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 E 50mm F/1.8 OSS (SEL 50 F1.8) 微单定焦镜头外观展示(遮光罩|对焦环|卡口)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索尼 E50mm F1.8 定焦镜头:套头之外,微单进阶》的片段:

E50 F1.8的包装比较小巧,橙色的纸盒在SONY α6000 中已经感受过,特点是很高的空间利用率。不过这款镜头包装的保护措施做得很一般。

▼支持光学防抖,赠送遮光罩,Φ49mm。

▼黑色镜头,中国产,生产日期为2017年10月,可以说比较新。网上有说以前的批次有新品进灰的问题,我这枚没有遇到过。

▼主配件一览,当然我很高兴有原装遮光罩赠送,虽然不是很酷,但支持反装的它可以外出外来很大的便利。

一般的辣鸡滤镜我用过,后来直接扔了,滤镜起到保护镜头的左右就要考遮光罩来弥补。

▼三张纸片分别是保修卡、安装说明和注意事项。

顺便还在使用说明书里推销自家的E30mm F3.5Macro微距镜头,以及Sonnar T * E24mm F1.8ZA,不过我的E卡口之路估计就到这里了,下次要更新也会换A7R2,到时候就得考虑FE卡口的镜头,不会走一小步。

因为E卡口的牛头我觉得未来可能贬值得很快。

 索尼 E30mm F3.5M 微距镜头:

  索尼 E24mm F1.8 ZA蔡司

 ▼曾经用过副厂的镜头盖,真的不如原厂的盖子顺滑。

也许会有人说这么一点细小的手感区别没必要去较真,单位想镜头盖本身就是机械部件,好与不好,设计优劣是很直观的,在我的手里也许仅仅是捏着手感不好,但真实的差距可以体现在防尘等要素中。

▼遮光罩的质感在镜头下表现得相当不错,不知道耐不耐刮。

有SONY的标识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我对SONY其实也没有特别偏爱,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选择尝试索尼家的产品,大学时同学组队去厦门,我就推荐了黑卡1,目前也有五个年头了。并不是非索尼不可,而是这个品牌的在很多领域都是一个“实在不会挑就买索尼吧”的感觉。

没用过佳能,没用过尼康,但是我用过WALKMAN、用过MDR 1000X、用过索尼手机啊 所以在选择单电的时候也是奔着眼熟去的。

至于索尼的镜头群,不好意思买的时候根本没想过会继续升级。买个套机买谁不是买?

对了,这支镜头的价格是佳能小痰盂的两倍。坑啊。

▼遮光罩可以反装,方便收纳进相机包里。当然,反装后顺便把镜头盖塞进去。

▼焦距50mm,等效焦距75mm,主要用来拍一些小件的数码产品,所以吃得开75mm。

这里还是得感谢α6000,16-50焦段里,经过大量的实践,我最终在E35 F1.8  和适马S30 F1.4中选择了E50 F1.8,没别的理由,最符合我的需求而已。

▼光打到镜头的黑漆上有色散,质感比较强。

▼镜头尾盖是统一的索尼APS-C标准,索尼比较抠的地方在于套机里竟然不送镜头的尾盖。

▼对焦环阻尼感不强,仔细听还是有摩擦声的,毕竟不是电影头。阻尼比套头的对焦环要大很多,相对应的对焦也更准,可以调节到更精细的位置。

▼镜片有五组7片,最大直径和长度均为62mm,如果不带遮光罩的话,同样是一枚很小巧的镜头

▼OSS防抖功能非常使用吗,但是机身不支持防抖,所以我并不寄希望于自己练成铁手,主要的拍摄都在室内,而且我比较懒,基本都用三脚架,手持拍摄的情况百中无一,自认是奇葩。

▼镀膜的颜色是柠檬黄

▼镜头卡口:

虽然不少人吐槽α6000和A7的机身用塑料卡口,我是不觉得有什么影响,因为:我不上大炮啊 

▼理论上可以用镜头上金属触点的刮痕来判断新旧,我自己看过,没有什么问题。

▼怀念一下我的α6000套机,这个套头教会我很多东西,我也不打算出,单靠E50 F1.8很多东西都没法拍。需要16-50的广角端来补充。等下次连机身一起升级好了。

之前开某篇相机的原创里看到作者写的一句话:“不要用器材的大小来判断一个人的专业程度。”

虽然我很不专业,但是我很受用啊 

下边都是用手机拍的:

▼收拢的套头比E50 F1.8挨了一截,当然这里也谢谢这枚镜头,(我不会叫它狗变之类的词,它也是我的老师),帮我实现了很多脑海里的想法。这些想法是靠手机无法完成的。

回想起两年前在ZOL看到的文章:手机拍照可以取代单反/微单 吗?

现在想来我只想笑。 醒醒吧,啊刁。

▼不带镜头罩的样子,实话实说有点玩具的感觉。

▼戴上镜头罩之后,气场无形之中大了很多。

据说有外景小妹妹专门对着D90的法师笑,无视一旁的A7R2小哥,只能说妹子眼中的男主光环和“器大”“器小”呈正相关。

一寸长,一寸强,B力取决于你器材的大小,诚不欺我。

▼黑漆漆的小炮管 

▼镜头盖反装后,和变焦后的16-50也差不多

样张:由于我仅仅是在小棚里拍拍静物(所以高感/防抖 都不是我要考虑的),主要还是以这方面为主。

这里也只分享背景虚化的能力,主要给新手,老鸟跳过这一段。

对焦的是杯子中心的鹰。焦距统一为50mm(定焦)

展示不同光圈下,背后书本字符的模糊程度。反应背景虚化能力。

F13小光圈下,背景还是比较清晰的。

F6.3的焦距,套头最大光圈也就是F5.6(在50mm焦段下),比这个大一档,不过效果不会差距太多。背后的字符还是可以辨认的。

光圈到了F2.5左边的字母已经很模糊,部分需要靠猜,右侧的RO还可以辨认。

F1.8 最大光圈,虚化效果进一步加强。不过杯身的边缘也出现了虚化,这对于拍物来说并不合适,所以并非在任何时候光圈越大越好。如果让我选一个最满意的,应该是在F3.2左右,水杯的轮廓的会清晰显现,这时候把背景后移依旧可以得到不错的虚化效果。

至于锐度的问题,这里拿16 50的50mm端进行对比:

下图是已经经过一次裁切后的拼图,左侧为50MM F1.8  右侧为套头50mm段。

中心继续放大100%

50mm F1.8

16 50套头:

"
查看该摘要的原文,请点击《索尼 E50mm ...》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相关好文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当前为触屏版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