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魔镜CC-05使用总结(APP|兼容性|按键|模式|操作)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青冰白龙
-
摘要来自:2019-07-05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穷鬼的VR——从暴风魔镜CC-05白日梦看手机版VR眼镜的进步》的片段:
首先要下载暴风魔镜VR APP.
APP打开是这个样子,要选择VR眼镜和手柄的型号。
支持的眼镜很多,包括暴风魔镜自家的一大堆。
合作伙伴的一大堆。
以及其它的各种眼镜。
这款APP的兼容性非常好 但是仔细想想,其实这类眼镜都差不多。
选择好眼镜型号之后,下一步选择手柄。其实各家的手柄也差不多,都是蓝牙手柄,功能和造型也都雷同。而且手柄跟眼镜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只要支持暴风魔镜VR APP,不同的眼镜和手柄完全可以混用。
暴风魔镜自家的手柄挺有意思,还能够通过APP升级固件。
这个升级是强制性的,所以我并不知道升级前后有什么区别。
一进入就是白日梦体感手柄的广告。
APP右上角有个VR按键,可以进入VR模式,这个跟正常模式的区别在于:
正常模式下,基本上就是正常的手机操作,但是功能也只限于播放本地或者在线的普通视频/3D视频,其实就是打开视频,然后把手机塞进眼镜里观看。那些廉价的9.9包邮的眼镜,也只有这个功能。在这个模式下,想更换视频或者快进,都得把手机从眼镜里拿出来才能操作。
VR模式下,是使用手柄进行操作的,好处就是不用反复把手机从眼镜里取出来就能进行控制,而且还可以玩一些虚拟空间和VR游戏。
VR模式下手机屏幕上是这个样子,左右两个小屏幕的图像略有不同,戴上眼镜看到的则是一个完整的3D画面。
VR模式下通过手机的陀螺仪确定方向,所以画面会跟着头部的摇摆变化,如果手机没有陀螺仪,这个菜单画面就是死的,基本上只能用来看普通视频和3D视频,不能看全景视频,也不能玩绝大部分游戏。
看,头向右转的时候,菜单就相应的跑到左边了,右下方的白线和白线指的圆圈,就是体感手柄的操作方式——普通游戏手柄的操作方式就像是用键盘上的方向键上下左右移动,而体感手柄在菜单界面类似于使用激光笔指向想要点击的位置。
暴风魔镜VR APP的最大优势,就是集成了很多视频资源和各种游戏,直接在APP里下载安装就行了。
比如这样的飞行射击游戏。
VR的效果在正常的手机截图上是完全看不出来的,所以我就不再继续发图了。
现在到了使用感受的环节了:
有人可能要问,戴VR眼镜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上个环节中那两个左右画面戴上眼镜看就是3D效果了,基本上就跟电影院那种差不多,类似下图这样的出屏感。
一般来说,正常观看大约是这个样子。
戴VR眼镜的第一视角,大约是这个样子:
从某种意义上说,武大郎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在外人的角度看上去,似乎有点傻乎乎的。
而本人眼中看到的大概是这个样子。
玩VR游戏的时候,自己可以玩得很嗨,但是在外人眼里,基本上是下面的样子。
其实高端VR也有同样的问题:玩VR游戏必须要在空旷没人的地方,因为眼睛看不见外面,在狭小的地方玩很容易撞到什么或者踢到什么,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撞到柜角踢到桌腿真的很疼。 同时,别人是看不到你眼中的世界的,在他们眼里,你的所有动作都蠢爆了。
不想被别人当成智障,最好躲起来自己玩。
现在到了高端版VR跟乞丐版VR有什么区别的环节了:
VR这玩意其实无非也就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
处理器,显示和音效设备,互动的控制设备,软件环境。
高端的VR一般是有自己独立的处理器(一般是个主机),视频音频输出设备(带显示器耳机的头盔),手柄(一般有比较高大上的配置和功能),相适应的甚至独占的游戏和其它应用。
对于乞丐版VR来说:
处理器靠手机CPU。
视频音频输出还是靠手机,廉价的VR眼镜本身基本上只提供一个光学的转换。
