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 55GB6310液晶电视使用总结(系统|控制|媒体播放|画质|色彩)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值友7775812988
-
摘要来自:2019-06-27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东西挺好,但说点坏的 — LG 55GB6310液晶电视使用报告》的片段:
与一般LG智能电视使用的webOS不同,GB这一系列的电视使用了安卓系统。很Happy是不是?宝贝儿,你的噩梦在后面。
这界面,真朴素啊…一个原生安卓系统,简约却也不适合非触摸屏操作。所以LG配了一Wii遥控器(大误,其实webOS系统的机型也配了这么个东西)。
(至于为什么没有定制专有界面或系统,后面会解释。 )
LG动感应遥控器,使用内置陀螺仪感知手部动作,从而控制光标进行操作。按键也相当简单明了,只有三个按键用长按与短按区分不同功能。信号传输使用了2.4Ghz无线技术。所以,说白了,这就是一定制的无线鼠标。
其他都挺好,最大的不足,就是用滚轮按键充当确定键,可滚轮键却太硬。加上动作感应本来就容易手腕疼,这么一来就更疼了 。
既然是2.4Ghz,有人会担心干扰问题。还好不会,虽然电视还内置了wifi模块,但干扰现象还没有出现过。
除了使用2.4Ghz无线技术,这个遥控器还使用了传统的红外技术。比如关机键(是的,你不能用这个遥控器隔着一堵墙关电视 ),还有机顶盒兼容功能(官方名称“配置视频输入”)。
这个功能还是相当接地气的。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开关电视用一个遥控器,控制机顶盒用一个遥控器,碰上有BUG的机顶盒,有时还得拿电视遥控器应急(比如我的机顶盒就不能控制全局声音大小 )。而这个兼容功能则可以用电视遥控器控制机顶盒,所以只用一个遥控器就可以。虽然功能比较简单,但还是相当实用的。
具体来说,首先要选择需要控制的信号源是什么,比如HDMI。然后选择机顶盒对应的广电公司,如下图(空白处应有外部信号源的图像,但安卓系统限制,并不能截取到)。选择后就可以尝试是否能够控制机顶盒了。就算所在地没有列出,也可以挨个试试,说不定可以撞上能用的(比如我用的机顶盒 )。
当然, 如果是原生支持的广电公司,还可以使用“现在热播”功能,一个高级版电视指南。
不过,碰到稍微高级一点的功能,比如关机顶盒、用数字选台等,还是比较头疼的(同样是系统截图的问题,屏幕大小用红线标出)。
当你迷迷糊糊想关机顶盒睡觉时,伴着手腕的疼痛,睁大眼睛仔细看着屏幕上的光标,还得对准一块块虚拟按键。你就不怕再次清醒过来?
这种“好想法却做成鸡肋”的现象,在电视厂商里真是数不胜数。这台电视还有两个鸡肋功能,一是“ftp存储”,也就是可以作为ftp服务器,通过网络访问存储的内容。但是仅限于浏览器访问下载,至于Filezilla这类专业的ftp软件,那就无能为力了 。二是“语音助手”,准确识别多少和方不方便另说,光是对着一个非人类说话,就让我觉得够傻的。
虽说鸡肋多多这一点并不少见,可系统BUG这种硬伤就是不多见了。很遗憾,这款电视碰上了。这一点我们稍后再表(挖个深坑 )。
说到BUG,碰上我这种处女座强迫症,那是完全不能忍。既然是安卓系统,ROOT一下改改配置文件不就行了?可惜,ROOT这条大道完全行不通。首先,各种ROOT工具和声称“免ROOT卸载预装应用”的工具完全不好使。LG已经把大部分临时ROOT的漏洞给堵住了,所以也就没有办法进一步ROOT。其次,因为USB接口的限制,adb工具只能远程使用,更何况LG写死了系统分区的权限,你也不能切换到root,并向系统分区写入su和SuperSU.apk来ROOT。
