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 2017款 MacBook Pro 13.3英寸笔记本电脑外观展示(上盖|键盘)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louisfu
-
摘要来自:2019-07-02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2018来了,MacBookPro2017值不值得买?试谈一个搞物理的人怎么用Mac》的片段:
首先来张对比照,今后两款我都选择的13寸,主要是希望比较便携(当然还有穷)。图上可以看到,同为13.3寸屏幕,2017款比2015款要小上一圈,同时薄了不少。官方数据来看,2015款的重量为1.58kg,2016/17款的重量为1.37kg,2015款重量差不多是2017款本子加上充电器。此外17款由于轻薄化,去掉了A面的信仰灯,让好多人觉得逼格顿失不少,不过在我看来还是轻薄来得比较实在。
打开上盖,2015款和2017 with Touch Bar款的主要区别便显现出来。
这里Touch Bar到底好不好用之后再说,先说一下这个被苹果吹上天的二代蝶式键盘到底怎么样。其实结论就一个,很简单:不如老款。但是!用久了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妥 。其实人就是这么奇怪,如果硬要把这两块键盘放在一起比较,其实很容易觉得键程长的2015款打起来更加舒服,但17款一个月使用下来,打字的效率好像并没有受到影响,而且习惯以后觉得这个蝶式键盘的反馈其实挺足的,也不觉得很累。此外17款的触摸板有所加大,但实际使用中我个人感觉没什么太大变化,还是会出现拖拽距离不够的情况。
另外一个主要区别在于音频系统。应该可以这么说,17款带Touch Bar的音质好过15款两个JBL GO。虽然JBL GO只是最普通的小型便携音箱,但好歹人家还是外置音箱,而17款音频系统的中频实在超出JBL GO太多 ,15款对比起来基本只能算作能出个声。
搞物理的用电脑都干些啥
既然题目说了要搞物理,那也得说说搞物理的用电脑到底要干啥。Mac在各种测评中向来是被推荐给设计师,摄影师和码农人群等。一大众民间高手,捧的就说Mac逼格高,损的就说Mac性价比是个渣还不能玩游戏。其实逼格和性能,都还是要看用的人的期望和需求。Mac由于其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对各种Unix命令和软件的原生支持,受到了欧美科研界和学生的追捧。另外如果真要看各大PC品牌的同等级商务机,性价比这个问题还得另说。
作为一台笔记本,首先需要满足的功能便是收发邮件,浏览网页,视频听音乐等等日常需求。除此之外,作为低端学术人群,我对笔记本的需求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 阅读+笔记+思路
- 数据处理+可视化
- 某些,对于像我这样搞点理论的,需要在服务器上算算小算术,所以需要连接服务器或者集群
- 写论文,做Slides或者Poster
以上需求从广义来看,除了第四条,其实人人都可能会在不同场合碰到。我在开始使用Mac的时候也经常寻找一些所谓的效率利器,但几年使用下来,发现各种软件打着解决痛点的旗号,最终增加了不少学习和适应成本。再当看到我老板拿着纸笔画草图算算术写日程,却年年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杂志上发论文的时候,回头想来,其实这些所谓的效率利器,如果没有真正的核心需求,往往都是浮云,还会让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分神。于是在不断的使用和摸索中,我对各种软件的选择标准最重要的一条便是简洁,同时在不十分影响效率的情况下,能用一个软件解决的便不用第二个。下面分别介绍我在MacBook Pro 2017上满足以上需求用到的工具或者小技巧。
"