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 AI音箱使用感受(设计|扬声器)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华为AI音箱智能音响语音控制BOSS管家HUAWEI音响小鸟声纹识别WIFI》的片段:

上个世纪的电影电视剧里,当镜头切到大户人家的奢华装潢时,总少不了让一台在不停旋转、有时还有一个大喇叭的留声机器露个面。而几十年过去了,很多音乐爱好者都经历了卡带、CD到数字下载的转变,但唱片和留声机不仅没消失,还一直是经典中的经典。

除了看上去非常有feel,符合当下追求复古的时尚品味以外,还有什么能让黑胶如此经久不衰呢?如果光是追求的外表美,也太看低我们的黑胶拥趸了吧!黑胶如此备受瞩目,一定是有内在优势——比如音质够真实,还省电。

老唱机通常都是上弦或手摇的,在运动减肥的过程中就播放了音乐且不用电,岂不美哉?等等,言归正传……黑胶唱片唱片的核心是储存刻纹刀留下的声音信息的声槽,这是一个简单粗暴地刻下“声音纹路”的过程——声音经过处理后形成的机械振动轨迹,被蓝宝石针在树脂圆盘上刻成沟槽。而一张黑胶唱片的回放,就是借助唱针“读取”声槽两侧的“纹路”,唱头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变成电流,再通过音箱产生声音回放。

黑胶唱片的独特之处在于,从音乐演奏到播放到听者耳里的全过程都是完全在模拟形式下工作的,只是在声能和机械动能之间转换的黑胶唱片,保留了声音最大程度的原始信息,自然呈现出完美音质。但黑胶唱片的每一次播放都是在用唱头摩擦沟槽,会造成磨损并产生静电杂音,以至于电影里很多老唱片都有些尖锐刺耳,还是要且放且珍惜啊。

Part 2 宝贝都数码了,声音还在等什么

黑胶唱片好是好,但如果要出门又想多听两首自己喜欢的歌,那可就惨了。黑胶唱片笨重不说,最多也就只能储存二十多分钟的歌,听两首情歌王也就没了。

数字革命为声音储存带来了转机。1979年,飞利浦和索尼在新的数字格式标准上展开了合作,但飞利浦想要直径20cm的碟片(依然很大),而索尼则坚决要求开发12cm的便携碟片。在1980年,他们才公布了数字音乐光盘(CD)规格标准红皮书,面向大众市场的数字音乐从此诞生了。[2] CD的本意可能是“compromised disk”吧(误)。

随着VCD、MP3和DVD等数字录音变得越来越普遍,数字录音需求的设备更便宜,录制和存档所需的空间更小,可以让录音室的后期工作更容易。但这一届听众真的很严格,数字化之后的音乐变得越来越像隔了一层纱,因为数字信号被压缩之后无法恢复原始声音信号中丰富的谐波(钢琴的泛音)。[3] 以至于声音法师们还在不断地追求高解析度和采样频率的转码技术,比如市售的位深1位,采样频率为2.8224MHz的DSD技术,和位深16位或24位的44.1 - 192KHz的PCM技术。

数字转码技术的问题之一:量化误差。蓝色线是音乐实际的波形,黑点代表最接近的量化值。| 图:soundonsound

声音的转码技术越来越高超,数字音乐也能拥有足以欺骗人耳的能力。音乐都这么努力了,播放终端当然不能原地踏步。为了摆脱简单“听个响”的标签,音箱厂家们一直在不断深挖。有四十年历史的高端音箱厂商丹拿(Dynaudio)就极力强调中性声音倾向、低失真、少音染和快速的瞬间响应,而这也给了丹拿产品表现稳定的高还原度和充沛的瞬间动态表现。

高上去容易,但低下来很难。大多数的音箱的最低音频并不够低,不能满足低音细节的表现,而使用了MSP(硅酸镁聚合物音盆)的大音圈低音单元是丹拿的拿手产品,可以更好控制振膜运动的大音圈设计,而丹拿的高音单元可以承受10 ins/1000W的功率不会烧毁,这样的神仙指标让扬声器保证实现了在更大功率的情况下不失真的高保真(HI-FI)技术,把细节还原。

Part3 声音终于搭上了AI的车

音箱播放技术看起来也已经足够好了,如果能在播放时更智能、更懂得听众需求,那才是真正为耳朵着想。这一次,果壳和华为AI音箱就联合使用声音本来的样子演绎了一场高端听/视觉盛宴。

“专业音质+智能交互”,这只是基本功

对于有着数百项声学技术专利的华为来说,简单地让听众满意简直太容易,而匠人精神却是满足更精致需求的可靠保证。为了达到极致的音乐效果,华为携手丹拿推出了打造顶级音乐音质的解决方案——华为AI音箱。

华为AI音箱单体设计沿袭丹拿单体设计理念,进行优化调整后,得以在“小身躯”上达到更好的音质效果。2*1500平方毫米无源低音辐射器,增强低频下潜,让声音厚实柔和且充满音乐味。华为还联合微软小冰打造智能人声系统,只需对着华为AI音箱喊一声“小艺小艺”即可打开音乐世界。

查看该摘要的原文,请点击《华为AI音箱智能音响...》

相关摘要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相关好文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商品百科

当前为触屏版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