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者 AIRPULSE A100 立体声有源音箱使用总结(单元|人声|调音|听感|数字输入)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三耳工作室
-
摘要来自:2019-02-11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小空间专适小钢炮,AIRPULSE A100有源音箱评测》的片段:
听音环境:
房间面积约17m?,比例约1.8:1(长边摆放),经过基本声学处理,音箱摆位小角度toe-in,听音距离约1.5米;不规则办公环境及普通办公桌
讯源: 12寸Macbook、SoulNote SC710 CD机,海贝R3数字播放器
DAC:CHORD DAC64 MK-II 解码器
信号线:清一色Gotham出品
*注意:一下听感描述均针对该产品级别而言,越级意淫实无必要。
有朋友知道笔者手上有A100的时候,都很自然地问起与A200乃至A300的差异,但这段时间聆听下来的感觉却让我越来越不愿意去对比。单元尺寸和功放功率的差别带来的表现力或者其他的天然区别必定存在,但三款音箱尽管采用接近的设计,可显然都针对了设定用户做了针对性的调音优化。A100给三耳君的整体印象是既具备高刚性喇叭天生的速度感,但细听下来并无追求锋芒毕露的感觉,不易让人生厌。这与A200,A300追求声音直接、大动态的方向显然有所不同,A100就是A100。
与以往测试不同的是,流行音乐在A100的测试曲目中中占据了一定比例,原因想必看官们是清楚的。为了测试流行音乐的适应性又可试出一定的潜力,笔者选用了在香港红馆录制的《Concert YY黄伟文作品展》。A100单元良好的扩散性让音场有自然敞开的场面感,而且兼具清晰的结像与层次感,尽管不足以展现红馆四面舞台的巨大规模,但也不见拥挤。A100的铝带高音也有着自己魅力的散发,高频乐器的声音质感清晰分明,泛音和现场录音中的轻微delay也有表现。人声方面,女声的演绎相对更加讨好。以彭玲与容祖儿合唱的《心淡》为例,彭玲纤细透亮的声线分外抓耳,嗓音细节略微突出但不至于让人紧张,两位歌手合唱时,主声与和声质感分明,用力得当,但当歌者小声细唱时,声底的安静感毫不隐藏。
试过流行作品后,再用AIRPULSE向来擅长的爵士作品测试,这次选的是在The Village Studio录制的《Blooming》。这张专辑为室内乐编制,但加入的乐器元素可算丰富,管、鼓、打击乐俱有。在这类录音的回放中,分频也备受考验,好在A100也未被人感觉有明显的脱节或不畅顺的问题,可见AIRPULSE对这套喇叭和电路组合的调音越趋成熟,推测也与柔和化的调音改变不无关系。弦乐的滑顺感令人满意,质地还带有一定的韧性,不见高刚性喇叭易出现的刻板,音色走向稍微偏甜易听。此外,高频的表现力依然是亮点所在,延伸与光泽带来了传统HiFi器材评论中常说的高级感,这样的声音想在相近价位传统动圈高音中要听到可不容易。上面讲到,要展现大场面的空间感对A100来说还是吃力,不过应付这类室内作品就问题就没那么明显了。Vocal女声的嗓音在暗静背景中浮现,结像清晰咬字清楚,与乐器之间的没有夸张的分离度,但相对的位置感也颇为合理,音乐的感染力得到良好的演绎。当然,必须说良好的表现同时也要归功于这张专辑本身的高质量制作。
听感小结。在三耳君的设想中,流行乐和小编制室内乐的表现已然可以概括A100的水平,甚至想以音乐听感表过三频,但为了照顾各位喜欢直接一拉到底看结论的看官,还是简单粗暴的描述几句。高频无疑是AIRPULSE铝带高音的亮点所在,延伸到位之余,A100上听到的质感柔滑也更具亲和力。中频方面,线条感对于流行音乐爱好者来说或许略微偏薄,因此也有女声表现优于男声的表现,但高刚性振膜带来的结像和密度感依然突出。低频方面算是A100为数不多但又合理的短板所在,官方数据52赫兹的下潜深度尚且够用,但相较高频的突出表现,似乎低音单元表现的量感和氛围感还是稍欠,不过在把低频调节旋钮拧过一些,或者线材搭配上下功夫倒是能一定程度弥补。若确实不满足,通过SUB OUT再接低音炮即可。
