原因,红米6 Pro的屏幕采用了2280X1080分辨率(19:9)的LCD,而非OLED。从实际观感来看,红米6 Pro的屏幕细腻程度明显好于一般的OLED。可视角度也不错,色彩上72% NTSC,如果不和广色域的手机对比,没感觉色彩有什么不好。
不过这块屏幕也不是没有显著缺点的。在显示白色底色时,能明显感觉屏幕边缘的LED背光不均匀,有暗角感,在刘海的位置这种感觉尤其明显。我感觉红米采购的异形屏背光模组不太成熟,不知道后续批次会不会有改进。
在MIUI设置上,针对全面屏提供隐藏刘海和全面屏手势。对于不喜欢刘海的用户来说,MIUI可以用黑条顶栏代替刘海,但给人的感觉还不如保留刘海。
由于家里老人习惯了安卓传统的三键,全面屏手势被我禁用了。我尝试性地使用了一下,感觉红米6 Pro的性能对于全面屏动画的支持很吃力。虽然动画看上去是流畅的,但动画的缩放并不随着手指的滑动自如缩放,有拖尾延迟的感觉。
屏幕评价:红米6 Pro的屏幕从细腻程度到色彩完全够用,如果说有问题,问题不在LCD本身,而是背光模组有缺陷,以及有CPU“带不动”的感觉。
机身
红米6 Pro的背面采用了前两年最常用的“三段式”机身,这种工艺在小米、魅族机型上久经检验,工艺算是相当成熟了。手感与玻璃、陶瓷、全金属相比略差一些,但握持感还不错。
小米惯常使用的背面指纹以及凸起的双摄像头。不过在机身较厚的情况下,还执意要做竖排凸起式双摄,可能真的是老罗吐槽的外观上的跟风。
关机键和音量键集中在机身右侧上部,按钮手感还不错,也没有松垮感。从这个角度也能看到,双摄凸起不多但就是要凸起。
在机身的另一侧是SIM卡槽,双卡双待外加MicroSD扩展。
红米6 Pro仍然使用Micro USB接口,随机赠送了充电器和Micro USB线,且在顶部保留了3.5mm耳机接口,总体机身厚度略厚。但厚度也换来了4000mAh的电池,电量优势较为明显。
摄像头
红米6 Pro的主摄像头采用了和小米6X一样的索尼IMX486,没有相位对焦,虽然标号看着高,但实际是一颗相对廉价的摄像头。加上CPU性能不足,在拍摄时屏幕有延迟感,快门也略有时滞。
这颗头在日光充足的场景下,没有什么问题。这里主要展示一下光线复杂的室内、弱光室内,以及人像模式算法。
△ 在光线相对复杂的室内,红米6 Pro成片效果尚可,由于没有防抖,1/20s的快门在画面边缘依然有点虚,两个上角的桃花很难分辨细节了(人走动的虚影不可避免)。
△ 室内弱光下拍摄静物能感到顶盖的边缘发虚,颜色也略有失真,但杯身主体和印花的表现还不错。
△ 人像模式测试,对于国产人像模式我依然还是维持慎用的评价,对于指缝、短发、碎发等等场景基本上是屡战屡败。
摄像头评价:红米6 Pro对弱光环境支持不好,尽管大部分场景下够用,但作为年轻人的主力机确实力有不逮,对于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多拍室外场景的老年人来说,红米6 Pro倒不会造成太多困扰。
综合评价
红米6 Pro更适合想尝鲜高屏占比刘海屏,对于性能不太敏感的人群。红米6 Pro作为一款“老人机”,它的性能够用,颜值也让老人喜欢。较为“冷静”的625处理器,配合4000mAh的电池,很符合车上看剧,下车拍照,间歇抢红包的老人机使用习惯……在老人较高强度的使用下,可以做到2天1充。
经过1个月的使用,家里老人对红米6 Pro是非常满意的。不过,一旦对性能有所要求,在这个价位上,显然红米Note 5更符合需求,不至于有CPU“带不动”的感觉,拍照效果也会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