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 K20 Pro 智能手机外观展示(摄像头|厚度|机身|背壳|屏幕)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齊大圣
-
摘要来自:2019-07-03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大魔王:我疯起来连自己人都揍!—Redmi K20 Pro体验》的片段:
还记得iphone X上市的时候,被无数人吐槽的大刘海,打那以后,手机厂商就跟"刘海“杠上了,从大刘海到小刘海,再到水滴屏、抠屏,然后是滑盖、双屏、升降式摄像头,一切的努力就是想得到一块真正的全面屏。
然而从结果上来看,滑盖和双屏都仅仅事昙花一现。除了主打滑盖的荣耀Magaic 2和小米 MIX3,还有主打双屏的Vivo NEX 双屏版和努比亚X等寥寥数款外,鲜有新机型跟进了。
反倒是升降摄像头,成为了除水滴和挖孔之外的新潮流,受到了市场较为积极的反馈, OPPO、vivo、小米、华为和三星均有发布,K20 Pro (以下简称“大魔王”)也是其中之一,屏占比达到了惊人的91.9%,应该也是目前最便宜的升降式结构旗舰手机。
得益于升降式摄像头的使用,不切割屏幕,并且让上下左右的边框宽度保持一致,大魔王实现了现阶段大部分手机追求的最完美全面屏效果。
但是正所谓“有一利便有一弊”,但凡是将前置摄像头隐藏在机身内部的手机,基本都很难在重量和厚度上做的很出色。所以大魔王上手的第一感觉就是——“势大力沉”
虽然机身侧面做了曲面“削薄”处理,视觉上感觉轻薄了些,但是“191g,8.8mm”的再次告诉我,“轻薄”可能只是一种错觉。
不过和其它采用升降结构的机型对比下,就会发现,其实半斤八两,这是设计方案的硬伤,只能优化无法避免,再加上近些年厂商们从金属回归到玻璃材质、多摄像头、大电池、无线充电模块的使用等因素,无一不再拉高整机的重量和厚度。
作为参照,再来看几款没有采用升降结构的机型:
不过数字本身终归只是数字,对于客户来说,我们更愿意谈的其实是“手感”,这是一个十分感性化的评价维度,就比如说大魔王弧面背壳实现更窄的腰线设计,从而在握持感上带来一种轻薄的错觉,以掩盖它的真实厚度。
所以我说的厚重只是我的个人感受,不要忘记当年我们不也是欣然为了大屏幕而放弃了单手操作么?
虽然升降结构还存在着容易积灰、不防水(目前为止,市面上还没有一款加入升降结构的手机敢声明自己IP防尘防水等级)等隐患,但我相信“真香定律”在全面屏面前依然是适用的。
大魔王采用汇顶最新一代屏幕指纹模组,和小米9相同的指纹识别算法
而且通过硬件传感器检测手机抬起时预测用户解锁操作,将指纹识别的解锁算法进程提前,手指按下的瞬间就开始指纹比对,缩短传感器响应的等待时间。从实际体验中基本可以达到“触屏即解锁”的响应时间。
此外,当手机在进行指纹解锁时,在指纹数据匹配成功前系统在后台就已经开始预加载MIUI界面,一旦解锁成功就可直接进入MIUI界面,将顺序计算变为并序计算进一步缩短了指纹解锁到进入手机画面的整体时间。从下面息屏和亮屏解锁的动图可以发现,两者速度几乎无差。
息屏解锁↓
亮屏解锁↓
但是湿手状态下,识别率会大幅降低,至于成功率,看天意吧。我是典型汗手,实测在不沾水的情况下,识别率都是很ok的,起码比之前iPhone6S上的指纹识别好用的多。
而且指纹解锁动画也会根据周围环境自动调节亮度,以免在夜晚解锁时刺激眼睛,也算是很贴心的小设计了。
本来我是想吐槽大魔王的2D面部解锁功能的,因为相比iPhone的3D结构光无论是安全性,还是解锁速度(摄像头的升降就够耽误时间了)都要差上一大截。但是后来发现,其实这一功能刚好是屏下指纹识别的一个补充,当湿手情况下,可以替换为面部识别解锁,降低多次识别指纹或输入手势密码的解锁时间。
另外当摄像头伴随着幽兰的呼吸灯和提升音效缓缓升起的那一刻,仪式感十足,仿佛在告诉周遭的人:“喂,快来看,我的摄像头是升降的哦!”。那一刻,像极了爱情。
为了避免沉迷自拍时手机掉落时对突出的摄像头组件造成致命伤害,大魔王增加了防跌落设计:手机自由落体时,摄像头自动收回。
大魔王提供三种配色方案:火焰红、冰川蓝、碳纤黑
我手上的这台是冰川蓝,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款配色,背板使用玻璃材质,图案为蓝色主色调带有镭射效果的渐变图案,切换不同观看角度可以感受到流光溢彩的图案变化。
不过既然是玻璃材质,指纹问题依旧不可避免,但是相比iPhone的纯色后盖还是没那么明显的。还有,如果你不是像我一样的‘“裸奔党”,其实后盖设计的再炫酷又有什么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