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巴斯相机使用体验(焦外|锐度|外观)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自然卷_
-
摘要来自:2019-08-16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胶片微单 — OLYMPUS 奥林巴斯 PEN-FT拍的那些照片》的片段:
用过了不少相机,这台应该是出掉之后还会比较想念的一台,因为它的独特设计和个性外观。记得有时候有些不懂相机的人会问我:咦,这是徕卡吗?
我的习惯是一年基本上主要用一台,一年时间可以比较好的熟悉相机培养一些感情,也增进了使用体验,一年左右开始物色新的目标,然后就把手上的出掉,毫不留情。毕竟我不是器材党也不搞收藏(其实是qiong )。
侧翻的反光镜已经告诉人们它独特的构造,平整的机顶也昭示着它不是一台普通的单反。这三张算是遗照,那天要发货的时候放在办公桌上拍给买家确认的。跟去年刚入手的时候不同,此时它的挂机头是一枚40mm/1.4,第一次用这么大光圈的镜头。
一年下来带它去了很多地方也拍了很多卷,甚至第一次约拍也是它完成的。开始分享一些照片,拍摄时间顺序我是忘了,反正出片很多,有空我就多发几篇看能否骗一些金币。最近偶尔想申请个众测,所以我要多投稿!
首先,半格相机冲扫出来一般是这样的,一张底片上有两张照片,一分为二以此也达到节约拍摄成本的目的,当然,诚如之前《镜间名录》所言,也能产生一半废片。相对于现在一张内存卡动辄几百上千张的存储量,标称一卷72张的半格机使用起来却经常有拍不完的错觉
。
刚拿到手那阵子,正好参加一个外拍活动,我也带着去拍了一些,第一卷试机装了一卷过期卷。实际上,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用过期卷,因为便宜。有时候如果时间正好允许,一些摄影俱乐部又有自己感兴趣的一些外拍,我也恬不知耻的去报名,蹭拍。这就是其中一次,还给蹭到一点小奖品
!
虽然玩相机也有几年了,但是很多理论根本都不精通,比如这个镜头成像怎么样?焦外如何,锐度如何,色彩如何等等一系列问题,我是不懂得。跟俱乐部的活动有意思的是经常碰到一些理论知识异常丰富的老师,他们交流的时候各种怎么测光,什么机位,参数多少更适合,怎么打光更完美,而我只能自己默默拍拍拍,活动结束象征性的给俱乐部几张投稿避免下次报不上名 ...
以上套头38mm/1.8,室内灯光环境出片,ISO100过期卷,快门应该都不高,虽然也有反光板震动,不过还未影响成像。
拍这一卷的时候还是套头38mm/1.8在使用,那时候用松下Lx3当测光工具,这机子光圈快门都是整档起跳的,F1.8的时候我就很纠结使用,虽然胶卷的宽容应该不至于差这么一点点,但是处女座就是这么麻烦。这颗头没多久就被我出了,换了一颗40mm/1.4。光圈整档调整终于不纠结。但是,后来等我冲出38mm/1.8拍的一卷黑白卷时,我有点儿后悔小看这个头了,今年虽然不用半格机了,但还是入了颗38mm/1.8挂阿尔法6000。
以我粗浅的认知,这个套头的焦外和锐度都很让我满意,现在想起来要出掉镜头还有一个原因是镜片内有一点点类似指纹的印记。38mm在乘于1.4的转换倍率之后,相当于全幅的53.2mm视角,大概就是标头,对于我长期使用这个范围的焦段来说,用起来也是很熟悉的。
手持夜景只能这样了,时至今日我也忘了当时的快门速度多少,但是好歹没有明显的抖动只是不能很好的交代环境。感官上,对比之前使用的宾得ME胶片单反来说,PEN FT的反光板震动相对来说就小很多了,一是反光板小了一半左右,另外反光板的翻动方向是侧翻的可能也有一定的关系吧。
惯例,剩下的一张半张会自拍一下和相机合影。
很早之前租住在离南普陀不远的地方,所以有空经常会去南普陀走走拍拍照。这一卷是过期的公园卷,在我拿到照片的时候,很意外,因为我一开始以为这么便宜的国产胶卷可能成像不会太理想吧。可惜当时收的那批过期卷里只有四卷公园,被富士KLASSE拍了三卷。有机会咸鱼看看还有没有漏可捡。毕竟勤捡持家。这些黑白的还是38mm/1.8的头拍的。
还是南普陀,可见我是多么喜欢去那边了吧。这一卷是富士24张的业务卷,不知道怎么会重复装机造成重曝,用胶片这么久,头一次犯这种错误。不过前面两张我觉得重曝得很有意思。尴尬的是,当时这一卷我也是参加了一个外拍活动,等冲好拿回来准备投给活动主办方的时候,我懵圈了,尴尬得不要不要的 。活动的照片没有一张能用的,好在手机有拍了几张,只能用手机拍得投给活动主办方,再次尴尬。
这次事故也造成跟老婆在重庆的照片废了一卷。上面这张比较有意思,塔和树是厦门的南普陀寺的,猫和地板是重庆的罗汉寺的,感觉两个地方的两个景点无缝对接了。这时候我已经用了40mm/1.4,而这颗头咸鱼上收自重庆,带着它拍了重庆。今年我把这一套相机出了,一位重庆大哥收入囊中,不得不说这套相机跟重庆真的非常有缘。
相机出掉后,一些拍完积累下来的卷才拿去冲,最近自己慢慢扫出来,有空再整理投一篇自扫的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