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 烈骏智能跑鞋外观展示(鞋面|网眼|鞋口|鞋头|后跟)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已注销]
-
摘要来自:2019-06-10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一双跑鞋该有的样子:LI-NING 李宁 烈骏智能跑鞋深度使用测评(一篇跑鞋测评该有的样子)》的片段:
鞋面主要为三明治网布和合成革。鞋子的颜色为荧光橙和荧光绿(按照官方的说法分别叫做荧光亮橙,荧光亮绿和荧光嫩绿)嗯简单点说就是国内跑鞋最常见的红(橙)配绿。(这里要说的是橙色的部分不止是颜色不一样,这个用的就是李宁自家的云材料,可以提供良好的减震和回弹)
内外两侧基本呈对程设计,密密麻麻的网眼对透气有一定帮助。黑色部分是李宁的双密度支撑科技(以银白色支撑条为界,上下密度不一,后面会专门提到),起稳定作用,用于纠正外翻。ps:有人注意到多出来的那个鞋带孔吗?后面会提到的。
鞋型较烈骏一代而言更为削瘦(由于拍摄原因完全看不出哪里削瘦了。。。简直是坦克好吗),但是可以明显看出鞋口鞋帮厚度很大,这个对提升包裹性有很一定帮助。
鞋头上翘属于正常水平,从两侧可以看出鞋底橡胶厚度不低。
“云”字样表示这双鞋采用了李宁云材料
鞋子后跟的硬度比较高,借用光年大大测评:电锯惊鞋的一张图,可以看到后跟的硬质tpu(图三白色部分),能提供良好的支撑。(当然二代和智能版脚踝处的支撑板硬度较一代要低一些,但绝对够用。)
2.鞋面
鞋头大量采用三明治网布,其实就是上层大网眼下层细密织物。银白色部分为反光条,后面会专门提到
鞋面外侧和内侧基本呈对称设计,密密麻麻的大网眼遍布鞋面,皮革支撑条也无处不在。
后跟处双A型支撑,但是仔细看会发现外侧是镂空框架,内侧是印刷上去的。。(为了省钱也是难为设计师了~)
3.鞋带和鞋舌
不易松脱的扁平鞋带上还有凸起纹理来增加摩擦力,但颜色真心不敢恭维。。。(可能是我老了~)
鞋舌是我穿过的最厚的一款。。。但的确很柔软,能提供更好的包裹性。(后面也会提到这双鞋的包裹性非常好)
鞋舌上密密麻麻的透气孔的实拍。但我不会说鞋舌内侧是细密织物,并没有透气孔,因此鞋舌透气性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好。
鞋舌是和鞋内里连接在一起的,(由黑色部分连接)这是比较少见的设计,可以防止鞋舌左右晃动或跑偏位置。
这个后面选购建议也会提到,这双鞋子由于追求包裹性,因此款式偏小,需要买大,具体请参见第九小节的选购建议。
重点部分:
4.中底和大底
外侧:迷彩色部分是eva中底,橙色部分为采用李宁当家科技云材料的大底。云材料能够提供良好的缓震和回弹效果。(其实也是eva的一种,不过能提供更为优秀的缓震和回弹,近几年在李宁的许多鞋子上都有采用,效果后面实测会提到,的确很棒)
(最底下的绿色部分为耐磨橡胶,从这两张图可以看出橡胶厚度)
从这两张图可以看出云材料的分布范围。(如果你对回弹有执着的追求,国内的话不妨考虑全掌云材料的云三代,不过那双鞋尽管一部分采用了一体织面料,但透气并不比这双好太多,不太适合这个季节)
PS1:纠正一个误区,云字样在迷彩色的中底并不是说中底运用了云材料,用了云材料的是底下橙色的部分。后跟处有云字样只是说这双鞋用了云材料。并不是标在哪就说明用在哪。
PS2:但最奇怪的事情也在这里。后跟迷彩eva中底标有云字样的部分(只是用来说明鞋子采用了云材料),是整个鞋底最软的部分,甚至比底下采用云材料的橙色大底还要软。。。 这个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咨询官网客服说是材料的原因,然而整个迷彩中底只有后跟这一部分是柔软的,其它部分硬度都不低。不过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后跟处柔软的eva和橙色的云材料确实为这双鞋的减震加分很多。当然这也是这双鞋适合后掌跑的重要原因之一。
鞋子内侧的双密度支撑(黑色部分),被银白色支撑条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分其实只是染色而已,和迷彩中底同为低密度eva材质,手感较软,而下半部分则是用来支撑的高密度材料,手感较硬,从按压触感上能明显感觉到不同。该结构用来防止过度外翻。后面跑步时尝试用鞋内侧着地,并没有太过明显的溃缩,因此对于纠正外翻是有很大帮助的。关于上一次有一个小伙伴提到关于内外翻的问题,我特意又去查阅了一下资料,外翻指的是脚内侧过度着地,外侧翘(翻)起。(原文如下:脚掌压力过度分布在内侧的情况,伴随足外侧翻起,简称足外翻)