特别推介:超近场聆听
桌面使用,超近场聆听(离音响1米内)在传统概念中似乎不那么发烧,但若是在录音棚坐过小型监听室或者有过其他摆位合理的体验,会发现这种超近场聆听的方式也别有一番风味。
A100的设计用户显然也包含桌面使用者,因此在配件中可以看到包含了一对桌面专用的防震垫,略微不足的是没有限位设计。在防震垫的仰角设定和正三角的Toe-in摆位状态下,听者的耳朵完全置于音箱的甜区当中,可以感受到声音结像更加集中和突出,尤其是人声作品或者小编制室内乐的演绎,仿佛就坐在舞台前第一排欣赏,尽管场面感不比中距离摆位的纵深和宽度,但近在眼前的空间感何尝不是另一种过瘾。不仅如此,超近场聆听到的几乎全为直达声,换言之如此才是这对音箱最原始的表现,较大程度上免除了聆听空间带来的影响,而且也适合A100这种单元搭配的发声特性。对于A100的用户来说,超近场聆听的好效果可谓福音,大幅降低了使用门槛,简单的音源加上极省空间的摆位即可享受到这对音箱高程度的发挥。
不同输入的差异
过往机型的测试中,模拟输入≥数字输入>蓝牙输入几乎是必然结果。以同码率同曲目对比下来,作为第三款产品的A100无论是数字输入还是蓝牙连接,与高质量模拟输入的差距都有缩小。USB输入的效果尤其值得一说,三耳君用于以无风扇Macbook配合Audirvana Plus播放器连接A100的声音应付日常听音环境是可以让人满意的,DSD的支持欠奉,但CD或以上规格的PCM的支持都尚算稳定,“数码味”不太明显。讲到数码味,不妨引出题外话,部分传统派别发烧友看到数字方案总是嗤之以鼻,但未知数码味的出处,或者也未检讨自身的数字音源。从个人的经验来说,数码味的表现主要就来自于Jitter,从最原始的讯源开始,玩家就需对自己的系统进行优化,高品质的音乐档案,可以独占通道和高优先度播放的专用播放器软件,以及质量过关的USB线材都是USB数字音源的基础,所以如果感觉有数码声,那不妨先把系统的“下限”提高。回到A100上,模拟或数字输入,信号都会先传输至XMOS芯片上进行异步等处理,分频和放大几乎为全数字设计,有利于避免不少传统设计导致的Jitter产生,相信这些方案的成熟化这也是USB输入的效果有所提升的重要因素。至于蓝牙,如果与前面讲到的模拟和USB/光纤输入对比显然还是有一定落差,不过对于求方便的用户和元素不复杂的流行音乐来说问题不大,但若想发挥得好还是建议优先有线输入。
后话:
近年都有与一些音响品牌讨论起这么个问题,作为音响品牌,声音的风格是不是该有一个较为一致的传承,以声音风格作为品牌的重要标识,测评A100似乎给了三耳君一些启发。A100的声音调教在如今AIRPULSE产品线中多少显得突出,灵动有一定味道让这款音箱很容易适配这个价格的用户群体。除了单元性能的发挥以外,通过调音让用户把多点时间留在音箱前也是重要的。然而毕竟是出自Phil Jones之手,这位设计师对于声音响应能力和求真的固执还是很明显,A100依然还是在这个设计的主旋律上。到这里,聪明的看官想必清楚上述启发所指。对于这款3000元出头的音箱及AIRPULSE对其的定位设计,三耳君是给予认可的。
附:
官方产品规格
功率:L/R(高音):10W+10W ,L/R(中低音):40W+40W
信噪比 dB(A):L/R:≥90dB(A)
频率响应范围:52Hz-40KHz
输入接口:AUX,PC,U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