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欧迪 PLENUE V 无损音乐播放器使用总结(系统|屏幕|播放|滤波|听感)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歌布林之声
-
摘要来自:2019-04-12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歌布林之森 篇二:目标凑齐26个英文字母:IAUDIO 爱欧迪 COWON PLENUE V上手体验》的片段:
【系统浅析】
PV并没有采用智能化系统,开机速度5秒内即可完成全部加载项,屏幕虽然只有2.8寸,但显色效果确实出彩,偏艳丽,就是感觉屏幕颗粒有点大,好在它不是个MP4播放机,要不然会给人喷死......,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我认为这算不得什么缺憾。
既然不是智能系统,那么它在功能点上还是以实用为主。但是COWON想给它带来一些更加个性化的东西,比如图形界面相比其他国内产品来说要华丽不少,另外它还能针对UCI环境来创建个性化GUI,用户可以自定义界面布局,人性化的同时也能带来更多的可玩性。
由于屏幕比较小的缘故,所以单页面里呈现出来的曲目并不多,好在系统提供歌曲名输入查找的功能,加上整个系统流畅度还算不错,所以定位歌曲的操作还是比较好用的。
点击下图屏幕右上角的4个小方块,可以呼出系统设置界面,这里一共集成了12个功能。
在歌曲播放界面,点击屏幕右下方的感叹号可以调出歌曲详细信息。
COWON经典的JetEffect 5也在这里,关于这里边的BBE音效我想不言而喻了吧,很多爱听音乐的80后一定跟我一样对它充满了情怀!这个音效贯穿了整个磁带机、CD机、MD、MP3播放器直到现在的无损HiFi音乐播放器时代,其在音频界的地位不可小觑。
内置了5种滤波,由于本人木耳,所以没听出区别......。
【来一些图赏吧】
今天刚好外出约了个妹纸喝茶聊天,所以顺便找她拍了几张照片,不喜欢妹纸的电脑宅男可以直接跳过。
【个人主观听感】(没有做特别强调的地方都是关闭音效的聆听)
这里主要还是拿一些我手头现有的耳机来做搭配吧,首先出场的是最近刚刚上市的创新AURVANA TRIO,2圈1铁的结构。搭配PV时,整个声音的密度较高,瞬态响应比较充足,用来听流行乐时可以提升不少氛围感。然后我开启了BBE Mach3Bass,声音动态有所加强,人声结像变细了一点,但细节保留还算比较完整,低频下潜有了进一步提升,但是低频的电子味道比较浓郁,这跟我十多年前体验到的i5上的BBE效果很相似,嗯,还是那个味儿!虽然说BBE是一种给声音添加味精的做法,但是对于不少年轻用户,特别是喜爱听流行歌曲的人来说,可能会产生一耳朵的喜欢。总之用创新AURVANA TRIO搭配PV的做法基本能够令人满意,至少在POP呈现方面是可以拿得出台面的,如果您喜欢听流行歌的话,这套配置值得推荐。
Yein POP是我在闲鱼上二手淘来的~,话说这耳机的二手价相当实惠啊!这种6单元的塞子,在解析度上明显更加好一些,搭配PV的声音可以带来较为强烈的乐感。虽然说Yein POP也是一条听流行的塞子,但是我觉得它对于流行的理解跟创新AURVANA TRIO完全不一样,主要区别在于低频这个层面,Yein POP的低频其实并不深,基本上可以说与中频段持平,但是下潜弹性比较充足。另外在人声方面,它的中频段结像更加厚实一些,高频段则是显得中规中矩,不明亮,但也算不上“残疾”,这样的声音特质融合在音乐里的话,就会呈现出一种均衡、耐听,同时兼具流行乐所需要的厚度和密度感来,我觉得这条耳机与PV搭配时比较适合用于聆听港台流行、美式乡村或者日式小清新类的音乐,而如果要演绎摇滚或者韵律更快速的流行乐的话,我认为AURVANA TRIO会更好一点。
再来一条更高阶的ACME8吧,来自于无为定制,目前的8单元旗舰。搭配PV时,声音显得更加均衡和通透,整个声音的厚度和密度跟上面2条塞子比起来有了质的提升,低频下潜深度跟Yein POP差不多,耐听度会更好一些。在信息量方面,我到觉得没有比Yein POP强太多,大约是在一个层次上吧。如果此时开启BBE音效,低频下潜会有明显提升,但低频结像也会变得很肥大,甚至有些掩盖掉中高频段的发挥了,所以用ACME8搭配PV的话,我建议不要开启BBE音效(BBE当中的所有类目都不建议开启!)。
总结:COWON PLENUE V就我目前体验下来的感受,我认为无论在外观做工还是声音表现力方面都是可以让我满意的。这次的PV在外观设计上彻底摆脱的国砖多年来那种刻板刻眼的方块型构造,采用了倾斜式的多边形结构和塑料/金属拉丝双层用料的设计风格,可以说是有着较高的独创性的。声音表现方面,作为韩系2大品牌之一的COWON自然没有吝啬,较高的音质表现以及形同初恋般的BBE音效在声音塑造的可玩性方面显得丰富多彩。当然,它也有一些不足在此列举,希望COWON在今后的迭代品中加以完善。
1、没有按键锁定键,侧键容易误触;
2、建议加入USB输出、同轴等更多的输出模式,可玩性会更高;
3、系统某些功能点的“返回”键UI设计不统一,初次上手较为别扭;
4、电源键的手感还有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