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音响 Track Air+ 降噪真无线蓝牙耳机使用总结(佩戴|音质|做工|降噪|续航)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踢摆哥
-
摘要来自:2019-07-24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没图的评测有人看么,Libratone Track Air+终于到货》的片段:
佩戴
由于使用的是和Bose入耳一样的锥形套,不会像日系的圆形套那么深入耳朵,所以还是很舒适的。而且耳机本体的轮廓正好完美卡在耳朵的小坑里,外面看就只有很小的一块。目前佩戴了几个小时,非常满意。
但要硬和AirPods去PK舒适度,那我觉得还是AirPods更舒服一些,毕竟AirPods是可以让人忘记戴了个耳机的。。。Track Air+则会让你随时明白你是戴着个耳机的,仅此而已。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AirPods躺着的时候非常容易掉,这个则非常稳定,睡前播客终于可以续起来了。(问为射么不用音箱的单身狗我就不解释了哈 )
音质
首先我不是参数党,之前两个耳机QC35和AirPods的参数也没什么可以吹的。Track Air+的听感很舒服,声音比较平衡。如果说AirPod是白开水的典范,QC35则是Bose一贯的暖声,低频稍多但不轰头,而Track Air+感觉就介于这两者之间,平衡又微弱的便低频。内置的EQ很好用,就标准、低音增强、高音增强三个档,爱好下盘的我主要在使用低音增强 。
做工和设计
耳机本体的做工很不错,堪称优秀,但充电盒就比较一般了,有一点松动,而且耳机也不太好取出来。包装盒就更配不上这个耳机了。。。那个纸盒子有种中年油腻大叔的审美 。
再就是,充电盒有点太厚了,很不适合装在裤兜,应当做薄一点,多利用水平空间,哪怕长一点也好啊。
耳机本身的设计个人觉得还行吧,如果能把Track+的外观做成无线感觉会更高雅,当然也会难很多,毕竟那个空间会更小。
连接性
使用还不多,目前连接很稳定。延迟完全超出预期,试了一局凤凰战机,在iPhone上不输AirPods,看视频也感受不到任何延时。
此外虽然硬件支持TWS+,但需要高通845、855芯片支持,所以iPhone用户就不用想了,每次先拿出盒子的耳机会成为主耳机,但两个耳机的硬件确实是对等的。
但是,这个耳机的设备切换功能比较一般,AirPods有天生优势,各个Apple设备直接选择就行,QC35的双设备同时连接则非常亮眼,放音乐的同时,还能同时收听两个设备的通知提醒,切换音源也非常方便。但Track air+上面,就只能先在上一个设备断开蓝牙,然后再通过下一个设备的蓝牙界面连接耳机,比较繁琐,如果能做成Bose的那种通过按键单击依次切换存储的多台设备就好了,期待后续固件改进。
降噪
终于到了重点部分了。这个耳机的降噪怎么说呢,完全超出预期。去年的时候试戴过Track+,也有主动降噪,音质不错,但降噪感觉一般。本来都没兴趣了,结果无意中在一个咖啡馆又试戴了一次Track Air,就是不带ANC的版本,外形完全一样,立马被这个耳机的音质和被动降噪能力震惊到了,心想不带降噪隔音都这么好,带降噪怎么会差,所以才果断下单的。
实际用下来,首先必须选择合适的塞子,和耳朵的完美匹配是降噪的基础。然后,主动降噪如果开到最高,一耳朵下来完全不输QC35,此时我觉得厂家30dB的降噪值还真不是虚标。目前我连iPhone使用,音量只开10-20%,觉得已经很大声了,办公室的其他所有声音基本都听不见。
再就是智能降噪,还挺好玩的,在办公室安静的时候,自动开的是5,走路的时候,可能考虑安全,会自动开到最低1。此外还有个环境音增强,不用摘耳机也可以清晰听到周围声音,似乎是通过麦克风实时放大的。
当然,对于地铁、飞机等场景还没有测试,所以说QC35是半下岗状态,公共交通场景不翻车的话,我的QC35就要退休了。。。
其他功能
两侧耳机都有G sensor,可以双击触发选定的功能,不得不说,双击的识别精准度秒杀AirPods。我猜原因应该是AirPods佩戴不够稳定,所以传感器数据会比较复杂一点。
目前我左耳设定的是环境音增强,双击之后就可以正常交谈,右耳设定的是播放/暂停。其实本来右边耳朵应该设定成下一曲的,但这个耳机诡异的逻辑是,摘下一边耳机,音乐还会继续播放,必须两边都摘下来才会暂停(奸诈的厂商:反正停没停你也不知道,哈哈!),所以右耳设定了一个暂停功能。这个逻辑真的不如AirPods,还是好好学一下苹果吧。
App内置的音乐播放功能挺有意思,根据颜色自动播放,歌单质量挺不错,不知道曲库是哪里的。但耳机厂愿意做内容还真是第一次看到,不出意外应该是合作的。
续航
标称6小时完全可以达到,感觉低音量还不止,作为主动降噪TWS耳机真的很不错,还不清楚盒子能充几次,也不知道冲的速度如何,但应该都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