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罗伯特 Roomba i7+ 扫地机器人外观展示(底座|挡板|滤芯|电源线|边刷)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家电启示录 篇七:会自己倒垃圾的扫地机器人:iRobot i7+ 附iRobot扫地机器人行为解读》的片段:

简短开个箱,产品分两个包装盒寄来。

左边iRobot Roomba i7扫地机器人,右边为Clean Base 自动集尘充电座。

简约的包装盒,简明的标注了几项功能。

先来看看扫地机器人i7。

虽然买的是i7+ 套装,但仍配备了单独的充电底座,外形上我一眼看出了与iRobot Roomba 970有所变化,似乎更苗条了。

左:Roomba i7

右:Roomba 970

对比起来更直观,原来只是尾做了减法,去掉了较厚的后部挡板,大体设计未改变,不过按键改为了触控方式,使用寿命更长,摄像头也更加靠外。

装箱配置:iRobot Roomba i7、说明书、充电座、备用尘网滤芯、备用边刷、虚拟墙装置、电源线。

Roomba i7+集尘充电座配置:集尘系统自带充电座功能,配备了专用的配套尘盒,底部带出尘装置。

Roomba i7 底面设计。

Roomba 970 底面设计。

几乎一样,,尘盒的改变比较大,减小了尘盒体积(因为满了自己可以回去倒垃圾),胶刷升级为双效组合胶刷。

胶刷颜色稍有区别,深色胶刷起到刮取与聚拢作用,提升了拾取大颗粒污垢的能力,浅色增加了便于拾取固体垃圾的虚线凸点,增加拾取力,同时利于夹取毛发,宠物以及长发都非常适用。

这算iRobot的专利了,实战效果确实出众,从此告别了毛发烦恼,卷上的毛发大部分会被吸进尘盒,小部分卷绕的只会堆积在两端,清理起来只需取出就行了,非常方便。采用同样设计的iRobot 970实战大半年的我告诉你,再也没有剪过滚刷上缠绕的头发。

胶刷仓,带简明的安装标识,可以看到中部的污垢探测声波传感器,可以根具吸取的垃圾量判断地面干净程度,从而采取不同的清扫模式。

这里有点需要提一下,其他方面全自动基本不用管,日常使用中只会遇到尘满提示,由于胶刷设计什么样的垃圾都能卷起来,包括衣服吊牌,扎带,弯折的扑克牌,甚至直接一张纸,卷起的大件会挡住传感器造成尘满提示,所以日常使用中有较大概率遇到吸入的一团纸卡在传感器口造成扫地机器人停运。

i7+升级的集尘装置或多或少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现在可以实现完全的自动化。

尘盒,可一键式开启,左侧为尘滤,带提示,尘盒可水洗,拆洗前需要取下滤芯。

比起970少了个边,实际上是把设计在尘盒的电机移出去了,改进之后的尘盒可以水洗了,移到机身里的电机也可以做减震吸音处理,降低噪音。

Roomba 970 尘盒与电机一体,不便水洗,且尘盒电机占用了空间,并没有大很多。这样舍弃了小部分空间换来了较大的便利,不过尘盒一般不会拿去水洗,倒掉灰尘清下滤芯表面就可以了。

左:Roomba i7+ 

右:Roomba 970

对比起来实际上不少配件是通用的,比如导向轮,驱动轮之类的。

战斗半年多的Roomba 970,基本是自动状态运行,计划任务周一到周五全房清扫,每周清理一次尘盒,差不多这样的频率,损耗不大,仅边刷和胶刷少许磨损,预计原装一套配置可以使用1年以上。

不过胶刷这两款并不通用,固定结构上有所差别,但谁更高效,待下文测试后再做评价。

集尘充电底座,可以看到右边带灰尘出口,底部有充电触点,上盖可以打开。

打开上盖,内部为集尘袋,带锁紧装置,合上盖之后出气口与尘袋有压力锁紧,提升气密性。

集尘袋带个塑料挡板,手拿把手提起来自动关闭,避免灰尘洒出。

甚至带密封胶圈,作为一次性用品,这显得有些有些过于奢侈,iRobot的设计理念应该是最大化的提升用户体验,不过集尘袋的价格比较贵了。

标配两个一次性集尘袋,袋子为无纺布材质,估计后期会有更廉价的解决方案。官方数据为:可以收集相当于30个尘盒量的污垢、灰尘与毛发。按我目前iRobot 970的使用情况,一周清理一次尘盒,可以连续使用30周,7个月?7个月不管还是不现实的,长发用户可能要每隔一段时间清理缠绕的卷发,但可以把操作间隔至少延长到1个多月。

确实,好的机器人就应该高度自动化,极力减少人工干预,这点可以说是用户体验上质的飞跃。

这么算起来一年差不多也就两个集尘袋,还算可以接受。

另外底座背部也设计了线材卷绕槽,两侧均可出线,设计更美观。

开箱完毕,有一定升级,硬件软件均有提升,比较感兴趣的是CleanBase 集尘座的工作方式。

但具体表现如何?下面开始实战评测。


查看该摘要的原文,请点击《家电启示录 篇七:会...》

相关摘要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相关好文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当前为触屏版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