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冷至尊 MM520 鼠标使用感受(灯光|驱动)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魔蛋归来—酷冷至尊 MM520 鼠标 开箱测评》的片段:

    灯光方面,滚轮部分,logo部分和尾部灯带处可发光。由于滚轮材质为半透材质,灯光开启后,滚轮部分灯光显得非常通透,有种玉石发光的感觉。(这也是我个人觉得这鼠标唯一能称得上美感的地方了 )

    Logo部分并不是整体均能发光,只有酷冷标志的外圈可以发光,coolmaster字样部分是无法发光的。底部灯带起到了一定的点缀作用。

    下面附上一些灯效图,夜间发光效果还不错,logo不发光还是有点遗憾的


驱动

    关于驱动部分,不得不吐槽一下官网的驱动下载藏的真深。在官网MM520产品页面中,相关下载列表下是找不到任何驱动相关文件的。最后我在MM530的页面的相关下载中,找到了coolmaster的通用驱动。打开通用驱动后,连接鼠标,再下载MM520专用驱动,这一波操作,真的是让人窒息啊~

     终于能启动驱动了!

     酷冷的驱动做的很不错。首先是dpi设置从100开始,最高可支持12000,usb查询率还是常见的125至1000HZ的四档。可以调整静默高度,并且根据鼠标垫材质不同,做出不同的驱动设置。

     其次按键的驱动。共6个按键,并且可以通过tactix功能扩展按键功能,用组合按键完成贡多的按键组合,总共可以完成11种不同自定义按键设定。

     灯光部分提供了1680万色RGB灯,提供了满天星,色彩循环,呼吸灯,多层等不同灯效,并支持灯光色彩亮度自定义。

     常用的宏定义,对于手速慢的同学,居然还提供了按键之间延时时间的调整,有点厉害啊

     一些系统参数的设置,更全面,更精细的让鼠标性能可以贴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使用感受

    作为号称“魔蛋2继任者”的MM520,虽然与魔蛋有外观上的神似,但是并不是魔蛋2的复刻版。相比于钢厂“换壳大法”,“换引擎大法”这样的自欺欺人做法,酷冷这波操作显得就很良心了。魔蛋2是被定义成小手福音,MM520在我看来更贴合“大众手”的使用需求。右侧加宽加长,让无名指和小拇指可以更舒服的贴合鼠标,无名指也可以贴合在凹痕处,整个鼠标握感给人很放松的感觉。

    对比一下手头的另一个人体工学鼠标,万金油的G403。整体长度上,MM520比G403还是略短,宽度上由于右侧手指停靠部分的拉长,MM520比G403宽上不少,甚至有将近半个鼠标。高度上,G403相比MM520更高,能提供更饱满的手感,让掌心有充实感而MM520背部则是更扁平。重量方面2这半斤八两,算上线材重量,MM 520为140g,而G403为132g,几乎是一样重量。

    使用方面,最高支持12000dpi,然而这个档的dpi一般很少有人会用到,我6000dpi都hold不住,更别说12000了。个人常用2000-3000dpi段,在我看来不管多少dpi还是看个人使用感受的,如果非有人说12000dpi才舒服,那我也是很钦佩的。

     驱动方面,做了很多很有意思的功能,对于鼠标的精细调整也支持的很好,就驱动而言,已经可以吊打市面上的大部分鼠标了。本人真心很喜欢这个鼠标的驱动。   

总结

    作为魔蛋继任者,MM520依然有着魔蛋2的影子。但是从方面来看MM520已经是一个新鼠标了,不管从外观上来说,还是从性能内在上来说,这都是一个升级版。从最开始使用3320的百元级入门小手鼠,到现在这个使用原相3360的中端鼠,经历一次重大的升华。

"
查看该摘要的原文,请点击《魔蛋归来—酷冷至尊 ...》

相关摘要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相关好文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商品百科

当前为触屏版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