(是的,说到adb,也就意味着你可以通过adb远程使用一些普通用户权限的功能,比如安装应用、发送指令等等…是的,你也可以用电脑关电视,也可以在不能使用实体按键的情况下截到上面那样的图。 )
至于fastboot…呃,没尝试。不过与webOS机型不同,LG并没有给安卓系统的电视提供固件下载。所以刷成墙以后,你既不能自己修,也不享受保修。(但测试时发现可以重启到Recovery。)
媒体播放
虽说使用安卓系统意味着系统的可扩展性很大,媒体播放完全可以用第三方软件完成,但LG还是默认支持了绝大部分常用的媒体封装格式和音视频编码方式,详细信息在说明书里都有说明,如下图。经实测,因为使用了专利解码器和硬解方式,播放蓝光原盘(一部电影20G~30G那种,不是x264重编码那种 )十分流畅,且完美支持DTS-HD5.1声道解析(对,你可以听到左后、右后和中置声道的声音)和多轨音频。仅测试这一点就能说明,其他媒体格式那是小菜一碟了。
(PS:上面这张表只是理论上,测试以后发现,碰到特殊的片源也是不支持的。)
但是说到硬解,LG的硬解有点类似于一些安卓盒子,并不对第三方软件开放。这就意味着,如果你使用MX Player这样的软件,只能自己添加硬解解码器,否则…卡成狗吧 。
但为什么非要安装MX Player这类第三方软件呢?看下图~
坑爹啊!默认只支持smi和srt格式,支持语言只有英、粤、国三种。虽然注明只支持UTF-8编码,不过实际上还是支持GB18030和Big5的。但经实测,不支持内嵌字幕,只能外挂。即使是外挂,缓冲时间卡成狗,srt字幕的显示与否完全看运气。况且就算显示了,效果的效果,呃……(同样因为系统原因截不到视频画面,用红线标出画面边界。)
这已经是能设置的最小文字大小了。
所以,看带字幕的视频,还是装个MX Player吧,再下个硬解解码包。
但是(又但是 …),经实测(又实测
…),即便只装了一个MX Player,系统界面就开始出现轻微的卡顿。更不要提因为装了不兼容的应用,无时不刻弹出来的“Live TV无响应”了。(Live TV这个应用是用来看HDMI、分量和AV信号的。这个APP无响应,呵呵~
)
因此,你还是不能把智能电视当成智能盒子用的。
所以,尽管把它当成一部原生安卓系统或者CyanogenMod的手机吧。优点它有,缺点它也有。可手机有触摸屏,这个没有啊。这也正是动感应遥控器的必要性。不过,大部分情况使用方向键就够了,除非碰到没适配电视屏幕的应用。
至于其他的,你可以按出果冻豆的菜单,也可以按出开发者模式。不过,然并卵。
综上,你还是把智能忘了吧。
(至于为什么用原生安卓界面,答案在下面~ )
图像
前面已经写了一些对画质的褒奖。而对于不足之处,我也结合个人感受抄抄家电论坛的那篇神文吧~
首先,IPS屏的可视角度和颜色饱和度上确实相当不错。而漏光控制不好也是个常识。但是…四角发黑就不太常见了。普遍反映这款电视四角发黑的现象比较严重。对颜色的影响就是四边发红。
这是内置的白平衡调整系统出现的画面,可以看出四角发黑的现象比较严重。颜色上因为相机原因拍不出来。
当然,客观影响就是:看起来更像老电视。也增强了“景深”的感觉,而不是一个平面 。
其次,即便是安卓系统,LG在图像参数的设置上,和其他系统相比一点没缩水,该有的都有。但是…(快要填坑了 )
第一,色彩饱和度确实很好。加上LG的优化技术,还有你精心调教过的图像参数,就会给人一种有了3D景深的感觉。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会说“感觉人从电视里面探出来”。但我这里需要加一个限制条件,那就是这种感觉一般存在于看高清信号和相对静止画面的时候。也就是说,即便画面上是冲着你飞来的蜘蛛侠,你也不会觉得他能从屏幕里窜出来。倒是看着除了嘴就不怎么动的新闻播音员,你会感觉屏幕怎么深一块浅一块的。