控制手柄有些廉价的VR眼镜压根没有,就算有手柄的一般功能也比较简单,毕竟廉价VR眼镜最贵的不过300多块,而正经VR手柄基本上价格都过千,一般使用标配是两个,通常还有额外的位置定位器,无论是从价格上还是数量上,都注定了功能和性能上肯定相差巨大。
软件环境也一样,大部分廉价的VR眼镜除了眼镜本身压根就没有任何其它附加部分,像暴风魔镜这样有手柄有APP的反倒是少数派。暴风魔镜VR这种几乎算是顶级的手机VR APP,跟高端VR的软件环境也没法比,游戏和各种应用都比较简单甚至简陋。而且话说回来,就算能把那些主机游戏移植过来,手机应该也跑不动。
当然了,有些VR APP支持PC同屏功能,可以借助PC的性能,但是这样又存在兼容性以及连接稳定性和延迟的新问题。
在这里,我们要老老实实承认,手机版的VR眼镜是完全比不上高端的VR产品的。
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承认,哪怕是高端的VR产品现在依然不够完美,虚拟的现实依然做不出真实的感觉,达不到真正的所谓浸入式体验效果。
所以廉价的手机版的VR眼镜依然有存在的意义,而且它们其实也是在进步的。
现在到了手机版的VR眼镜有什么进步的环节了:
在关于暴风魔镜4代的原创的最后,我当时指出了几个玩手机版的VR眼镜需要注意的地方,因为手机版的VR眼镜最关键的核心就是手机,所以当时我指出的很多问题其实是手机的问题。
比如,手机必须要有陀螺仪。当初从小米开始,很多手机都为了省一点成本阉割掉了陀螺仪,没有陀螺仪的手机基本上只能看视频,使用感受很糟。 现在的手机,哪怕是千元机,也貌似很少有不带陀螺仪的了,这就是一个进步。
再比如,手机分辨率不能低于1080P。因为手机上显示VR等3D效果的时候画面是两个,所以说等于是降低了手机一半的分辨率。而且在眼镜中画面被放大了,如果手机的分辨率低于1080P,那么屏幕看起来就会远低于视网膜分辨率,像素点会非常明显,看着很别扭,分分钟出戏。当时主流分辨率是720P,这样的手机玩VR效果很差,跟高端VR设备的显示效果几乎是天壤之别,而现在手机分辨率基本上都在1080P以上了,看起来就自然多了,这也是进步。
再比如,手机发热不能太严重。当时手机CPU性能普遍比较差,计算VR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满负载,所以发热都很严重,一会儿就会变得非常烫。现在手机CPU提升了不少,发热量就轻的多了。
当时最关键的问题是晕,玩十分钟VR游戏或者看二十分钟电影,就会头晕目眩想呕吐,连暴风魔镜官方都提示每次使用不要超过30分钟。
在这方面,高端VR基本上不会这么晕,所以这也是高端VR用户看不起乞丐版的主要原因之一。
眩晕的问题一方面是乞丐版的视频和游戏相对简陋,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因为手机CPU性能有限,丢帧和卡顿太厉害。另外,延迟也是一个问题。说白了,眩晕感其实源自大脑从各个感知器官中接收的信息相互冲突导致的无所适从,类似于电脑上报错。
不过话说回来,眩晕是VR的通病,高端VR产品只是相对好一些,而不是完全不晕。
应该说,现在的手机版VR眼镜软硬件都有提升(其实主要是手机性能提升比较大),所以用户体验比以前强了不少。2年前我曾经说过“有一次强撑着一次性看完一部90分钟的3D电影,然后在接下来的2个小时里,路都走不直,坐在椅子都觉得自己是骑着一匹骏马奔驰在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现在就没有这么夸张了,看一部3D电影过后,晕还是有一点,但是完全不至于到这种程度。
其实,现在手机版VR眼镜最大的优势就是看电影,尤其是3D电影——电视和投影常用的快门式3D技术会损失一定的亮度,尤其是在电视和投影本身的亮度不够高的时候,亮度上的损失是非常明显的。相比之下,手机版VR眼镜由于原理不同,并不会损失亮度,整体画面感觉更明亮,暗部的细节也更清晰。
而且电视或者投影看电影,尤其是3D电影,整体的设备投入还是比较大的,各方面都要花不少钱。而单纯看电影的话,直接买个9.9包邮的手机版VR眼镜再随便下个VR APP就行了,资金投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用的时候也基本不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