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马 ART 35mm F1.4 DG HSM 镜头使用总结(性价比|对焦|画质|颜值)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评者N大
-
摘要来自:2019-03-07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老婆逼我写原创】 篇九:如果只选一个定焦镜,我必定选它——SIGMA 适马 35mm F1.4 ART 镜头》的片段:
先从画质开始说吧
这个镜头解析度高不高?高,十分高,以至于在全开光圈下就有完全可用的画质表现,对焦区域扎实,对于我来说,除非是要压快门,不然我绝不从1.4的身上离开!在全开时候的虚化的能力也十分不错,主体背景的剥离能力OK,焦外也不杂乱。
色彩风格我觉得偏素,是那种高解析度+负片效果的感觉,不知道我的形容是不是有人懂,色彩不是很浓郁,也没有网上流传的适马黄的现象(即使有,只要机内白平衡偏移设置下即可解决)。当然,我个人倒是不在意什么镜头的色彩倾向的。
然后就是对焦方面
这个问题太好回答了,对焦干脆又安静,感受很舒爽
当然,配合D610这个级别的机身有时候会在光线复杂的情况下轻微跑焦,我该怎么说呢,是机身等级的关系还是技术壁垒的关系呢?呵呵呵……当然我有SIGMA USB DOCK来杜绝这个问题,通过这个附件能够从最近对焦距离到无限远分多个距离设置对焦偏移值来抵消机身的“不友好对待”。买ART镜头的朋友强烈推荐这个附件,甚至你觉得够锐利了,说不定它能让你的宝贝变得更锐利。
再然后说到颜值
我个人觉得NCS三厂的35 1.4镜头中它的颜值最高,佳能第二,尼康垫底。在适马自家厂中,我觉得35颜值第二,第一的是拥有更大眼睛,同样身材畅快的50ART。
最后就是性价比了
我只能说它提供了我认为的万元级画质甚至比某些原厂更高,所以以一半甚至一半不到的价格获得这么一个颜值OK的镜头,性价比超高的。
对于网络名言“性价比高的都是垃圾”,适马35 1.4恕难担当,论料子,论做工,论手感,论设计。我觉得都不屈居下风,甚至在用料和手感上可能还优于某些原厂,所以啦,只能说“懂的都懂的”。最近某全副原厂的“这个门”、“那个门”事件我觉得说穿了就是压榨成本的后果,受害的只能是首批购买的忠实消费者。
总结
这个镜头是我最喜欢的自动对焦镜头,焦距适中,透视亲和,画质给力,价格良心,做工地道,企业踏实。大光圈配合全画幅的ISO表现力,让我安心在傍晚乱拍。所以我最喜欢带着它扫街或者乱逛,拍自家娃娃的感觉。
P.S
下面是主观看法,如果觉得是私货,就请省略。
说一下自己对于现在的SGV适马的感受吧,适马对于整个相机镜头生产行业来说,就是小作坊。
自从山木和人接受适马以后就坚持走少量精品的路线,为广大不在意体积、重量只在意画质的135用户提供他们的解决方案,我能够想象当时员工的想法“为什么不继续走廉价替代品的方案”,山木用他的眼光与做法诠释了一个匠人,一个小作坊在量产化道路上的坚持,坚持日本本土生产,坚持权光学玻璃设计,坚持在中、高端镜头采用黄铜卡口,坚持高解析方案,不大量铺开产品线,为工厂与员工谋求折中又稳定的生存规划,工程师与老板在同一个办公层便于讨论、争论关于产品的一切,不养大量的营销人员。
是的,当一个小厂在谨小慎微地推出产品时,他们又自豪又忐忑,虽然是高品质的产品,但一旦在市场抛锚,小作坊就会面临危险。所幸的是他们不会受到太多股东的羁绊,不用为如何粉饰漂亮的财报而绞尽脑汁,不用为如何压低成本而冒险,因为他们在竞争中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特质。大企业规模庞大,研发团队奢华,营销团队个个牛气冲天,股东个个摩拳擦掌,一临近财报时间就如临大敌,想尽办法如何甩肥肉,如何压成本。
而,为这一切后果买单的谁?
你懂的…….
不是捧适马,因为再怎么捧,它的市场占有率依旧是个位数,但真心希望它能一直如此健康地前进着,来告诉一些人,制造业可以走的路不止一条。品牌精神不是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