其次是标清信号的处理。我的感觉是没那篇文章写的那么人神共愤。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的标清信号是经过高清机顶盒处理之后的原因。
最后是色阶,高光的处理不太好,有些糊。但还好,经过调整还是可以接受的。那个“现价2000块”因为实在是太便宜,色阶那叫一个一塌糊涂,不管怎么调,高光的地方也是一大块刺眼的亮斑。
而且,测试表明GB6310在看红蓝两色的色阶时,显示效果不是那么完美,高亮度时的色阶区分不开。但比我笔记本用的屏幕好多了。(真是鸡蛋里挑骨头啊~ )
下面是各项图像设置。首先预置画面模式很多。但就像那篇文章说的,不管是什么模式,看起来都有些诡异。要是不更改参数,也就只能凑合看看。在图像设置上,背光对比度之类通用的就不说了,说些不一样的吧:
动态对比度:简单来说,就是“亮处更亮,暗处更暗”,设置得好会让人有“景深”的感觉。但设置太高,画面会很诡异。
超分辨率、边缘增强器、降噪(侧重模拟信号)、MPEG降噪(侧重数字信号):都是去模糊的技术。设置好了,乍一看看不出来,但看久了一取消就感觉出来了。当然,设置不好,碰到不好的片源会出现色块。只能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调整。
当然,也有人说,既然能调整清晰度,为什么还有去模糊这么个功能呢?其实清晰度这个参数不仅依靠个人感官,调整上也是有标准的。比如: 后半夜看电视总能看到这个:测试卡。里面的放射线就是用来调整清晰度的(其他的用来校正颜色和检查图像变形)。方法就是每条线两侧都不能有白色的亮边。最终的效果是:
所以碰到清晰度低的视频,即便是把清晰度这个参数设置得很高,碰到模糊的图像也不会变清晰,只会让边缘变得过亮。所以这些去模糊的功能就起到一种优化作用,通过芯片的各种算法,让图像“看起来” 更清楚,同时也不会出现亮边。
还是回到开头的那个观点。为什么很多国外品牌电视的价格很高,那是因为图像处理的技术很多。再看看国产电视,介绍里貌似除了“智能”、“4K”、“3D”就不剩下什么了。
色域:简单来说就是对色彩的覆盖范围。因为色域的标准很多,不同标准定义的范围不同。所以即便电视能显示更大范围的色域,片源使用的是低标准,也看不出明显差别。
黑电平:大概意思就是,制定一个标准,使低于这个标准的亮度定为黑。这个因人而异。只是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黑电平不太一样。HDMI的“低”对应分量信号的“高”,不知道这是不是个BUG。
TruMotion:也就是LG的倍频技术,也可以说是插帧技术,使动态图像更平滑。好是挺好,尤其是体育比赛。但这也就就涉及到我当时为什么要买大法的原因。
LG在这一点上,技术的确差一些。LG的插帧技术比较挑片子,24帧的动画处理得很好,但24帧的真人电影和电视剧基本上不行,偶尔会有几部还可以。当然现在的电视剧差不多都是24帧,30帧反而不多见的样子。30帧片源有时会出现“肥皂剧效应”,也就是过分平滑,乃至看起来有种“快放”的感觉。不过大部分30帧的情况还是很不错的,包括体育比赛。同时,遇到处理不好的片源,默认两个选项“柔和”和“鲜明”,前者使画面撕裂,后者使画面卡顿。自定义选项同样,设置好参数后不是撕裂就是卡顿。而大法的插帧技术(MotionFlow)虽然也会这样,但不至于出现这么多渲染错误。因此,看个人喜好吧。如果你对这种即使不感冒,那就OK了。
白平衡:一般电视都有这个选项。但通常只会有“红、绿、蓝”三色调节。LG则复杂很多,不同模式有不同的设置选项。比如,大部分模式是“喜爱颜色(皮肤色、草地色、蓝天色)+色温”的结构,专业和影院模式是“色调+白平衡(20IRE与2IRE)”结构。当然,怎么调整那是见仁见智,有条件的还可以使用校色仪。但BUG就在:!
