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 WI-1000X 颈挂蓝牙无线入耳式降噪耳使用总结(降噪|信号|应用|设置)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fxhlg
-
摘要来自:2019-07-09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主力三个月,好用吗?SONY 索尼 WI-1000X 颈挂蓝牙无线入耳式降噪耳机 体验测评》的片段:
基础功能
自带不能关闭不能切换语言的中文语音提示。可惜只局限于耳机本身的功能,并不能说出连接的设备名称、来电号码等信息。
老毛病,提示音像是白色背景的JPEG一样。我希望提示音应该是把正在播放的音频音量降低然后进行提示,就像透明背景的PNG图片一样,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把音乐静音。尤其是索尼的提示音是有一种诡异的科技感、带回声混响的感觉,再加上提示音后面还紧跟着一句语音,每次都会把音乐打断好几秒。
不支持广义的多设备连接。倒是可以把通话连接给手机、音乐连接给电脑来“曲线救国”,这样至少语音消息还是可以听了。
开启降噪时负压感相对还是挺明显的,感觉不如BOSE舒服。效果倒是足够强力,公交车完全OK,地铁大部分也可以,但偏高频的噪音过滤不够干净。整体比BOSE差在人声和偏高频的噪音上,但差距属于可接受范围内,基本持平。WI-1000X最大的问题是扛不住风。实际上稍有点中风都会在耳机里听到破音,北方这种往耳朵里面灌风的天气根本扛不住。刮风天根本没法开降噪。不知道其他主动降噪耳机有没有类似问题。
信号稳定性没什么问题,戴着满屋子走完全OK。但是蓝牙这东西也真是迷,在外面偶尔会遇到某个特定地点声音突然断成狗,往外退一步就恢复正常了。
3.5mm线不支持线控,不过研究下原理,貌似在物理上就难以实现,不过算不上缺点。关机也能听,但是不建议你关机听。。插头插在机身下方,顶在锁骨下面,我觉得能不插线还是别插线了,确实不舒服
有个细节,有线连接时开机不会启动蓝牙,蓝牙连接时接入有线连接会直接关闭蓝牙,而拔掉Micro-USB插头之后会自动关机。
续航在满电时能撑住我在外面疯一整天,关键在于不用的时候马上关闭降噪然后将声音输出调回手机扬声器,这样即使不关闭电源也能做到完全不担心续航。
充电时不能用。
App功能体验
其实特色功能都依靠手机Headphones Connect应用。下面就说一说这个App关联的功能吧。
第一次使用需要选择一下设备,之后就会自动显示对应的设置项。
App界面如上。上方会显示连接方式、电量和音频传输协议。现在用的Android 8.0,当然要LDAC。
自适应声音控制是索尼拿来当卖点的功能,其实这功能靠的还是手机的传感器,但是思路还是不错的。实际用的时候这个感应有点滞后,而且后台一直开着个App感觉实在没必要。我反正是直接关了,反正手动切换也不费事。
你可以针对静止、步行、运动和搭乘公交四种情况分别按照使用习惯做自定义。
关闭自适应后下方降噪设置便启用。因为耳机可以在完全降噪、环境音和关闭模式间切换,你可以自定义环境音量的强度,还可以选择只保留人声而过滤交通工具噪声。和上面自适应功能内的设置项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这里是全手动切换。
降噪优化就是气压传感器派上用场的时候。戴上耳机,然后在上下飞机时做一次校准,能针对不同气压环境进行适配。不过没带它上过飞机,不知道什么效果
下面有各种环绕声、虚拟声音位置、均衡器、Clear Bass设置,但是这些设置都只能在SBC模式下工作。
SBC和AptX、LDAC间的音质差异是明显可闻的,所以我认为这些音效功能实用性极低,实际听起来也确实没什么意思,玩两下就都关了。再说想开音效还得先把音质弄差,这样的音效让人怎么用。
DSEE HX是个音质补偿功能,以前在Walkman上见过这个功能,和三星的U品原音UHQ Upscaler之类的功能目的是一样的,但索尼的技术反映在听感上效果很不明显,补偿得挺细微的。别人家类似功能的补偿力度比索尼大,跟调了均衡器似的,但是效果极有可能适得其反。DSEE属于可以一直开着的功能,反正手机里大部分音乐都是无损甚至高清的,这功能也用不上,而且它本来也只在SBC模式下工作,AptX和LDAC的时候根本就没启用过
节能待机是几分钟后自动关闭降噪待机,有声音输出时再恢复工作。
震动真的是太吓人了。用的是转子马达,在右侧,声音很大,关键是来电话时把手机端铃声静音后,耳机照常震动。关了关了
音质
调音一听就是索尼。高频清亮细致,渲染足,有不错的密度,量感稍微突出;人声柔和松弛,解析力不错,但是我比较希望能厚实一点;低音松弛有弹性,量感稍多,速度慢,解析力稍弱。整体修饰和渲染的痕迹还是挺明显的。我觉得WI-1000X是功放推力没能喂饱这副单元,声音没展现出很好的气势和爆发力(索尼的S-Master好像一直是这个德行),横向声场有点拘谨,而高频质感又偏硬,有点损失了耐听程度。
当然要是论整体素质和解析力当然是秒了QC30等一大票耳机,QC30之类的虽然调音更大众更平均,但硬素质打不过索尼。
LDAC比SBC的优势明显可闻,SBC太糙了。而AptX与LDAC对比就不那么明显了,主要是听感有微妙的区别。AptX在高频做了补偿,听感亮而硬,有点过头,高频衔接得不太自然;而LDAC要更加均衡细致,层次丰富均衡,没什么味精感。这是技术上真的扎实才敢这么调音,LDAC甚至用来辨别MP3码率也不成问题。
LDAC会让你发现原来不靠输出设备刻意做听感的补偿也能得到扎实的声音,自然程度是所有音频传输技术中最好的(当然WiFi除外,但是那个算耍赖)。
以上是蓝牙状态,插3.5mm线听的时候整体更均衡了一点,声音气势更足,人声更扎实。当然一定一定要打开电源。上文说插线时即使不开电源也可以听,但声音会彻底失控,人声完全陷下去,有气无力,低音放出来收不回去,高频因为没有了下面的铺垫,极高频的细节显得极为突兀。
总结
优点:做工出色,几乎打平标杆BOSE的降噪,高素质声音。
缺点:整体舒适度仍有巨大提升空间,不支持多设备连接。
因为耳机功能的特殊性,我在外出休闲时几乎离不开WI-1000X,音质的出色表现和狂追至第一梯队的降噪效果都让这款耳机有着出众的综合素质。
当然,希望下一代能支持多设备连接,再把声音厚度做足一点,提升下舒适度,顺便增强一下抗风性,再改进下按键布局。。。。。好像可改进的地方也不少,而且每一个单独拿出来都不能算小改进,但总是希望更好,才是进步的动力嘛。
大家看文章辛苦了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