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raphone 耳机使用感受(佩戴|降噪|模式|音质)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产品体验 篇五:Nuraphone耳机——特别的声音给特别的你》的片段:


    乍一看NURAPHONE的外观设计并没有什么起眼的地方,更像是一个普通的头戴式耳机设计。圆形耳罩,哑光黑配色,金属支架,硅胶,类肤皮革等等,用料都很瓷实。





    整体重量有329g,不算轻。但由于大量的硅胶材质使用,日常积灰,真的不可避免,尤其是对爱出汗体质的朋友,不太友好,必须做到定期清理。



    整个工业设计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理工,实用。不同于Beats这样的时尚感,NURAPHONE可能更像是Bose这样,没有过多的追求时尚元素,相对更加务实一点。



    虽然线材外露以及暴露的螺丝都很粗狂,但像缝隙控制,做工都是3000+级别应有的素质做工。





    当然如果只是这样,作为一款新晋耳机品牌,没有一些新颖的产品卖点,估计还是很难吸引到用户。毕竟3000+的售价,可比很多大品牌的主打款还要高。

    耳罩的内部设计则是其与众不同的地方。

    相较于传统头戴式耳机,NURAPHONE耳罩内部多了个类似入耳式耳机的耳塞结构,并且Nura还为这种入耳-耳罩式的结构特别申请了专利——Inova。emmm,不知道各位如果第一次拿到这样一个设计的耳机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奇葩。



    不过既然是重要卖点,作为一个好奇心很重的人来说,还是很想一摊究竟,究竟是画蛇添足呢,还是如虎添翼呢?还有待考证。

    至于官方给出的宣传则表明:这种设计可以分隔出不同的音频输出,低频由耳罩部分处理,中高频则由耳塞部分输出。实际听感,我后面再说。


◎佩戴感受——你的担心有点多余


    耳机的好坏,很重要的一部分还体现在了佩戴感受上来。

前面提到的329g的重量,以及奇葩的入耳-耳罩式的结构让我确实有些担心。但实际佩戴后,由于耳罩采用了大量的硅胶垫,以及硅胶垫内侧的记忆海绵,让其贴脸的体验很友好,不会有压迫感。



    选择合适的耳塞后,耳塞固定好耳孔后,通过调节去改变耳罩的位置。起初会担心支撑点会不会是耳孔的位置,但还好多少都分担在了耳罩上。刚看宣传图时,我还觉得这个耳塞位置是比较硬的材质设计,上手才发现质地非常软。因此不用过多担心这个设计会让你觉得有异物感。



    当然,这种佩戴设计,初次使用调整会很麻烦,没有传统头戴式耳机,戴上就听的顺畅感,这大概就是其主要的弊端吧。

    但同时,这样的结构,除了音质上的主观提升外,还带了出色的“被动降噪”的效果。因为采用这个方式,即便是不开启主动降噪,对于外界的噪音隔绝效果已经非常好了。在拍摄产品图期间,指导朋友做动作,他好几次都没听到我和他说话。



    对于如此的包裹程度,我们多少还是要顾虑到会不会有燥热感这回事,毕竟夏天逼近。相信大家也注意到耳罩内部的竖条开口,以及耳罩外部的小孔,不光只是为了音质,同样是为了散热考虑的设计。官方称之为TeslaFlow,通过吸收外界的冷空气,去散发内部的热量,保持耳朵的清爽感。




    另外,毕竟是头戴式的耳机,佩戴超过两个小时以上,可能还是会觉得有些许的压迫感。


◎功能点——有亮点,但还是有点水土不服


    除了特别的设计外,NURAPHONE也在功能上做到了一些自己的特色。    

亮点一:Nura App

    NURAPHONE配套的专属APP,包括后面的几大功能亮点一定程度上都离不开这个APP——Nura。APP的下载可以在APP Store或应用市场下载,并没有提供下载的二维码,本地化做的还是差了点。

    APP页面设计的很简洁,主界面是对应的声音模式,这里可以切换个性化与默认模式,还可以在社交模式和沉浸模式去切换。调节沉浸模式的程度。另外右上角则是添加新的配置文件按钮,分享,以及电量按钮。



    另外是两个设置:NURAPHONE设置和配置按键设置,具体放在后面再说。

    这款APP值得吐槽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比如每次设备与APP断开再打开将近10s的连接设备实在是神烦。



    并且默认的语音提示是英文,下载语音包的服务器也不是很稳定,一个语音包的下载时常大约也在10分钟左右。语音包的提示音是十分生硬的通用语音包,个人觉得,毕竟如此少的语音提醒,请个配音演员加个人性化的配音似乎会更好。

    如果Nura真的打算经营内地市场,APP的本地化服务亟待需要完善,包括一些大陆地区访问不了的服务网站等等,希望厂家能够尽快优化。



亮点二:人性化的交互体验

    这里重点介绍下配置按键的设置,因为这里是和整个交互息息相关的。

    NURAPHONE本身采用无按键设计,因此很多操作,依靠的就是位于耳罩上的触控键。



    在配置按键界面,你可以对于左右键的单、双击功能进行个性化设定,按下会有一声”哒“的一下。

    以我为例,首先日常主动降噪是开启的,日常出行有AirPods,因此NURAPHONE在我的使用场景里更多的是在家办公的时候,因此,我将左键单击设置为【暂停音乐】,双击设置为【启用/禁用沉浸模式】,右键单击设置为【接听电话】,双击设置为【下一曲】,当然你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设定。



    并且,实际使用下,识别率很高,并且支持震动反馈。当然这个超高的识别率,也带来了一定的误触,最常见的就是本来想调节下耳机,结果不小心把音乐给暂停了。不过为了这识别率,可以接受。

    除了按钮的交互,带上耳机自动开机配对,也会有语音提示当前耳机使用的听力档案用户名称和剩余电量;再去下耳机,会自动关机断连,以节省电量。

亮点三:nurasound个性化声音定制

    正如包装上强调的那样:Learns+Adapts to your hearing,学习并适应你的听觉。

    nurasound也是产品主打的亮点之一,nurasound即个性化声音定制,官方对于nurasound给出如下的解释:耳机的内核部分是一个自动学习声音的内置传感器,通过应用程序进行耳声传射测试,然后自动获悉并记录你的听力特征,简历属于个人的听觉档案。而这个传感器,据说是医院级别的,以此来获得更为精准的听力档案。

查看该摘要的原文,请点击《产品体验 篇五:Nu...》

相关摘要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相关好文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商品百科

当前为触屏版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