(填坑了!~ )
(注明:这个BUG说不定只有我有。向用同型号的网友求证过,但没收到关于这个问题的回复。另外,我在收到机器以后第一时间进行了软件升级。因为LG电视的系统不能降级,所以不清楚是否是因为升级导致了这个问题)
如果你拿了根HDMI线接在电视上看东西,画面比例上又选择了“点对点模式”,同时还是一个“图像参数不调个半个月决不罢休”的人(比如我这个处女座强迫症 ),那你就一定会发现下面这几个问题:
1. 当你辛辛苦苦把画面调教成你最想要的样子,关机。回头再开机一看……What?!怎么变亮了?!换个信号源试试…怎么又变回来了?
2. 随便一个预置参数,动一下色温选项。和上一条的结果一样,重启后发亮。
3. 那个“颜色管理系统”里的蓝色,怎么不管怎么调,上面的数都不变呢?
4. 为什么“喜爱颜色”只能调成三个一样的数字呢?
这就是这款电视的BUG:某些情况下白平衡设置失灵。具体情况是:
1. HDMI信号的“点对点模式”下,色温会在电视重启后变冷,切换信号源、打开APP、调整白平衡相关选项后恢复。
2. 所有信号、所有画面比例下,“喜爱颜色”的数值和“颜色管理系统”里的蓝色相关数值,会自动重置。
这些意味着,关于白平衡的选项一个都不能动。
我向LG客服反映过这个问题,客服人员让我找本地LG服务站。服务站相关人员查看后表示:无能为力。一是这是一个系统软件问题,服务站只维修硬件相关故障。二是没有硬件故障或不能查明原因的严重故障(不能开机、频繁自动关机等),服务站是不能开具单据,交给销售方来返厂、换机、退货的(对,LG的退换货不是LG自己处理,而是由卖给你东西的那个人交给LG处理 )。
最终的解决方案是:等软件更新吧。
可是软件更新会是哪一天呢?估计不会了。
因为这个问题尝试ROOT无果后,查到一篇刷固件的文。虽然也不行,但拿到了这样一组参数: 被圈住的地方表明,这个型号隶属于Google TV产品线(这个产品线没有进入内地)。Google TV现状如何?国外的Google TV在2013年切换到安卓4.2.2版本后再无下文。
我们的版本也恰好是4.2.2。
(因为是由Google TV直接升级为安卓,所以也就成了原生安卓界面,没有任何LG的自定义UI。)
认了吧~
我这里给出两个“临时”解决办法:
1. 使用分量线。或者默认使用分量线,必要时临时换回HDMI信号。
写出后半句的原因,主要是分量线的缺点所致。毕竟与HDMI的数字信号不同,分量线是模拟信号。
首先是分辨率,虽然分量线理论上可以传输1080i甚至1080p的信号,但这款电视在处理分量线传输的1080p信号时,会有明显的噪点、重影。而被我砸坏的旧电视(新品现价2000块 )完全没有问题。所以,非要使用1080p的话,还是跳过这个办法的好。
其次是清晰度。同是1080i格式,分量线在处理细节时,并没有HDMI线那么锐利,会有一点“糊”的感觉。这个缺点解决起来并不难。首先要调整好清晰度,比HDMI的稍微高一些,同时把图像调整里面关于边缘锐化的选项打开到最大。细细调教一下,最后看起来还是差不多的。
然后是色阶。这一点上只有肉眼仔细看才能察觉到,相机是拍不出的。比如用HDMI信号在看人的面部时,颧骨的高光到脸颊的暗部间的过渡会有清晰的明暗变化,细节清楚。但在使用分量线的时候,这种明暗变化就没那么分明,细节丢失,感觉上很“糊”。这一点完全没有办法解决。但是有人是趴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吗?当距离足够的情况下,这一点还是可以忽略的。
