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zzbloc 玩具使用总结(操作|游戏|优点|缺点|建议)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esatan
-
摘要来自:2019-08-13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当音乐启蒙遇上AR技术—Muzzbloc 玩具 体验》的片段:
整体操作方法
优点:简单、容易。
第一次我试玩的时候看了说明书,觉得非常简单,等到拿给哥哥玩的时候,我就刻意没有给他说明玩法,而是下载好app就直接把iPad和玩具都甩给他了。结果就是我前面说的那样,他很快就自己摸索出了“小指挥家”和“乐器船舱”两种模式。因为我们家appleID的密码是没有告诉孩子的,如果孩子大一些或者知道下载密码的话,我觉得家长可以不用参与,凭孩子自己就完全能够操作这款玩具。
游戏过程。
“小指挥家”模式
优点:
(1)即使是同一个玩偶,在不同地区、甚至摆放位置不同(初步看来是船的左边、中间和右边)时,都会演奏出不同曲调。这就极大的增加了可玩性,即使在同一个场景下,随着每一次位置的不同,演奏出的音乐都会有所区别。按照排列组合计算,组合形式能有600余种,玩法真是千变万化,极大的延长了一个玩具的寿命,保持了孩子对玩具持续的新鲜感。
哥哥在玩的时候,我建议他每一种乐器演奏时都闭上眼睛听,调换位置时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每增加一种乐器时,闭眼聆听感受和音与单音的区别。
游戏过程中由于音乐一直在不断变化,使孩子的兴致能够一直保持高涨。哥哥第一次玩的时候,整整一个小时没有停。刚开始在摸索阶段,后来熟悉玩法儿后会经常喊我:“妈妈,你听这段节奏好不好听?”“妈妈,我又增加了一种乐器,你能听出来吗?”“妈妈,刚才那段曲子我觉得好熟悉,好像在哪里听过。”……
从哥哥兴奋的语气中可以感受到他为自己的编创而非常兴奋、自豪,真的有一种“小作曲家”的感觉。
弟弟年纪比较小,他最初更多的兴趣点在于AR技术在将iPad与实物玩具的融合,虽然之前也在一些科普书籍中接触过AR,但当第一次iPad屏幕上出现的小怪兽的形象时,他还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奋。
他的兴趣点目前仍旧保持在不停的更换小怪兽玩偶来聆听不同的声音,对于音乐本身,关注点尚不高,但我觉得随着玩的次数的增加及他年龄的增长,他的兴趣点一定会转移到音乐上来。
(2)游戏中每个地区的曲风都表现出了当地的音乐特色,当游戏进行了多次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提问等形式将地区音乐特色、乐器特点等进行介绍。
我觉得这样就更加延伸了这个玩具的音乐启蒙作用。
(3)舞台模式呈现出的舞台效果还是挺令人惊艳的。每当屏幕上呈现舞台模式时,小家伙们总是愿意把灯关了,一起沉浸在舞台表演中。
“乐器船舱”模式:
优点:
(1)所有在“小指挥家”模式解锁的乐器在这个模式中都会单独演示,而且点击屏幕上的乐器,会发出演奏的声音。
(2)所有乐器的名称都是用英文标注,孩子在认识一种乐器的同时不仅了解了中文名称同时也了解了英文名称,也算是英文启蒙。
缺点及建议:
对各个地区的音乐及各种乐器没有介绍,对于音乐盲父母比较不友好。比如哥哥在玩的过程中经常就某个乐器或旋律问我,虽然有在网络上搜索,但是音乐盲的我都没有办法给他一个很好或者准确的解答。建议可以多做一本《家长指导手册》,将各个地区的音乐及游戏中出现的乐器、音乐代表作做简单介绍。音乐代表作可以设置二维码,扫描时可以用手机或ipad播放。这样的话,就可以帮助父母利用玩具达到更好的音乐启蒙的效果。
哥哥建议在“乐器船舱”模式展示每种乐器时,可以多发出几种音调。比如他自己有学习架子鼓,他就希望在点击架子鼓每一部分时可以像真实的乐器那样发出不同的声音。
哥哥建议乐器种类可以更加丰富一点。
总结
作为玩具,muzzbloc的安全性、美观性、实用性都是相当之高的,尤其是一些小细节,非常贴心,也显示出了制作团队的用心。
在音乐启蒙方面,muzzbloc的整个设计是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至少可以让孩子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小指挥家“模式更是让人觉得惊艳。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生命活力、也最美丽的语言。《诗》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理解音乐这种语言,能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度与美好。想单凭小小的一个玩具完成所有音乐启蒙的功效,我觉得不论是市面上哪一款玩具都做不到;但是如果一款玩具能让孩子爱上音乐,感受到音乐的美好,并且有兴趣投入到音乐中去,这款muzzbolc玩具算是合格的。
至于玩具的购买,小姐姐送的时候有说是一款新玩具,所以我在各大电商,包括马爸爸上都没有搜索到。但是又不好意思再问,盒子上有官网网址,如果各位有兴趣,可以自己搜索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