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 FE6 新风系统使用总结(开机|集水槽|功率|主卧|运行)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moster
-
摘要来自:2019-04-15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BROAD 远大 新风系统 FE6 肺保 试用评测报告》的片段:
本来准备安装在父母家的,也跟父母说好了,结果机器发来我母亲一看,觉得在墙上打个大孔不好,硬是不要装(也体现了新风机的推广难度不小哈)。本来是件好事,不能添堵嘛,不装就不装呗。于是改送一个朋友吧!
既然是试用,商家自然很重视了,安装时安徽办事处来了两位工程师,还有合作单位的两位安装师傅,一屋子人。
朋友这套房子是27楼,建筑面积85平的两室两厅,使用面积大约70吧,南北不通透,户型朝南(减小了门窗漏风的可能性)。选择的位置是主卧朝南的外墙,窗外有个空调室外机的平台。
工具材料带的挺齐全。
地面墙面做好防护,地上那个银色的环就是专用防护罩。
防护罩需要打两个辅助螺钉才能固定在墙上,好在这两个螺钉孔会被机器遮住。
接好排污管。
远大工程师在旁指导,穿围裙的业主也前来围观。床上放着机器的金属背板。
钻好一个孔了,防护罩有效。选择的位置也不错,全是发泡材料,无承载墙体
再来一个,这次打到约三分之一的混凝土。
排风口开偏了一点,只好用发泡胶弥补一下。建议厂家在安装说明里强调“开孔不能超出黑色边框”,或者把风口设计成圆孔。由于回风一般都小于进风,其实回风设计80的圆孔应该就够了。操作中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应该开好下孔后再划线开上孔,这样能缩小误差。
使用感受
总算到了开机试运行的时候,这时大家又集体摆了一道乌龙。开机时室内pm2.5在200左右。几台仪器在风口测了半天,新风pm2.5一直在几十左右,让人大跌眼镜,老半天才反应过来,机器背部的进风口没开,一打开就ok了。风量的大小(绿灯是中档、黄灯是高档)也不怎么影响效果。
机器底部有个滑轨抽屉式的集水槽,如果换热器结露,水会留在这里。按我的经验,除了特殊的温湿度环境,一般这里不会积水,但槽里也预留有连续排水口,还有一个弹簧一样的感应器,水满的话会自动停机的。
我和朋友觉得机器的效果挺好了,符合预期,可远大验收标准要求pm2.5颗粒计数小于400个/m?(约合0.1~0.2μg/m?),两位工程师测量了二十分钟也达不到标准,只好又电话找总部确认,得知400(或99.9%)是静电机的标准,FE6这种非静电的,就是99%,也就是说ok。
凑巧功率计、声强计、热像仪不在身边,就测一下风速吧。这台机器有6档风量,最低两档是蓝色指示灯,中档是绿色,高档是黄色。测一下最低和最高档的风速。此时新风温度约17度,当天的室外温度大约5~10度,室内约20度。看起来热交换效果不错。
因为新风机装在主卧中,又没有风管,在以卧室为主的前提下要兼顾整套房子的净化效果。以下测试均是在开启两卧室门的情况下进行的(关闭厨房洗手间的门)。
高档运行15分钟
高档运行90分钟
3小时后(另一台仪器)。
卧室里肯定不能老开最大风量,睡觉的话还是有点吵的,请看隔天凌晨中档风速连续运行的效果,虽然这时的净化面积明显大于推荐的25~50平米。
总结
优点:
价格相对低,安装相对方便
净化效果尽管略低于静电机器,但无实质性差距,依然非常优秀
无静电导致的臭氧问题,这一点很重要
在很小的体积内集成了热交换、集水槽、人体感应等功能
相对靠谱的售后服务
缺点:
完全无法安装风管,导致效果无法进一步提升,建议厂家改进设计,提供一定的风管接驳能力
体积所限,滤网的容尘量显然相对较小,潜在的会提高后期使用成本
无静电除尘,导致效果与效率下降
清洗更换滤网必须拆开机器,略有不便
无智能网络功能,只有个人体感应开关,也不像SC250之类的机器有二次开发的接口
无温度、PM2.5浓度等测量显示功能
部分有待完善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