最后是声音。HDMI支持5.1声道,色差只有双声道。现在很多高清频道都有部分节目使用环绕声播出,大多是直播类节目和音乐节目。在这一点上,分量还是比较致命的。
(关于色差与HDMI间的比较,网上有很多文,想详细了解的可以搜一下。)
2. 使用HDMI线,画面比例使用“16:9模式”。
这么做的不足就是电视安全框以外的部分全部被裁掉了。而且,由于系统自身原因,16:9模式不能设置画面缩放比例。虽说没有了分量线的各种缺点,但是现在很多电视频道并不是完全遵照安全框播出的。最明显的例子是新视觉高清频道。由于需要经常播出英超比赛,这个频道干脆常年把台标放在比分上面,因此恰好有一半在安全框以外。其他高清频道偶尔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多是角标和滚动跑马)。所以强迫症还是不要这么做的好。
说了这么多,图像这一点上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啊…
附上我的图像参数:
专业1:
背光:78
对比度:91
亮度:49
颜色:57
水平清晰度:15
垂直清晰度:13
色调:红3
动态对比度:低
超分辨率:高
色域:宽
边缘增强器:开
白平衡:
色温:自然色
方法:
20IRE下,红-10,绿15,蓝0
2IRE下,红3,绿0,蓝2
降噪:分量信号下开
MPEG降噪:HDMI下开
黑电平:分量下高,HDMI下低
影院模式:开(这个选项有时能选,有事不能选,看人品)
TruMotion:鲜明
专业2:和专业1相比,只是关闭了Trumotion。
另外,这两个参数即便是在HDMI的BUG下,效果也是可以的。只是色温没这么暖,稍微有一点冷。
(放个链接http://www.hd.club.tw/thread-46439-1-1.html,一个调整电视图像的教程。想要仔细调整画面参数的可以参照链接里的这篇文章。同时,系统内置的“画质魔法师”也可以帮助调谐,原理上大同小异。)
声音
至于声音,就没那么复杂了。默认提供了几种模式,同时也有自定义的五段式均衡器。但不建议自定义,这是由这台电视的硬件决定的:首先低音浑厚,低频调整过度会觉得声音太“闷”、太“轰”。其次是高频太过,即便把高频调整为0,齿音还是很明显。这么怪异的音频,还是选个预置吧。我更偏好“电影”模式。
至于其他的“虚拟环绕声”、“炫亮人声”(提高人声音量,不是简单提高中频音量)、“声像同步”,一般用处不大,更何况前两者只在“标准”模式下可用。只有“声音优化”还比较实用,壁挂模式和底座模式确实是听得出差别的,优化效果也不错。
小结
说了这么多,既然这款电视这么“烂”,何苦推荐它呢?
我们买电视是为了什么?用来看的。除了这一点,其他都是附属。所以这么说来,电视可以分解成这样一种关系:
就视频效果和声音效果这一核心而言,这台电视的素质还是很不错的。虽算不上顶级,中上等还是算得上的。尽管系统和设置有BUG,但对最核心的部分并没有太大影响。毕竟没有人买电视是为了整天调参数玩的。至于智能、3D、4K这些非刚需的东西,那都是可有可无。所以这么说来,就算有这么多不足,那也丝毫不影响这台电视的核心功能。
还是开头的那些话。电视是买旧不买新。加上快清仓了,想买的还是抓紧。
PS:最后贴一张照片,是我当时挨家卖场比较电视效果时用的单子。本来是三张,最多的一张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