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看一下这篇文章
PS:我对于关于跑步的各种知识以及跑鞋的科技都在逐渐了解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文章有任何问题请在底下直接评论或@我,欢迎各位小伙伴与我一起讨论,学习与进步。
没错。。。和上一篇测评一样脏的鞋底。。。其实我已经擦过了。。。但是不刷还是弄不干净。。。
全掌橡胶覆盖,耐磨性相比上篇测评的弧五代简直好了不能再多。
延续到后跟处的一体化足弓支撑片特写。(银白色部分)用于连接前后掌,因为硬度很高,可以提高鞋底的防扭转性并且提高鞋子稳定性。
后掌和前掌最前方的深绿色部分采用的是号称比普通橡胶提升五倍耐磨度的tuff os
其余位置均采用的是浅绿色的FOAMRB LITE轻量耐磨橡胶(对于他们这种装逼的名字小伙伴们可以不用理会,知道一个是耐磨一个是轻量就行了)
由于技术限制没办法拆鞋(心疼钱才是重点好吧~)。。。因此借用一张官网的图 前掌内置bounse(图中前部黄色部分)(前面说过了名字可以无视),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能提供良好回弹而少有减震的材料。但智能版将bounse改为内置且缩减了厚度和大小,所以并不能像一代那样较好的支持前掌跑,这是这双鞋不适合前掌跑而适合后掌跑的原因之一。
在此借用光年大大关于烈骏一代bounse的拆解图
深蓝色部分为bounse,可以明显看出一代中bounse材料在整个前掌都有分布,而智能版则改为内置且缩减了厚度和大小.
因此再次重申,这双鞋更为适合后掌跑法,全掌跑也不是不行。但很不适合前掌跑。因为前掌只有硬度较高且厚度较后掌薄的多的迷彩色eva和缩水太多的bounse材料。
而官网给出的跑鞋矩阵也说明了这一点
这是烈骏一代,前掌绿色部分为bounse,没有明确说更适合前掌或者后掌落地,应该是因为都支持。
而智能版适用人群明确的说支持后跟落地,因此再次强调,烈骏智能跑鞋不推荐前掌落地的小伙伴购买。我会说我就是前掌落地吗。。。 那么多的众测原创居然都少有提到这个。。。 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5.鞋垫和内部结构
密密麻麻的透气孔。绿色部分是为吸汗,黄色部分是为柔软
后半部分可以提升一定的包裹性,前半部分的厚度适中,但并不柔软,加上内侧的双密度支撑和鞋底的足弓稳定片,这双鞋脚感偏硬,并不能很好的提供给小伙伴们踩屎感。(如果追求踩屎感,国内的话可以关注李宁的云三 ,弧五或者必迈的21k)
内部走线尚可。
6.透气性。
前面有提到过鞋面采用三明治网布并且分布有无处不在的皮革支撑条。 你们大概已经早有预感了吧。。。 没错这双鞋的透气性很一般。适合春秋季穿着,冬天不太冷估计都能穿。然而夏天。。。 早晚跑步都够呛。夏天的话还是李宁的超轻系列更靠谱一些。当然原价的话还是让李宁吃屎吧。。。
7.反光
这个对于夜跑族还是很重要的。这双鞋虽然对比烈骏一代少了五块反光条(哪怕是比二代都少了两块),但是相比上一次测评的弧五代,简直是良心款。
鞋头的反光板
logo反光那自然不用说。虽然对于夜跑并没有什么卵用。。。 但是对于提升逼格还是有点用的(从这个角度也能很好的看到遍布鞋面的大网眼)
后跟处的3M反光,这个面积真心不少,夜跑能提升不少安全性,想起上篇弧五代那个反光丝。。。 我真的不想说什么。
当然再次提醒如果你是公路夜跑族,(建议还是公园或体育场更好一些)可以去淘宝购买反光腕带,一个大约二十大洋,套在脚腕或者手腕上都是可以的,比依靠鞋子后跟标记来反光更靠谱一些。现在的速干衣速干裤也都带有反光设计,因此配合跑鞋问题不大。当然自己注意安全也是一定的。
8.重量
这个是专门为烈骏附加的,弧五代的测评时就没有提到,因为那个鞋子42码大约是260g,大多数小伙伴应该都能接受。
烈骏智能版42码重量320g,重量不可谓不大 后面的实测会提到,看过我上一篇测评的小伙伴应该还记得我穿弧五代快走12公里的测试,然而我穿烈骏只走了7公里多的样子就不行了。。。(可能走得快也是一方面)
但还是要郑重提醒各位这双鞋定位于减震支撑,所以重量大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如果你习惯于轻量跑鞋,一定要慎重考虑是否入手。
本来想把芯片放到这里一笔带过的,但是后来一想还是放到实测里面吧。不过还是提醒各位,如果你是奔着芯片来的,趁早死心吧。。。芯片并不是本次测评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各位小伙伴看众测和原创应该已经对这个芯片和小米运动的坑爹程度有了一定了解了,当然既然叫智能跑鞋,该测的还是要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